假日午后,在氤氲的茶香中打开了《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这本书。第一篇:
品味细节的精彩篇这一篇主要是对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匆匆》教学赏析。细细品读下来,不禁暗暗叫好,教者教得绝妙,评者赏析入微。有意识地摘抄了几段师生之间的对话,都是围绕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反馈。
这正是我上课时最最缺乏的随机应对。在这节课中,我透过文字已经感受到何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挥洒自如,进退有余的潇洒。再回首自己曾经上过的展示课,说来惭愧,几乎就是记着教案,不敢越雷池半步。
为什么呢?怕啊,担心一旦和学生互动,局面会不受我的控制,于是在这种小心谨慎的思维引导下,我自己都感觉我的课堂生涩,呆板。再看看何老师的课堂师:
好孩子,抬起头,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我相信,经过认真思考,你就能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能和读者对话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段话一定不是何老师事先就记录在教案上的,换句话来说,这是何老师自然而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生成的。还记得我曾经上过的《养花》一文,教学语言被我一一写在纸片上,但是学生的反应却不是我可以事先设计的,于是乎,在我的课堂上,一旦没有按预先设计的教学步骤来出现的话,我就感觉到没办法将教学拖回到轨道上,紧张情绪蔓延在我的全身,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
对,就是驾驭 ,我缺乏驾驭能力。归根结底,我觉得教师还是需要多读书。教师,需要学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
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第二篇:
童心,碰撞激情课堂这一篇是对特级教师宋运来《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段的赏析。因为刚好自己处于低年级教学,所以特别留意了。看完后,真心觉得正如评者所言一股童心的激流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在宋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和孩子之间亲密无间,感觉就是一大一小在聊着天,那种自然不造作让我很是舒服。如宋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不是如往常我们所看到的大家觉得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你愿不愿意试试而是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乌鸦,要学生当成站在树下的狐狸,这样童意盎然的对话自然倾泻下来生:
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师:
仰着脸没有反应)怎么回事?生:
再读)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师:
师俯视该生)他读得好不好?(掌声)全班请起立,你们是站在树上的乌鸦,老师是站在地上的狐狸。师:
绘声绘色)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有的学生看了我一眼,有的学生没有看我一眼。谁没有看我一眼?为什么?师:
再听一遍,你发现了什么?生:
狐狸是赔着笑脸说的,而你没有赔着笑脸说。师:
你真会观察。那狐狸为什么要赔着笑脸说?摘抄这样一段对话,感觉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崇尚的是自然。
在我看来,就是宋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没有半点预先设计的痕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但我知道他们课下所付出了多少。熟悉教材,钻研教材,甚至开发教材,然后寻求最佳调动孩子兴趣和思维的方式。这又是我需要好好学习之处。
还是拿《养花》教学为例,教研员彭老师就多次和我提出,你需要走进文本,你需要理解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可当时的我似乎已经处于焦头烂额之际,我实在没有办法理解所谓的走进文本 。但是现在我似乎有点明白,其实走进文本,就是钻研教材,一堂精彩的课,不是靠死记硬背几个教学环节就可以拿下的。
需要把教材烂熟于心,需要钻研教材,需要下功夫。尽管从教已经十几年了,但是当我掩卷思考,真的有一种头涔涔而泪潸潸之感。惭愧之余,我也不得不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着,揣摩着,学习着他们认真钻研**的精神。
其实,反思他们的教学技巧也好,教学智慧也罢,我认为一切就有源,即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要有一个热爱学生的品质,务实求真的态度,深挖教材、开发资源,敢于**创新的精神。只要做到这些,才会使我们的老师尽快地成长起来,一个日臻完美的课堂也才会生成,也许到了那个时候,对于名师,我们便不再仰视,更不觉陌生!好课是怎样炼成的?
关注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钻研教材,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去实施教学,再加上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我想,好课就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文超。
附送: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书心得。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书心得。
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引用编者的话就是:
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 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
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
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
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书中提到: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如果我们用**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母亲待自己孩子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 ,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 。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 ,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读后感
假日午后,在氤氲的茶香中打开了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 这本书。第一篇 品味细节的精彩篇。这一篇主要是对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 匆匆 教学赏析。细细品读下来,不禁暗暗叫好,教者教得绝妙,评者赏析入微。有意识地摘抄了几段师生之间的对话,都是围绕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反馈。这正是我上课时最最缺乏的随机...
《你是这样的人》读后感
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显然,过了几十载时光,并没有让一代伟人 在人们心目中的记忆有丝毫褪色,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没有丝毫减轻。x月x日晚,纪念诞辰110周年 你是这样的人 大型情景 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们也重温了那感人的一幕 无论台上台下,无论观众演员,真的 一声 双泪落襟前 的人格魅力与世界...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一。杨绛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不论命运多艰难,在她的身上永远充溢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向上之气。到了老年,脸上的淡定从容更是散发一种别样气质。在杨绛的眼中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爱怎么淘气就怎么淘气,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说孩子该上学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