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
第六单元购物。
第七单元加与减(三) 100以内连加、连减法和加连减混合运算。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统计。
实践活动: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1)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人最多,哪班人最少(p7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之后)
2)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p45有趣的图形之后)
3)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p85统计之后)
2.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
1)我和小树一起长。
p34前三个单元之后,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比多少,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等知识)
2)小小运动会。
p68第五单元之后,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3)今天我当家。
p82第七单元之后,能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理与复习:(1)你学到了什么 (2)我的成长足迹。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能用数与形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把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5.注重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调查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二、全册教材教学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一百以内的数,掌握一百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并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2.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6.使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7.指导学生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8.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三、学情分析:
建议老师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对新课程教材的适应情况。
2、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适应情况,哪些做法值得发扬,哪些做法需要改进。
3、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及编写特点,本学期在教学方面有什么设想和打算。
4、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对于数学学习情趣方面的现状如何,还需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四、教学时间安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五、各单元教学内容介绍、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教学内容介绍。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2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
后续的相关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大数的意义及估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数与数位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难点:1、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例如看实物或图能估计出大约的数量。)
2、理解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关系。10个十是一百。
三)单元教学建议: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1)可以先估一估,为了验证估计的准确度而引发数一数的需求。
2)组织学生开展实物数数活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例如一个一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根据物品的数量选择数的方法。)
3)交流数数的方法,从而引出“十个一数”,知道10个十是100。
.开展数数游戏,培养学生估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学生估计能力的发展。在完全借助。
经验进行估计的基础上,体验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的估计方法。(例如可以先让学生抓一把豆子,估一估,数一数;再抓一把豆子,与前面合在一起,再借助前面的感觉估一估;帮助学生对大约100个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结合数数活动,尝试将数数的结果用计数器、 图形、数字表达的过程,理解数位的意义,并能正确数数。
1)开展估计活动,并用数数加以验证 。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数数的结果。
3)借助学具进行读数与写数,注意数的读、写应与直观学具或实物对应起来。
4.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1)能从情境图中寻找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必须拿出具体的两个或多个数比较。)
3)借助直观学具理解数量之间的大小程度关系。
四)单元教学课时数:6课时。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一)教学内容介绍:
本单元主要内容: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米;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
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
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3、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5、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1)组织实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书包或玩具等)
2)描述观察的结果。(说或画)
3)从观察较大物体入手。
4)出示**说一说观察实物的位置。
2. 通过身边物体长度的参照物,帮助建立米的单位。
1)说一说身边物体的高度与长度。
2)引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3)帮助学生建立1米长度的参照物。
4)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
3. 关注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1)凭借经验和常识。
2)借助自己熟悉的长度,如“身体中的尺子”
3)通过与已知长度进行比较从而进行估测。
四)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介绍。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
二年级下册乘(除)加、减的两步混合运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一年级下教材辅导
一 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突出特点。1 内涵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 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 三字经 百家姓 声律启蒙 的形式,并对其加以改造之后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教材中...
一年级区教材辅导
3 各年段的教学具体目标。一年级 第二册 1接触单词35个,达到听 说的能力 2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 和实物 3 能根据表演或 提示猜测意思。一年短how manyin on under the bedvery big1 接触短语9个 级go swimmingplay football ba...
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辅导
篇一 小学一年级寒假数学辅导。口算技巧 1 直观表象助口算。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 2的表象 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孩子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孩子很快就会通过直观感受说出 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