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

发布 2020-03-13 07:48:28 阅读 4230

八年级物理下期中测试卷。

1、选择题(共17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受到的重力接近于( )

a.5nb.50nc.500nd.5000n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物体就没有力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马向前拉车,同时车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后拉马 d.从空中降落的雨滴不受力的作用。

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5.甲、乙两位同学各用200n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测力计的示数为:( a.400n; b.200n; c.100n; d.0n

6.下列现象没有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钢笔吸墨水 b、用吸管喝饮料 c、用高压锅做饭 d、抽水机抽水。

7.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8.下列各实例中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a.用橡皮擦纸时,橡皮和纸间的摩擦b.小汽车急刹车时,车轮和地面间的摩擦。

c.皮带正常传动时,皮带和皮带轮间的摩擦 d.用转笔刀削铅笔,铅笔与刀孔间的摩擦。

9.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b.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c.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d.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0. 实验室里的水银气压计挂斜了,其读数将会( )

a.比实际气压小 b.比实际气压大 c.与实际气压一样 d.无法比较。

11.当前后窗子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摆放在居室侧面的衣柜门吹开,这是因为( )

a.“过堂风”将门吹开b.衣柜门关得不紧。

c.衣柜门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d.衣柜里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1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13.将一盛有水的试管倾斜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将(液体不流出)(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用15n的水平力把重50n的木块紧压在竖直的墙上,如图所示,墙对木块的摩擦力是( )a.50n b.15n c.65n d.35n

15-17题为多选题。

15.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如图所示放置,则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

甲=f乙 甲》p乙 甲< f乙 甲16.下列现象,可以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 b.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

c.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 d.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

17.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是( )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d.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2、填空题(共21空,每空1分,共21分)

18实验测出的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少。1标准大气压约为pa。

19.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6所示的装置。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a、b两管液面的高度差 (填“相同”或“不同”);拨下软木塞,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则。

h1 h2(选填“>”或“=”

20.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4:3, 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为压强之比为。

21.使用圆珠笔写字比用钢笔要流畅,这是通过来减小摩擦的;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

22.三峡大坝船闸是___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u型管底部有关闭的阀门,一侧盛有煤油,另一侧盛有水,并且液面相平,当把阀门打开时,将会发现液体向___填“水”或“煤油”)一侧流动(ρ水》ρ煤油)。

23.重5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当用5n的水平力向右推它时没有推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___n,方向为当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大到10n时,物体刚好由静止开始沿推力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的受摩擦力大小为___n;当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大到15n时,物体沿推力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n。

24.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物体重力时,错把物体挂在了吊环上,测得重力是10n,则物体实际重力___10n.(填“大于”“小于”“等于”)。

25.如图所示,置于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所盛水等重、同深,两容器的重力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比较f甲 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比较p甲 p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相比较p甲 p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相比较f甲 f乙。(填“>”

26.一辆重为1.5×104n的某品牌小汽车,当它以60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2000n,那么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是___n,当它停在水平路面上时,受到的支持力是___n。

3、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7.作出空中正在飞行的质量为2kg的足球重力的示意图。(g=10n/kg)

28.作出如图所示重为5n小球受到6n拉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27题图 28题图。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31.一辆质量为6×104kg的坦克在水平地面上,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m2。(g=10n/kg)

求:(1)坦克对地面的压力;(2)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32..如图所示,往水平桌面上的平底茶壶里倒入一定量的水后,壶嘴处水深h=12cm,已知壶底面积s=50cm2,桌面面积为1m2。(ρ1.0×103kg/m3 ,g=10n/kg)

求:(1)水对壶底的压强是多少;(2)水对壶底的压力;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9.当公交车启动时,大家会向后仰,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30.把一枚硬币放到桌面上,用嘴向硬币上表面吹气,会看到更硬币跳起来,这是为什么?

6、综合题(每空1分,共21分)

33.如图所示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___方向拉着物块a做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

4)在**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匀速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5n,此时摩擦力为 n,若拉力增大到10n时,摩擦力为 n。

34.小明同学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11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若想继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35.下表是小明同学用如图12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1)分析上表中序号为的三组实验数据,小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

2)比较表中序号为两组数据,可得到液体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密度越___压强越大。;

3)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36.如图13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

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 三 四班 总分 70分 时间 1小时 进度 第1 2章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计16分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 土 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

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0.8mb.高速公路宽约0.5k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dm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 2.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

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题。一 填空题。1 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 17.82 cm,17.83 cm,17.81 cm,17.28 cm,17.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记错了,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为。cm,该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 图1的温度计表示了今天的气温为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