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a.17.31cm b.17.32cmc.17.52cm d.17.30cm
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3.6km=3.6km×1000m=3600mb.3.6km=3.6km×1000=3600cm
c.3.6km=3.6×1000=3600md.3.6km=3.6×1000m=3600m
3、钟声“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4、“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根据说话声音可以辨别谁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
5、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然后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70° c、75° d、80°
6、图4—1 中,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表示物体在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轻舟 b 、山 c 、河中的水 d 、轻舟上的人。
8、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 ,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 ,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2∶3 b、 4∶9 c、 1∶1 d、 9∶4
9、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形的 b、圆形的 c、“△形d、无法确定。
10.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指纹 b.在岸边看到鱼在水中游。
c.在海边看到海市蜃楼 d.看电影。
11.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距凸透镜10厘米,所成像的性质是( )
a.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b.倒立的缩小的虚像。
c.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d.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 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13.用圆形的浴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1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厘米,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厘米 b.8厘米 c.10厘米 d.18厘米。
15.(多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凸透镜的光束一定汇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
b.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汇聚,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发散。
c.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d.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一定汇聚于焦点。
16.如图a3-1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17江苏)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书上的鹦鹉**(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18.(09赤峰)凸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乙的焦距为20cm,爸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前25cm处,则通过两个凸透镜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透镜成像较大b.乙透镜成像较大。
c.甲乙透镜成像一样大 d.甲.乙透镜成像大小无法比较。
19.(09·湖北仙桃等市)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成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b.使用投影仪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是物体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物体的正立、缩小的实像。
d.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实像。
20.(09·巴彦淖尔市)小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那么妈妈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
a.1倍焦距以内b.2倍焦距以外。
c.焦点位置上d.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1.(09·山东统考)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1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简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o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
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
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22、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方向。
23、(多选题)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是:
a.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b.“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24、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如图4-2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 cm,钢管壁的厚度是6.6 mm.
25.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b、45° c、60d、90°
二、填空。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 m/s,它在第5s末的速度是 m/s.
2.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一定能看得见甲,这是由于的缘故。
3.小明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装置如图一所示,他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的地方,逐渐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他发现:物距增大时,像
像距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15°,那么入射角是__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5、身高为1.65m的小芳同学站在镜前0.2m处照镜子,她的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m ,当她远离镜面后退0.5m后,她与像的距离为 m,镜中的像的大小 1.65m(填“>”或“<”
6.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米,湖水深5米,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是像(填“实”或“虚”),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该“倒影”距离湖面米。
7.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镜筒,两端都是由凸透镜组成,其中靠近观察者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镜。
8、身高为1.65m的小芳同学站在镜前0.2m处照镜子,她的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m ,当她远离镜面后退0.5m后,她与像的距离为 m,镜中的像的大小 1.65m(填“>”或“<”
9、一个奥运会百米赛跑冠军,他起跑后第3s末的速度是8m/s,第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9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作图题。
1、太阳光以如图4—3 所示的方向射向井口,欲使太阳光能垂直照亮井底,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放置方法。
2、一束光线垂直镜面射入,试在图4—4 中画出反射光线,并写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
入射角的度数为。
反射角的度数为。
3.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图6中的方框内分别画出适当的透镜。
图54、给你一把刻度尺、一副圆规和一枚一分硬币,如何测出图4—5中曲线ab的长度?请写出一种测量方法的简要步骤。
四.实验题。
1、(09广东).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实验序号1中所成的像应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 (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 (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 (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八年级物理物理期中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80mmb.人步行的速度约5m s c.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9d.钢笔的长度约15cm 2 如图所示,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 3.闻其声,知其人 是指我们可以通过声音辨别...
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题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1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 音色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调不同 d 频率不同。2 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 物体振幅太小 b 物体振动太快。c 物体离人太远 d ...
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题
一 填空题 30 2 60 1 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同学会听到两下响声,这是因为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的所以先听到铁管传过来的声音,然后又听到空气传过来的声音。2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称做其具体形式有六种 熔化 凝固 汽化和凝华。3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 变化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