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下册 《战国策》简介

发布 2020-10-13 18:24:28 阅读 3578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战国策》简介。

一)《战国策》的内容。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二)《战国策》作为历史著作的独特性。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

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如苏秦始以连横之策劝说秦王并吞天下,后又以合纵之说劝赵王联合六国抗素。

他游秦失败归来时,受到全家人的蔑视;后富贵还乡,父母妻嫂都无比恭敬。于是他感慨道:嗟夫,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作者以欣赏的笔调,描绘了苏秦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不值得赞赏,但在当日的历史条件下,原本受贵族压抑的平民的心理就是如此,这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样写比虚假的说教更富于真实性。

另一方面,由于策士以一种比较自由,可以择君而辅之的身份,在当时的政治与外交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战国策》又主要取材于策士著作,故书中对士的个人尊严和个人作用,给予强有力的肯定。《齐策》中记颜斶见齐宣王,王呼:"斶前!

"斶亦呼:"王前!"他还滔滔不绝地论证了国无士则必亡,故"士贵耳,王者不贵"的道理。

《秦策》中赞扬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却使得"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这当然是夸大的,但这夸大中显示了策士们的自信,也是平民中优异人物的自信。

战国策》还热情讴歌了多位义侠之士的豪情壮举。

侠"也是一种游离于统治集团,不受权势拘勒的人。他们以自身的标准,个人的恩怨来决定自己的行动,重义轻生,感情激烈,显示出具有平民意味的道德观。所以"侠"总是为放任不羁的人们所喜爱。

总而言之,《战国策》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出战国游士,侠士这一类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人物的思想特征,不完全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说话。由于《战国策》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当然从历史学的眼光看这是缺陷),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

三)《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从文学上看,《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富于文采。

左传》也是以文采著称的,但两者相比照,可以看到《战国策》的语言更为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无论叙事还是说理,《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

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抵是简笔的勾勒。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如前面举出的重耳向怀赢陪罪的例子,虽然也能传神,毕竟过于简单。而《战国策》中,如《齐策》写冯谖,一开始,描绘他三次弹铗而歌,有意索求更高物质待遇的奇特行为,初步刻画了他的不同凡响而又故弄玄虚的性格。接着,展开了"冯谖署记","矫命焚卷","市义复命","复谋相位","请立宗庙"等一系列波澜起伏的情节,将这位有胆识,有策略,有手段,同时也是恃才自傲,多辞善辩的"奇士"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

著名的《荆柯刺秦王》一篇,更是精彩纷呈,激动人心。易水送别的一节这样描写: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这段描写力极强。文章大师司马迁作《史记·刺客列传》,对有关荆轲的部分,也大量抄录了《战国策》的原文。"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美名,也由此传闻天下。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

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由于《战国策》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

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它正是体现了战国时代活跃的思想氛围。它对语言艺术的重视,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都受到《战国策》辞采华丽,铺排夸张的风格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人物形象,也是在《战国策》的基础上更为向前发展。

《战国策》史书读后感七年级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 战国策 史书读后感七年级范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 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战国策 史书读后感七年级范文。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作者简介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作者简介。曹雪芹 约1715年 约1763年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 芹圃,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 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 辽宁辽阳 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 今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一说曹頫之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王维简介

王维 王维 701年 761年,一说699年 761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 今山西运城 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 731年 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 监察御史 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 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