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练习卷

发布 2020-09-27 14:03:28 阅读 5460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练习卷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练习卷小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练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

完卷时间:80分钟)

第一部分计算(共43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二、列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第1题3分,第2题4分)

三、求未知数x:(6分)

1)x+3.6=7.89 (2)2x-0.4=5.6

四、递等式计算,能简则简:(12分)

五、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8分)

1)10减去2.6与1.4的和,所得 (2)一个数的5倍与17.83的和是的差去除246,商是多少? 117.83,这个数是多少?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完整试题内容点此:点击此文件。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高二第二学期数学期末练习

高二理科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 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d abcd 2 已知 2 i,则复数z b a 1 3i b 1 3ic 3 id 3 i 3 有5名同学被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值日,已知同学甲只能在周一值日,那么5名同学值日顺序的编...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卷面分值 100分成绩。命题人 泰东实验学校燕红梅。一 计算 共28分 1 口算 6分 2 用竖式计算 6分 3 计算下面各题 8分 4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8分 二 填空 每空1分,共30分 1 6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2 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0 如果这个角是顶角...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练习

1 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2 列式计算。与63的积被589与986的和除,商是多少?个225除以3的商,比1300少多少?加上2072除以37的商,再乘以89,积是多少?除1280减去56的差,商是多少?3 竖式计算。4 应用题。1 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35千米,一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