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
第一课寻根问祖黄河源。
第一课时母亲河畔中华魂。
教学目标:1、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知道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初步理解“炎黄子孙”的含义。
2、能在地图上描绘出黄河,能搜集、阅读、分析材料。
3、感受黄河背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黄河象征的激流勇进的精神,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感到骄傲,体会中华民族对黄河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感受黄河背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黄河象征的急流勇进的精神,体会中华民族对黄河的依恋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资料。
学生:小故事。
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听《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
一、初识黄河。
1、师:(放**,插上字幕)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充满激情的诗朗诵。
2、刚才我们听的是选自《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谁能说说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黄河。
3、学生描绘黄河走向并谈感受。
4、出示黄河流域图: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黄河流域,黄河在中华大地上奔腾不息,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二、了解黄河。
1、 我们的祖先就定居在黄河岸边,中华文明就从这里诞生,让我们小组合作进一步走近黄河,寻找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2、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炎黄帝的传说》。思考:你们从影片中认识了谁?他们做出了什么贡献?
****《祭祖仪式》。思考:是谁在祭拜黄帝?人们为什么要祭拜他?
阅读:孙中山和***为黄帝写的祭文。思考:这两片祭文是写给谁的?
****《黄河流域出土的文物》思考:这些文物是在那儿发现的?它们距今多少年了?
3交流。补充:
炎帝和黄帝当时就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两个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后人统称他们为炎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来祭拜黄帝,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和愿意报效祖国的情怀。
孙中山作为国父,***作为开国领袖,他们都用诗篇来祭奠黄帝,更加说明了黄帝的伟大,说明了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敬。
黄河流域的这些文物古迹,无不说明了黄河就是我们的根,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4、黄河是当之无愧的我们民族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根,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就像《黄河颂》写得那样: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三、黄河精神。
1、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保卫黄河》。
2、 学生聆听《保卫黄河》。师朗诵《保卫黄河》歌词。
3、从《保卫黄河》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交流)
4、读一读《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集体诵读)
5、说说《保卫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交流)
6、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祖国遭受侵略之时,人们用歌唱黄河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无数个英雄故事在黄河岸边扮演。
7、谁来介绍一下英雄故事?(学生交流收集的故事)
8、是呀!坚贞不屈的黄河精神传承、发扬了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四、依恋黄河。
1、 黄河真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母亲河,我们传承并发扬着她赋予我们民族精神。今天的黄河是平静的,她安详地流淌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黄河岸边人们的生活。
2、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位于兰州的黄河母亲塑像,请你们想象一下,母亲象征着什么?孩子又象征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放这么一个塑像呢?
3、人们用慈祥的母亲怀抱婴儿的形象来颂扬哺育了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来表现在黄河岸边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充分表达了华夏子孙对母亲河的依恋之情。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永远依恋她、赞美她,让我们伴着乐曲一起来诵读《黄河颂》,表达我们对母亲河的歌颂与依恋。
第一单元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
第一课寻根问祖黄河源。
第二课时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学目标:1、大致知道黄河发源地的地理位置,了解黄河源头的自然景象,知道黄河源头的水是清澈的,并有丰富的自然和生物资源。知道黄河源头居住着藏族同胞。
2、 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能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源头的大致位置。
3、 为祖国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而自豪,形成保护祖国美丽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黄河发源地的地理位置,感受到黄河源头的水是清澈的,并有丰富的自然和生物资源。知道黄河源头居住着藏族同胞。
难点:形成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决心。
教学准备:学生:有关黄河的**。
教师:中国地形图、黄河资料、藏族资料。
教学过程:一、黄河源头在**。
1、师:九曲黄河连着华夏儿女的心,筑起华夏儿女的魂,写出华夏文明的史诗。不朽的黄河是中华的象征,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那么,黄河的源头在**呢?古人很久之前便开始考证黄河源头,但是都没有找到。直到2023年我国科考队员才找到。
也许,歌曲,古诗会给你信息的。
2、**:歌曲《黄河源头》;出示:古诗名句“黄河之水天山来”,“黄河远上白云间”等。
3、师:歌词中、诗句中告诉我们黄河的源头是在**的?
4、交流。(预设: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在擀毡姑娘的歌喉里,在今天溶化的积雪里,在昨日发黄的史书里,天上等)
5、师: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些什么?(交流,预设:在游牧民族聚集地,在雪山上,历史悠久,与天连接的地方,地势很高的地方等)
6、师: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地势最高、游牧民族聚集的、雪山上就是黄河的源头。那就在什么高原?
7、集体回答:青藏高原。
8、师:让我们打开地形图,找一找圈出黄河的源头,并沿着黄河走向描一描,感受一下黄河的蜿蜒和长度。
9、两人一组描一描,圈一圈。
10、师:你有什么感受?(交流)
二、黄河源头怎么样。
1、师:黄河的源头在那雪山之巅,想象一下那里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2、交流(预设:白茫茫、圣洁、壮观等)
3、师:源头的水是否如在华夏大地上流淌的黄河水那样呢?
