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北京卷

发布 2020-05-19 15:47:28 阅读 1758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北京卷)地理试题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李庆敏。

一、选择题。

图1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读图,回答第1题。

1.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1.【解析】以景观图为情境,考察地貌成因与旅游知识,较易试题。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或调动旅游景点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a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2.【解析】本题以统计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区。

遇到**、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比较容易发生。而选项中各山是比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要在正确理解统计图的基础上,把选项中的各山与中国的行政区图进行叠加,中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来进行判断。

答案】a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崩塌b.泥石流、**、崩塌、滑坡c.**、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

3.【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答案】c4.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湘、辽、宁b.台、鲁、苏c.青、粤、晋d.桂、甘、豫。

4.【解析】考察中国区域地理知识,需要考生具备清晰的心理图像,同时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地形的显著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自西向东**阶梯依次下降,平均海拔高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湘、辽位于第三阶梯,宁位于第二阶梯,排除a;青位于第一阶梯,粵位于第三阶梯,晋位于第二阶梯,排除c;桂是第三阶梯为主,甘第二阶梯、豫第三阶梯为主,排除d;对于b来说,都在第三阶梯,但台湾由台湾山脉,鲁由山东丘陵、苏主要是平原,故选b。

答案】b读图4,回答第题。

5.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震中。

5.【解析】以经纬网分布图为情景,考察能源、人口、自然和文化遗产、**、正午太阳高度角、日出时间、昼夜长短、南极科考等知识点,覆盖度很大,同时又密切联系热点知识,考察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中等。第5题根据经纬网及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不难得出结论。

答案】d6.在6月到8月期间。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

6.【解析】该题考察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但仍然属于传统主干知识点,设问深度仅限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层面,考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的知识比较容易回答。①为北纬300,,②为南纬150,6至8月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①的太阳高度角总体大于②,排除a,⑤位于南极附近,最佳考察季节应为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应改为南半球,排除d;①③精度基本相同,但①比③昼长,股日出时间较早。

答案】b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第7题。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7.【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答案】b图6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题。

8.图中。a.河流形成与距今2300万年前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8.【解析】本题以地质结构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地质过程以及地貌对聚落形成的影响(本题有人教版痕迹)。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推理、判断力。

现实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一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岩,后来地层受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沿断裂面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域发育了河流,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时间较长,形成侵蚀宽度和阶地,在河漫滩处伴随沉积。由于距今2300万年岩层侵蚀,可以哦按段河流形成于后,排除a;根据地质作用判断,①应为先沉积后侵蚀,排除b;②处地层由下向上明显分为三层,不可能是连续的,排除c;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特点,d项正确。

答案】d9.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9.【解析】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a、b;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d。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欧洲北纬50°中部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c。

答案】c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题。

1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10.【解析】本题是以地理信息技术为背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粤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范畴,故选c。

答案】c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11.【解析】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可初步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

答案】d二、综合题。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季节特征。(8分)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7分)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

36.【解析】(1)该题考察塔里木盆地气候、植被两要素,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可已从地理位臵、地形等方面找到原因,属于发散思维。塔里木盆地气候的形成首先跟地理位臵有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其次地形因素,三面环山,特别是西侧有帕米尔高原,阻挡西风的进入,加剧了塔里木的干旱。

2)河流补给类型有雨水、冰川、积雪、湖泊、地下水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有冰川、积雪融水和地下水,地表湖泊不发育,冰川补给量最大,主要在夏季气温高,融化量大,其次是积雪,主要在春季,再次是地下水,主要在秋季,其次,西部地区的河流,还会受到山地降水的补给。

3)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4)该图中绿洲的分布属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其描述方式就是集中规律,事实上,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沿岸,这种布特点符合常规。

5)第一问考察城镇形成于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可以地形、气候、水温、植被等方面考虑,不难发现,其优势因素主要集中在地形和水文两个要素。地形属于山前冲积扇,起伏平缓,节省建筑成本,减小建筑难度;水文则主要是优水资源,提供城市用水。第二问考察城市地域结构、城市服务范围,读图可以判断城市规模,并得出服务范围的大小。

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地区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39.(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12,回答第(1)题。

1)描述2024年至2024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6分)

39.【解析】(1)根据2024年革命根据地,2024年、2024年革命根据地的范围,不难得出前两个点,本题难点在于,考生可能会忽视省区这一要素,造成遗漏。接考察学修3旅游地理,有选择性的设臵了两个问题供学生选择,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选择性。

第一问考察“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就是工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问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是有助于文化交流、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区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考生在作答时,要根据系统地理理论性强的特点,做好要点辨析,灵活处理好教材与试题要点要求之间的关系,方可拿到较高的分数。

比较突出的是关于“提供就业就会和岗位”,中图版教材中属于对经济的积极影响,但在标答中列入了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答案】(1)面积有小变大,分布范围有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3)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税收和固定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02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

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

40.【解析】森林的这些生态效应在图表资料图中都有体现,考生通过对图表资料阅读后,进行分析概括就可以得出结论。根据森林对大气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可得出增加碳储量的结论;根据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可得出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结论;根据蒸汽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化可得出增加降水量的结论,根据对土壤作用根系固定土壤,枯枝落叶层增加吸收一应的水分可得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结论,根据对生物作用“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论。

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9北京卷

2012北京高考化学试题。6 2012 北京高考 t6 下列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解析 众所周知,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可作调味品,故a正确 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不是na2co3,故b错 复方氢氧化铝的主要成分是al oh 3,可以 胃酸过多,故c正确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2024年北京卷

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 5题。12京 4 图中所示山地。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 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5 该山地位于。a 喜马拉雅山脉 b 天山山脉 c 祁连山脉 d 昆仑山脉...

2024年 北京卷

绝密 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北京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b 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c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