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姓名班级___分数。
一.单项选择(共40分)
1. 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于。
a。唐朝 b.清朝 c.元朝 d.明朝。
2.清朝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是。
a.军机处 b.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内阁 d.建立特务机构。
3.八股取士起源于。
a.唐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4.明朝时期率军队荡平浙江境内倭寇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郑和 d.戚继光。
5.明朝末年,侵占我国台湾地区的西方殖民者是。
a.西班牙殖民者 b.荷兰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6.清朝初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郑和 d.戚继光。
7.清初,组织反沙俄侵略者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8.清朝时,代表****管辖**事务的是。
a.宣政院 b.驻藏大臣 c.**喇嘛 d.班禅额尔德尼。
9.下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顺治帝。
10.下列朝代中,都城在北京的是。
辽 ②金 ③元朝 ④明朝 ⑤清朝 ⑥唐。
1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崖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刺和红海沿岸。
12.军机处设立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13.清军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西宁办事大臣。
14.从清朝开始,历代班禅和**的产生都经过。
a.**民众推举 b.****册封 c.上届佛教首领指定 d.众喇嘛竞选产生。
15.“开辟荆榛诛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句诗赞颂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帝 d.林则徐。
16.下列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做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击倭冠
c.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d.签订〈尼布楚条约〉
17.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c.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 d.发展对外**。
18.“闭关锁国”是哪一朝代的对外政策。
a.唐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19.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20.下列关于“康乾盛世”时期的政策,叙述错误的是。
a.对外闭关锁国 b.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
c.鼓励工商业,重视科学技术 d.大兴***。
二、填空(20分)
1. 2023年和2023年两次出兵重创俄军,2023年双方签订了边界。
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___流域包括的主权。
2是蒙古族的一支,2023年___率领部众回归祖国。
3.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回贵族___叛乱。重新统一 ,促进了___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4. 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在西北设立 __等官职巩固西北边疆。
5. 明太祖即位后,在地方废除设立三司。在**废除___权分六部分管朝政,直。
接对皇帝负责。还设立 __特务机构 ,这些都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6.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明朝时期采取清朝时期制造。
8.2023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 __2023年将首都 __从盛京迁到开始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
三、阅读下列材料:(20分)
乾隆帝至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说:“**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是:清朝物产丰富,什么都有,用不着与外国商人进行商品**。
1)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 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 实行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四、问答题(20分)
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请说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
命题人 舒丹。请将 姓名及考号 填在卷子 正面左上角 答案 填在 答题卡 上,否则无效。满分 分。一 单选 题 分,共 分 河姆渡人,半坡人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物质生活 上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 a靠采集野果充饥 b靠狩猎野兽充饥 c人工取火驱兽,烧烤事物d通过农耕创造物资 黄帝和炎帝部落能够打...
七年级历史模拟测试
一 选择题 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上面 内 30分 1 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 中国人 有一句歌词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你能告诉我,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叫什么吗?a.北京人b.元谋人 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2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
七年级历史了解身边的“历史”测试
第12课了解身边的 历史 学习与 之二。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 学会收集材料 调查 等方法,了解自己身边的历史。2 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3 通过了解身边的历史,切身感受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激励学生察往知来,与时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课堂同步练习 a 一 课堂训练。请你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