4、**,短片《黄河源头》
5、师:告诉大家,你见到了什么?
6、交流(雪山、水清澈、生物种类繁多、藏羚羊等野生保护动物,各民族人民在那里生活等)
7、师:课前,让你们收集的黄河的**,谁来展示一下。
8、展示**。
9、师: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出示源头**、中游**对比)
10、小组交流。
11、师小结:黄河流域由于沙漠化现象的日趋严重,所以黄河水浑浊不堪。但是聪明的人类总是在探求一些方法来改善黄河的水质,改善黄河周边的环境,改善那里的人们生活的条件。
12、师:读一读资料,你了解了什么?
13、小组读资料、交流。
三、黄河源头的人们。
1、师:(回放一些黄河源头**、**定格在藏族同胞上)大家看在来感受一下黄河源头的气势和魅力吧。这是一群生活在离太阳最近的人们,也是生活在黄河源头的人们。
他们是哪个民族的?怎么样生活的?
2、交流。3、师:虽然和我们是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汉藏人民的友好从古至今都留下了一首首赞歌。
(**出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援藏干部的故事,藏族学生在上海就读资料)读一读。
4、读资料。
5、师:你了解了什么?(交流)
6、师:你有什么感受?(交流)
7、师:如果你去**旅游,或者在上海遇见藏族同胞的话会怎么做?
8、交流(尊重民族习惯、友好相处、多帮助、多交流等)
9、师小结:自古以来,汉藏之间就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助,如今我们同在祖国的蓝天下,更是亲密无间,汉藏永远是一家。
10、师:黄河之水天山来,千百年来,华夏子孙孜孜不倦地探寻与黄河共处的方法,这种探寻便播种下了中华文明。
第一单元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
2.山河一统立华夏。
第一课时青铜鼎盛国力强
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1、 知道青铜器是见证我国古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文物,并知道鼎在古代是权利的象征。
2、 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2、知道西安是秦朝的都城,那里保存着大量见证国家统一和国力强盛的遗迹,产生进一步**的兴趣。
方法与能力:
能自主查找并交流有关青铜器以及秦始皇等方面的资料,表现出自主**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古代中国尤其是国家统一后曾有过的强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对西安这个古都城的遗迹和历史故事产生进一步**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 认识“问鼎中原”,引入课题。
1、说说带“鼎”字的成语或者词语。
预设:一言九鼎、三国鼎立、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盛……
教师小结:“鼎”在许多词语中都表示厉害、了不起的意思。
2、阅读“问鼎中原”的故事,发现“鼎”的含义。
学生阅读书本上的“相关链接”。
说说“问鼎中原”中的“鼎”的含义又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鼎在古代象征了最高的权利,是统治权利的象征。
二、 认识青铜器。
1、出示“司母戊大方鼎”的**。
教师介绍:这个就是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司母戊大方鼎,约2023年前制成,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观察**“鼎”。
请你仔细观察**中的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预设:有四条腿、是方的、颜色是绿的、有两个“耳朵”、鼎上有花纹、感觉非常重……
学生交流时教师随即补充:
除了四脚方鼎,还有三脚圆鼎(出示**);
因为在泥土中埋藏了上千年,所以青铜器都呈现出类似**上的绿色,所以才会被称之为“青铜器”;
观察各种青铜鼎,发现上面有一些文字和精细的花纹,各不相同。到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形状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教师出示更多青铜器的**展示给学生看)
3、简要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出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图,边看图,教师边作简要的讲解。
在了解了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交流。预设: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而且需要精湛的工艺,在那么久以前中国人就能制作,真是了不起啊!
教师小结:青铜器质朴的造型、华丽的装饰,最能证明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艺术等方面达到的高度,也最能体现中国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沉稳的民族性格。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1、象征王权的九鼎传至战国,战国末年,一位君主在黄河流域结束了当时诸侯争霸的局面,一统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就是——秦朝,这位君主就是——秦始皇。
五年级品社第一单元
方便面的来历 资料题。1 知道小麦成熟时间 生长过程 选种常识 为小麦付出劳动的人们。课本3 4页 2 农民伯伯在播种小麦前,小麦种子往往会均匀地拌上农药,这是为什么?答 在播种小麦前,给种子均匀地拌上药,是为了控制病虫对小麦的危害,从而达到产量高的目的。3 把你知道的农业谚语展示出来吧。至少3条,...
五年级品社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一 我会填 1 我家有3口人,他们分别是爸爸 妈妈和我 2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操劳,离不开爷爷奶奶的呵护。3 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由一名叫贾维斯的美国妇女倡导并有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4 做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当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学会照顾自己...
五年级品社第一单元试卷
品社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题。1.农业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劳动人民在劳动中逐渐 的。农业是第 个生产部门。是我们的衣食之源。2.现在的 五谷 主要是指。3.随着农业机械的发明,现代农具相继问世,使农业走向机械化 现代化的道路,大大节省了提高了。4.2006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