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发布 2020-05-16 20:34:28 阅读 8207

一、积累与运用(24分)(24分)

1.(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于我如浮云。(《论语》)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

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róng yīng 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 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 的人物了……

4)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zài jié nán táo 。

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0分)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是班长,有工作经验,也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这项工作是相宜的。

b.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c.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改为“**各类**”)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

5.(4分)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二、(46分)

6.(10分)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躬耕于南阳

夙夜忧叹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7.(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8.(10分)

人生三病。张培锋。

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长思之,可以启迪心智。比方说“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这句话,愈琢磨愈觉得其理深刻,或许,这就是古代经典永久的魅力所在:典雅、通透,言简意赅却意蕴深刻。

胜心、畏心、痴心可以说是人生的三病,陈继儒分别将其对应于贫、病、愚这三种人们最忌讳的东西,用“使之”“蔽之”“覆之”三个词语将其连贯起来,可以说探到了病根。换句话说,表层的病状是贫、病、愚,而深层的**则是胜、畏、痴。意思是说:

要想除掉前者,必须从后者入手,也就是从心底下功夫。

所谓从心底下功夫,就要分析一下胜心、畏心和痴心这三种心了。胜心也就是争强好胜之心。看别人开了辆名车,我也非得买一辆不可,并且一定要胜他一筹。

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这种心促使人们不懈追求,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进步有时也会有进步的代价,譬如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随之就出现了追求手机品牌等盲目攀比现象。过犹不及,如果一味争强好胜,并任其泛滥,那么这种“进步”带给人们的就未必是幸福,因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往往需要人们用心感受才有意义。物欲横流,心灵迷失,由此也就有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之说。

应该说,物质富足只是精神富足的前提,却未必一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后者才是根本。

畏心,就是讳疾忌医之心,表现之一是怕别人知道有病而不敢或不肯就医,究其根本是怕病、怕死。但怕就不得病、不会死了吗?殊不知这种怕本身就是致病的根源啊!

有些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其实,即使得了病,也应该以豁达之心对待,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任他多么高贵、富有,在死亡面前却是一律平等的。如此想开了,有病求医问药,病可能就好了。

讳病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偏信养生。养生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看得太重,疑神疑鬼,那么养生就可能变成“害生”。真正的养生,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如此,可能反而不会得病,甚至活得更好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

天下之事,我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较之古人,以上“三病”,现在不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用平常心看待得失,用理性的态度审视生老病死,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样才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有位哲人说: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些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如何“活着”,才是人生之大事啊!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窗幽记》之所以值得人们阅读,是因为这本书语言典雅、感悟丰富、意蕴深刻,启迪心智,魅力无穷。

b.物质的富足并不一定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开着高级轿车斗富、吃着山珍海味比阔的现象,就是精神贫穷的表现。

c.作者在剖析人生“三病”时,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产生这三种心理偏差的原因,揭示出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①②段引出论题,③④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要提升人生的境界,活出精彩。

2)下列与本文所说的“胜心”、“畏心”和“痴心”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a.某人在吃菱角时连壳也一起吃,还说是为了清热解毒。别人问他家乡有没有菱角,他得意地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是。

b.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为官处事常怀敬畏之心,待人接物周全得体,深得时人敬佩。

c.秦始皇在位期间,派人遍访名山大川,千方百计寻找灵丹妙药。传说他曾派徐福等人到海上求仙,以期长生不老。

d.《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夜宿观音院,金池长老炫耀其袈裟,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一比高下,结果引来一场灾祸。

3)结合选文,谈谈如何才能摆脱人生“三病”。

9.(17分)

细水长流。蓝雪冰儿。

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

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

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 24分 24分 1 10分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 于我如浮云。论语 2 孟浩然 过故人庄 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陋室铭 4 持节云中,苏轼 江城子 5 请把李贺的 雁门太守行 默写完整。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7 06 22 10 17名著 阅读 中考。一 命题分析。1.试卷结构。各种题型的数量和权重分布情况如下 表1 试卷结构及能力考查分布。2 各部分考查内容在全卷总分中所占的比例。3 试题特点 分析试题题型 结构等方面的优缺点及学习导向 一 基础部分。1 基础部分强调最基本的积累与运用,难度与往...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广东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 1.答案 1 白露未晞 2 星汉灿烂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5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解析 1 白露未晞 注意 晞 不要写成 稀 2 星汉灿烂 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注意 怡 和 髫 的写法 4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