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段考知识点

发布 2020-09-17 22:01:28 阅读 8495

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地图传统分类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等。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和人口分布图等。

2、地图的三要素和。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和。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统一化成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 __分母小的比例尺 __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_,表示的内容 _;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__表示的内容 。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 ;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野外判断方向有哪些方法?(课本第8页)

3)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课本第10页)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可归结为三个阶段。

2、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的不规则球体。

3、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方向。 是最大的纬线圈。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方向。

°纬线是 ;0°经线是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纬线、0°经线和180°经线。

6、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7、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 ”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 ”表示。

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字母“ ”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字母“ ”表示。

9、在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的经纬网图中:

纬度自南向北逐渐增大的为___纬,自南向北逐渐减小的为___纬。

经度自西向东增大的为___经,自西向东减小的为___经。

10、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例如课本第21页图2-15,国庆作业最后一题)

可按两个步骤解答:

步骤一:判断南北半球,如果题中给出转动方向,可用“北逆南顺”的规则,即逆时针转动为北半球,顺时针转动为南半球进行判断。如果已知南北半球,也可按“北逆南顺”的规则,判断出转动的方向。

步骤二:综合步骤一的条件,再判断东、西经区域。

11划分南、北半球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海陆分布。

1、地球表面是海洋,而陆地仅占 ,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

3、任意把地球划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个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4、要熟悉七大洋和四大洋分布的相对位置。

6、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7、面积最大的大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8、北美洲的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9、赤道横穿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四个大洲,横穿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10、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山脉河、里海山脉、

黑海和海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海拔:也叫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陆地)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 。

2)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征:

a、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

b、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突出。

c、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突出。

d、鞍部: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e、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b、山地:较高(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c、丘陵:较低,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d、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大,边缘陡峻。

e、平原:海拔低(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

5、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6、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黄色表示 。

7、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的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六大板块分别。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和。

5、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

6、两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

7、喜马拉雅山脉是和碰撞挤压形成的。

8、安第斯山脉是由和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1、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地势平坦,大都在平原地区,自然条件较优越。

4、人口稀疏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极地区、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

原因: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寒冷、湿热、干旱、高寒,不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

5、人口的增长要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

7、人口过多过少都使是有害的。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 ;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

9、 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等6种语言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1、 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2、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或 ,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3、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部分。1 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的的科学家是 2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 3 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 千米,赤道周长约 千米。4 在地球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 叫赤道。5 纬线的特点 都是 不等长,最长,往南北两极 在南北极为 纬线指示 6 赤道的纬度是 从赤道向北...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地轴是倾斜的。对应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2.经线纬线与经度纬度。3.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是20 w,160 e 4.全球0...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i.重点句型。starter 1 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2 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3 how are you?4 i m fine,ok,5 what s this in english?it s a v.6 sp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