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1

发布 2020-07-13 09:24:28 阅读 9876

迎战考试,我们需要自信,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让学习始终充满动力,富有效率,直到最后征服考试,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期末试题。

1、把2∶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它的比值是(??

2、 15∶(?35 =(15填小数。

3、从a城到b城,甲车5小时行完,乙车4小时行完,乙车与甲车的速度比是(??

4、把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厘米。

5、把一根2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是米。

千克比(??千克轻20米比5米长 。40克比50克少(??

7、一项工作6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6月25日完成了任务,到6月30日超额完成(??

8、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3,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

9、圆周率是( )与( ?的比值。

10、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这两个长方形长的比是8:5,它们的宽的比是(??

11、 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5,周长的比是(??面积比是(??

12、 秦老师一个朋友月工资是4950元,按照个人具所得税的规定,超过3500元部分,要按照3%的税率来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我的朋友月工资应缴纳所得税(??元。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分和5分的硬币共18枚,一共6元钱。5分硬币有(??

枚。2分硬币有(??枚。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1

2019年秋季学期混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1 1 填空。11分 1 比24米少16 是 36比 多20 3 一袋面粉重60kg,已经吃了3 5,还剩下 kg。4 走一段路,甲用了15小时,乙用了10小时,甲与乙所行时间的最简整数比是甲与乙行走的速度比的比值是 5 两个圆的周长的比是1 2,则...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1 填空题。15分 1 六一班今天到校49人,缺席1人,这个班的出勤率是。2 一袋大米的正好是30千克,这袋大米重 千克。3 九五折写成百分数是折写成百分数是60 4 比甲数少10 甲数是比8多25 5 的倒数是1.8的倒数是。6 一桶油用去它的40 后是15千克,这桶油重。7 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一 填空题 第1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22分。1.的3倍是的是。0.75 1.25填小数 2.一个数的倒数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是 比这个数多它的的数是 3.按规律填数 1,3,5,7 4.用字母表示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a b c d均不为0 5.一块圆形草坪,周长56.52米,直径是 米,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