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国家的记忆》读后感

发布 2020-11-19 09:17:28 阅读 7051

当我们谈论德国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太明白。先前了解过一些德国历史,但留在我脑海中的是四分五裂的小地区和不断变化的边际线。

初中时学习的历史也仅仅简单提及了东法兰克王国和近现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德国,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事物。

德国:一个国家的记忆》书中也提到了这个难题,但作者认为“德国”的概念不应局限于它的国境线,而是深植于人们的语言文化中;我赞同这个观点。狭义上,在汉语中我们不应只称呼这一群体“德国人”,而是“德意志人”;然而广义上所谓德国人也包括许多别的民族,也许称为“说德语的人”更为合适。

虽然在汉语中有“日耳曼”和“德意志”的区别,但这只是相似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音译而已。这也是让我困惑的。

这本书将德意志的历史简单分为几个时间段,这一民族的起伏便显而易见:他们在欧洲千年来的辉煌、分合、发展、屈辱与反思。作者没有用非常严谨的编年史方法来叙述,而是用更为引人入胜的方法讲述这一民族的历史:

围绕某一人物或事物整理与之相关的史料,以讲故事的口吻让初次阅读的读者对它们有感性的认识,多次阅读也可以找出比较严谨的叙述。在叙述前期历史时,作者似乎避开了以政权更替为标准的叙述方法,而注重于语言文化的发展。这让我感受到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本。

德意志地区几次几近亡国、几次**,但人们只要看到和自己一样说德语的人,就会意识到自己还处于一个名为民族的团体中,并有努力构造一个能够代表这个民族的政权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德意志文化的演变过程,它是紧贴社会发展进度的,这些融合在一起成为了推动手工业乃至近代工业发展的动力。对于德意志民族来说,文化也是重塑自我政权、培养国家意识不可或缺的东西。

历史上这一民族曾有庞大而辉煌的帝国,但也多次被各种势力冲刷溃散。在代表德意志的诸多政权的重建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还有一个令人在意的事实:许多本来无可厚非、可以公之于众的文化符号,被第三帝国时期的**统治扭曲了。例如条顿堡森林战役和它的指挥官赫尔曼,为日耳曼的独立立下了赫赫战功、遏制了罗马的扩张,本可以被奉为日耳曼血统的民族的英雄,却因为这段黑暗时期而在后来遭到一定的规避;格林兄弟编撰修改过、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也在这段时间变得恐怖起来。

在我看来,书中所提到的民族主义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是能够存在的,它们鼓舞这个分崩离析的民族重新团结起来,这关乎到民族的存亡;但在第三帝国,“民族主义”被引向极端的方向发展,原意已被篡改成更为**的概念,便是不可取的了。我认为德国和德国人吸引我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在于此,他们必须面对自己国家不光彩的历史,对文化的认知和取舍问题也直观地暴露在他们眼前。德国的历史在欧洲算比较特殊的,当全世界在为他们的近代英雄欢呼时,德国在经历痛苦的反思和转变。

纵观德国历史,人们在许多时期处于挣扎的状态(不仅仅是近代),这造就了一个复杂、克制、务实的民族,在欧洲乃至世界不多见。

当我们谈论德国时,我们不应该仅仅讨论现在的这个联邦,而是追溯到千年之前,寻找“说德语的人”脑中共同的对于自己的民族的印象与记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个国家的记忆”,然而传达给我们的不仅仅关于一个国家,还有它遥远的、富有变化的文化历史。

读后感 国家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开始读 国家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走进了许多国家的历史,才觉得它很有意思。今天我要讲一讲全球最早强大起来的那个国家 日不落帝国。它就是英国。英国最早只是一片荒芜的孤岛。公元前55年,罗马率先占领了这座孤岛。400年后,罗马人撤走了,大不列颠群岛再次成为孤岛。这一孤就是500年。这期间,它...

读后感 国家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上一次英国的世界宝座被一个 人 抢走了,而这个 人 就是我们熟知的美国。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土著在这里过着优哉的日子。一天,哥伦布来到这里,还坚信自己到的是印度。美洲被发现后,英国来到这里,建立了13个殖民地。当地土著被几乎杀光,可这13个殖民地想谋反,在1776年发布 独立宣言 英国肯定不答应,...

中国兔子德国草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周锐叔叔和周双宁阿姨共同编写的 中国兔子德国草 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想故事的主人公一定是一只在中国出生的兔子到德国后,就再也吃不到中国的草,只能吃德国的草了,可当我翻开书后,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兔年出生在德国的中国小男孩,他叫爱尔安。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爱尔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