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总文复习

发布 2020-02-12 03:03:28 阅读 1296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要点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

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自]从。[(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

[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为(wè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内]指内心。[善者]指长处。

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hó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重]重大。[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凋(diāo)]凋谢。

[行]奉行。[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二)1.

通假字:[女]同"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

1.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

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

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

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

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孔子在《论语o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

***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7.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示例:我在学习上经常自觉地运用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的言行。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

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我说:

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11.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7.八上《桃花源记》陶渊明。

一、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三、语音:豁然(huò)开朗俨然(yǎn)阡陌(qiānmò)此中人语(yù)云诣(yì)太守邑人(yì)黄发重髫(tiáo)间隔(jiàn)问津(jīn)便要还家(yāo)四、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具答之:

"具"同"俱",完全,详尽。

五、古今异义词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

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古义:不值得。今义:

不充足,不满。

六、一词多义。

1、舍: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2、属: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名词、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3、寻: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5、向: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6、之:

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渔人所看到的景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不翻译)7、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七、重点词语解释1、缘溪行:沿着。2、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3、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穷尽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变为开阔明亮。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6、土地平旷:

空阔、宽阔。7、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9、悉如外人:

全部、完全//桃花源以外的人。10、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11、并怡然自乐:都。//喜悦的样子。

12、问所从来:处所,地方。13、咸来问讯:

都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同乡人。15、不复出焉:

再。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说出。

17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8、此中人语云:

告诉(他)说。19、便扶向路:沿着。

20、诣太守:晋谒,拜见。21、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22、无问津者:探访、访求。

津:渡口。

八、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

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九、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2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9)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10)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1)"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2)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

古诗文默写复习内容1.次北固山下 2.赤壁 3.浣溪沙 4.春 夏 秋 冬四季景色的诗句各两句 完整的一联 5.南乡子 上阕6.十五夜望月 7.水调歌头 8.另外写月的诗句两联9.湖南岳阳楼对联 杭州岳墓对联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集句联 方志敏卧室联10.三峡 11.山亭夏日 ...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

广东省2013年中考语一轮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第一古诗默写。1 根据默写古诗。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2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 终南别业 3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十则 4 晏殊 浣溪沙 中的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美好事物的再现,表现了词人在怅惘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欣慰的微妙...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

xx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广东省xx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第一章古诗文默写。根据文默写古诗文。直挂云帆济沧海。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子曰思而不学则殆。晏殊 浣溪沙 中的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美好事物的再现,表现了词人在怅惘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把孟浩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