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逻街五显庙小学周玉荣。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当我真正踏入家访之路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面对面地与学生家长促膝交谈,那感觉和在校说教真的不一样。
一句话,家访带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觉得爱如春风,爱似秋雨,爱更像冬日的暖阳。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通过家访与家长建立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学生家近期发生的情况。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学生家中的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同时,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
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家访时,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
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例如:我班有个学生,最近再一次的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
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原来学生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很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
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一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
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人人都渴望被关注。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
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
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
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总之,这次的家访活动使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二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他的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至今我仍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盼望我们到家来访时那开心、快乐的样子,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3篇。我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启动活动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带上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家访。我们针对农村小学生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平时教学时间紧等特点,我和李广琼 杨巧玲老师利用下班双休日分别走访了两区三镇21个村组和居委会的59名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感受颇深...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学后,学校 课外访万家 活动又开始了。家访让老师是辛苦了点,纵然有很多困难,但毕竟事在人为,只要尽力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干好。于是,我们班的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家访,感动颇多。感动之一 家长的热情。家访期间,我们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见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我们都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三 师生的关系更融洽了。通过 比教学 教师由演员转型为导演,课堂中老师如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课堂交给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锻炼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进入课堂学习之中,都能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