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23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中国--欧亚经济合作**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仅以2023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23年7月27日)
材料二:**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
**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23年7月26日)
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23年的评估相比,2023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
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
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渊源,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b.材料二说明的是“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c.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d项“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错误,第三则材料说明的是各国家地区存在的投资风险。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战
略的重视。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
化进程。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带有**性和前瞻性。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促进了中自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错误,原文表述为“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对于上述三则材料写法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的**有纸质**,也有网络**,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b.“材料一”属于新闻**,阐述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合作、交流理念。字里行间既有热情的赞颂,又有准确的数字说明。
c.“材料二”属于新闻访谈或人物专访,引用**普科夫的话,概括了“一带一路”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语言形象、生动。
d.“材料三”属于新闻报告,运用对比手法,评估了2023年“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表述严谨、有条理。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写法及结构的分析能力。从题干“写法特点分析”可知,考查的是三则新闻的写法特点。先看体裁归类是否正确,再细看后面的分析是否准确。
c项“促语言形象、生动”错误,材料二是新闻访谈,人物选择很典型,引用**普科夫的话说明“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言是平实、客观的。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两者在新闻材料选择上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4分)
答案】①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材料详实,分析充分,论证合理。
②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选材单一,略去不必要的内容,简洁明快。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材料的选材方法的理解。从题干可知,只考查材料一和材料二,可见这两则材料区别明显,材料一写得详实,材料二略显简洁。“简要概括”不用具体分析。
“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要概括出选材的不同方法。
5.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6分)
答案】①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源,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
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它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科学规划。(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①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6.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答案】d解析】a项先给“稻束”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可见时间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
b项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c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项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
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2019山东泰安一模语文
山东泰安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 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词语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铺展 逮捕然诺 糯米潸然泪下 姗姗来迟。b 坍塌 踏实阿谀 须臾逸兴遄飞 如椽巨笔。c 凌驾 聆教分娩 婉约蹁跹起舞 骈拇枝指。d 歃血 煞白摭谈 踯躅膘肥体壮 ...
2023年北京新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 一 一 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汉初文景时期,文景二帝继续行黄老无为之术,奠定了西汉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揭开了武帝盛世的序幕。高祖统一,百姓得离战争之苦,然而,马上逆取 政权的君臣...
2019山东高考语文试卷
一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星宿 乳臭搭讪 赡养费粗犷 旷日持久b.着实 斟酌砾石 沥青路鞭挞 纷至沓来。c.呜咽 奖掖嗔目 撑门面诘难 殚精竭虑d.畜养 体恤锁钥 管弦乐迸发 屏气凝神。2.下列词语中,没有特别字的一组是。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