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课目大题分析

发布 2020-05-20 07:26:28 阅读 7933

36、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合理利用——必修三第三章;工业条件区位分析、工业集聚的作用——必修二第四章。主要测试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文字概括和图表分析)与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个人认为难度不大,只要将书上内容书记于心应该不会失分,此意见仅作参考。

)分析材料主要内容:越南红木出口的前后变化直接出口——→初加工后出口。

可以顺势联想到必修三第三章中我国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开发的相关内容:

1、(p42) 能源基地建设——→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促进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p44)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从而节约煤炭。

结合必修二以及相关做题经验可知:产品加工还有利于增加岗位,扩大就业。

材料中的资源:红木——属于森林资源——→联想到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森林的开发和保护(p26)。

于是提取有效信息,整理答案:有利于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分析设问,可知本问主要考察工业区位的选址,联想到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1、回顾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p58)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结合题意,可分析越南红木出口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同原料、交通、市场等关系较为密切。

2、分析图示,围绕原料、交通、市场读取信息——→处于边界(市场);接近原料产地(原料);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城市等级较高【易漏点!】(基础设施)。

整理答案:(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设问明确,直指工业地域的形成中的工业集聚(p62)的相关内容。(关于工业集聚的作用也是老师所强调过的重点,一定要熟记。)

1、回顾相关知识,工业集聚的作用——→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2、结合材料,提取有效内容。(个人认为全部写上去也无妨,毕竟书上内容很全面不易漏点失分。)

答案: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37、本题主要考察气候形成的因素——必修一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利用——必修一第四单元;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必修二第三单元。主在于考察图示的分析和材料的提取,并且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多方面思考,站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方面**。

1、结合图示,确定区位:热带地区—→判断地形:山地背风坡—→判定洋流:秘鲁寒流等相关信息。

2、审题,相关信息:“沿海地区”、“气候干旱”、“原因”。

3、回顾,必修一第二单元影响气候干旱的相关因素:降水量<蒸发量。而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

大气环流(信风季风)、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海陆分布(沿海内陆)以及洋流(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温度)。

整理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实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1、审题:用水**。

2、回顾必修一第四单元水资源的利用:人类目前能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冰雪融水、海水淡化(极部分地区如新加坡)等。

3、结合第一问可知该地降水少,气候干旱,故河流水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我们很快联想到开采地下水来满足需要。(个人觉得在这里可以联想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可回顾必修二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必修三第二单元我国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相关内容: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冰雪融水和开采地下水)。

于是审题,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可从图上看出沿海地区有山,且海拔较高,再且该地区纬度低,温度高,因此冰雪融水也成为其农业用水**。

答案:冰雪融水;地下水。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出发。(个人觉得出题人的意图可能是基于我国发展的国情:要发展经济,就不得不开采自然资源,种植经济作物;要保护环境,就得减少商业性开发,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

因此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立的,而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要求不能把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割裂开来。因此从比较保险的视角来看,大多数时候我们答题都在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不能判定这是开放性试题的情况下答生态保护比较重要可能更为保险。)

1、审题:大力发展芦荟种植——→耗费大量水资源——→与当地缺水情况相对立。或:该地处于南美洲——→多为发展中国家——→迫切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2、结合必修二第三章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扩大农业生产的影响可知:大力扩大芦荟种植规模会增加耗水量,加剧用水紧张局面,使水资源更加稀缺;易产生土地盐碱化等灾害。或必修二第三章扩大农业生产影响的内容:

有利于吸收社会劳动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芦荟出口还可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社会发展。

3、注意不要遗漏表述自己的观点,格式:观点+理由。

答案:⒈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荟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同意大力发展芦荟种植。理由:芦荟生长需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匮乏,种植芦荟使当地水资源更加稀缺。

总结:1、必修二考察内容较多,主要在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和工业集聚的作用;

2、对主干知识考察多,如:干旱气候的原因等 。

3、试题具有开放性和**性,对图示的分析要求全面。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

2003 2013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读图1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 图中左上角 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 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 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1 4题。1 该船员拍摄 时,p地的地方时为。a 22时 b 14时 c 20时 d 16时。2 拍摄 ...

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 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自1999年...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复数

十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复数。2.2010课标全国卷 已知复数,是z的共轭复数,则 abc 1d 2 答案 a1 2011课标全国卷 复数的共轭复数是。a b c d 答案 c3 2012课标全国卷 下面是关于复数的四个命题 其中的真命题为 的共轭复数为的虚部为。a b c d 答案 c2 2013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