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问题梳理自己整理

发布 2020-02-23 18:35:28 阅读 2301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1. 什么叫分子?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3. 怎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微观结构?

4. 原子的结构?

5. 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

6. 什么叫质量?为什么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7. 质量的单位以及常见物体的质量的估计。例如物理课本、苹果、母鸡、硬币等。

8. 天平的使用:两次调节平衡的办法(例如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如果天平不平衡,不能再去调节平衡螺母,而应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 游码的作用、砝码的加放顺序、读数偏大偏小的分析(砝码生锈了、物体砝码防反了等)、特殊的测量质量的方法(累积法等)

9.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测量的物理量、图像分析)

10. 密度的定义、定义的方法、公式、单位、单位换算关系。

注意:公式=是密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对于公式=我们应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不能只从数学公式的形式上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注意:(1)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是针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的,对于气体由于其体积受压强影响很大,气体的密度是不恒定的。例如,液化气罐中的液化气在使用时,质量和密度都在减小;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随着气体的不断打入,其质量和密度都在增大。

(2)有些物质的密度虽然相同,但它们却属于不同的物质,例如煤油和酒精。因此,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11. 密度表的规律总结,见笔记。

12. 量筒的作用,读数的方法、俯视偏大、与量杯的区别。

13. 排水法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的步骤。

14. 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密度:原理、步骤、**设计。

固体密度测量的一般步骤:

1)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2)把适量水倒人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系住物体,并将其放人水中记**积v2,则物体的体积v=v2-v1;(4)物体的密度=。

思维点拨:(1)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一般采用“排水法”测量。测量时,应先测质量m,再测体积v,这样可以避免物体因吸水而造成质量的测量值偏大的问题。

测量吸水性较强的物体的体积时,可先让其吸足水后,再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量。当然这类物体的体积也可以采用“排油法”或“排沙法”等进行测量。(2)规则固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其长、宽、高来计算得出。

15. 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注意另外两种方法的误差分析。

液体密度测量的一般步骤:

1)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3)测出烧杯和烧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4)液体的密度=。

思维点拨: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我们经常还会想到以下两种不可取的方法。

方法一: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液体的质量m液=m总-m0) ,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

方法二:先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体积,再测空烧杯的质量 ,最后将液体倒入烧杯测总质量m总o

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液体粘壁”导致误差较大的弊端。方法一中,少量液体残留在烧杯壁上倒不出,致使所测液体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方法二中,会有少量液体残留在量筒壁上,致使所测的质量值偏小,密度值偏小。

因此,这两种测量方法都不可取。历年来的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对此进行考查。

16. 只用天平和水测牛奶的密度方法。

17. 只用量筒和水测牙膏皮的密度的方法(利用漂浮的条件解决质量)

18.同种物质密度不是不变的,特别是气体受温度的影响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8. 水的反常膨胀的含义以及图像表示。

19.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判断空心实心。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的含义。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含义。

4. 相对静止的条件。

5. 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以及换算关系。

6. 常见一些物体的速度,如人步行、骑自行车等。

7. 运动的分类。

8. 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平均速度的含义。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υ=;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m/s”,常用的还有“km/h”,换算关系为:lm/s= 3.6km/h;使用该公式进行速度计算时应注意s、t、υ三者的单位要对应,即要么三者的单位分别用m、s、m/s, 要么分别用km、h、km/h。

2.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其特点是在任何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注意区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度的平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学的速度,一般是指平均速度,它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总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而速度的平均是指物体各段路程中速度的平均值。

9. 测量速度的原理、器材、和步骤。

10. 长度的测量。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根据测量所要求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三看:测量前要看清“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五会:会认——认清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体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贴待测物体,并与所测量长度平行,不可倾斜;

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垂直;

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5、特殊的测量方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11. 减小误差的办法,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12.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13.力的测量: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

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5、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16.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思维点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可分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大小)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和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力的三要素中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发生变化。

17.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图像问题整理

电功率计算 图象问题。重难点易错点解析。题一。题面 标有 6v 3w 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8 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a 3w b 3.3w c 5w d 3.6 w 题二。题面 图1是小灯泡中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

九年级物理概念梳理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第3节比热容。1.比热容的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 或降低 时吸收 或放出 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 或降低 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 c m t t0 q放 c m t0 t 3.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在...

物理九年级 上 知识梳理

物理九年级 上 知识梳理。一 杠杆。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最大力臂 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的长度,最小的力与最大力臂的几何关系是垂直。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原理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用字母表示可用成 杠杆可分为三类 1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杠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