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

发布 2020-05-29 22:27:28 阅读 4606

莺梭。宋】刘克庄。

掷柳①迁乔太有情,交交②时作弄机声。

洛阳③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④。

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诗话》4集及许多散文。

注释】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②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③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

④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译文】春天,黄莺飞鸣迅速,穿梭于园林之间,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

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正是它们,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作品。全诗中没有一个春字,而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诗在这里选取了莺鸟和柳树两种素材。

鸟儿在丝丝的柳绦中飞舞,让人很容易得想起丝线织成的绣品,而嘈杂的鸟鸣声也好像机器的声音,因此和莺梭这个题目很贴切。后一句有点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思,洛阳那么大,莺鸟竟然将它装点得五彩斑斓,那要飞得非常久,花非常多的功夫。而三月的洛阳也是因为有手工业者辛勤劳动才使人们能衣着亮丽,使三月的洛阳真正艳丽似锦绣的。

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在古**景咏物的小诗中,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

洛桥晚望①唐】 孟郊。

天津桥②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③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作者简介】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

注释】选自《孟冬野诗集》。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译文】天津桥下的冰是刚结不久的,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什么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赏析】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

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

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

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醉着。唐】韩偓。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①。

渔翁醉着无人唤②,过午③醒来雪满船④。

作者简介】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樵山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

注释】一村烟:人家升起的炊烟,袅袅升起树间,一树轻烟。

唤:唤醒。过午:中午过后。

雪满船:漫天雪花。

译文】乘船行驶在万里的清江之上,天空辽阔。清江两岸的村落一个接着一个,炊烟袅袅升起。渔翁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直至寒气逼得冻醒了,看见了满船积雪。

赏析】醉着》为韩偓的写景小诗,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构图明晰,设色疏淡,宛如一幅幅饱含诗意的水墨画卷。诗人善于让手中的诗笔变为画笔,在诗中展现画意,让生动的形象打动读者的心灵。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

诗中点到的景物不多,只有“江”、“天”、“村”、“桑柘”和“烟”,但它们却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带,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又犹如一幅长卷,把万里清江及其两岸的景色都一一再现在读者面前。这当中,也巧妙地嵌入一叶渔舟在江中移动的情景,显得轻松自然,悠然神远。

还有“万里”、“一村”的有意重复出现,不仅使诗句读起来流利畅达,在声情上也造成轻轻的跳跃感,宛如小舟在水中轻轻飘扬,顺流而下,与诗情画意十分合拍。至于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在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云。唐】来皓。

千形万象竟还空①,映山藏水片复重②。

无限旱苗枯欲尽③,悠悠闲处④作奇峰。

作者简介】来皓,唐代诗人。本首诗诗人咏物抒怀、讽刺统治者高高在上,不顾百姓疾苦。

注释】竟还空: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一切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

片重复: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

枯欲尽:将全部枯死。

悠悠闲处:高高在上,悠闲容与。

译文】形状万千的云其实不过(是水气)空空如也,衬映藏身于山水深处或独为片状或层层叠叠 。无数的旱苗就要枯死了,而云却还是自在悠闲的高处塑奇峰。

赏析】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

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

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食荔支。宋】苏轼。

罗浮山①下四时春,卢橘②杨梅次第新。

日啖③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④人。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2023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注释】罗浮山——在广东东江北岸,增城、博罗、河源等县之间,长达百余公里。

卢橘——即枇杷。次第——依次。

啖——吃。

岭南——大庾岭等五岭以南地区。惠州在大庾岭南,故云。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如春,枇杷、杨梅等水果依次成熟。 如果每天能吃上三百颗荔枝,我甘愿永远做一个岭南人。

赏析】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灸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春日偶成①宋】程颢。

云淡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③过前川。

时人④不识余心乐,将谓⑤偷闲学少年。

作者简介】程颢(hào) ,北宋人,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受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注释】偶成:不经意写成的诗。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译文】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阳光温暖极了。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样子,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玩耍呢。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全诗写出了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的怀念。

舟上。宋】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①。

贪看晓光侵②月色,不知云气失③前山。

作者简介】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

四年级古诗

四级 诗。1 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 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 月下独酌 其一 唐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

四年级古诗

1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 弹琴。唐刘长卿 泠 ling 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3 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4 赠别。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5 登...

四年级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篇目。四年级。91 山中 唐代 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92 黄鹤楼 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3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