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反思

发布 2020-03-25 04:31:28 阅读 1910

四则运算反思。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则运算”这个单元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拿到一个算式,你问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他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了看似简单的运算顺序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记住运算顺序就能计算,在识记和运用上还存在着脱节问题。

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面对学生学***现的种种问题,我陷入了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划线,误以为先算的要写下来,而不是把计算的结果写下来。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第一,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顺序。

第二,熟记运算顺序,达到张口就来的水平,这样在计算时就形成条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的熟记,为学生计算的步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关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在书写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边讲边写,告诉学生这一步算的什么,写的数是哪个算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没有参与计算的要原搬照抄,参与计算的是写计算结果。

第四,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计算的运算顺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邻的关系进行互帮互助,达到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决问题时,提倡学生列综合算式,在纠正错误中让孩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正确的书写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

虽然单元结束时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要求,但在教学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有时候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感觉比较苦恼。

常常反思,不断总结,时刻不忘记录过程中的得与失,会让自己减少走弯路的机会,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四年级上学期主要学习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下学期在此基础上学习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出现了具体度数和距离。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在这个环节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如下几个方面,现反思如下:

一是大方向判断错误。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生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判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经常把东南与东北西南、西南与西北东南、东北与东南西北、西北与西南东北这几个相邻的方向搞错。

二是方向的顺序和度数判断错误。教材要求,对于非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方向要表上具体度数,例如西偏南30度、东偏北40度等,而且以观测点为基准,看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的连线和方向标上的正南正北正东正西那个方向的夹角较小,来确定是西偏南还是南偏西、是东偏南还是东偏北,等。学生初学时很容易把方向的先后顺序搞错。

针对这两个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对于大方向的判断,我不要求学生直接判断,而是分步进行。例如,问学校操场在大门的哪个方向,我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判断,是在大门的东面还是西面?南面还是北面?

然后根据这两个方向在方向标四个区间中确定一个区间,这样就解决了大方向错误的问题。

二、对于方向和度数的错误,我在黑板上用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连线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夹角的大小,与哪个方向的夹角比较小,说明方向时就要先说哪个方向,如下图:

物体与观测点的连线在偏东、偏北的这个区间,要么是东偏北,要么是北偏东。由于连线与东方的夹角比较小,与北方的夹角比较大,说明是就要先说东后说被,用量角器量得较小的角度是30°,所以就说该物体在观测点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200米(假设)。

既然方向又先后顺序,那么夹角的角度也就有了限制,即不能大于45°。因为这两个夹角合起来正好是一个90°的直角,所以如果夹角的角度一旦大于45°,那就说明另一个夹角的角度小于45°,也就是说小于这个夹角,叙述时就要先说另一个方向。

数学是锻炼人的思维的科学,也是使人变聪明的科学。数学并不难,难的是认真地去钻研,并且持之以恒。江郎才尽,只写得数百字,聊与各位学友共勉。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

(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

然后我小结: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

(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加法结合律。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对加法结合律的教学看法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延续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出等式;再给出两组式子,通过计算得到也能用等于号连接;然后学生自己举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加数位置没有改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和没变。

这样的教学显得顺畅,但是新意不够,学生投入的激情不够。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已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学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

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教学简算,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始困惑、开始思考、我开始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于是,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其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特别是一些变式简算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

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25=11×(8×25)=11×200=2200。

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

听完学生的介绍后,我进行了总结,首先肯定了两种答案的正确,然后对两种答案进行了分析: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25相乘非常简便,可以凑整。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吴亚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学年新接了两个四年级的新班,发现很多孩子都缺乏认真的品质,更缺乏认真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在上个学期已经提了一些,学生对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主动,可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特别好,口算经常出错,这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内容是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着重在于学生对于为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反思。小数点移动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