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悖论13》读后感

发布 2024-03-26 14:55:07 阅读 9808

篇一:《论民主》读后感。

**民主。—《论民主》读后感。

罗伯特·达尔在《论民主》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民主,从民主的起源一直到它的后续发展,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民主是从**起源并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部分回答了理想层面的民主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发展民主,发展民主的条件是什么,第三部分描述了现实的民主,即指有能力可以实现的民主,一个国家要发展大型民主的条件和类型,第四部分则主要阐明了民主建设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尤其分析了市场资本主义为民主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从整个世界历史来看,早就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民主,而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一些能人志士看到了民主的重要性:

辅佐周厉王的召公曾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如果堵住百姓的口,根本维持不久。管仲辅佐齐桓公时采取的安民治国政策,使许多国家的人民犹如河水一般流入齐国,因为在齐国他们能安居乐业,想说就说,可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鉴于这样简单的民主手段,齐国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霸主。

这些历史很好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存在适合的条件,民主就可以被独立地发明出来和重新发展出来,这种合适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存在过。民主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在封建社会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言论自由已经实属不易,因为这个时期国家是有明显的等级地位分化的。

民主的主体是什么?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在一个国家建立更好的民主制度,这样一说,也许民主的主体就成了国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团,它的标志是,它对于它具有管辖权的全部个体,可以借助它所拥有的最高级的强制手段,确保它的统治在它们中间得到实行。国家发展至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发生过很多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一直存在着。

最高级别的强制手段发生了多次变形,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往往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监狱是很好的压制人民的方式,但是,人民自从有了反抗的资本后就不断地推翻统治阶级,目的何在?受不了剥削,渴望被平等对待,变革的永远不会是既得利益者。旧的统治力量被推翻,新的统治力量开始考虑怎么样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创建一个民众统治的国家,民主的主体自然而然转到了人民,国家只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而已。

为什么要实行民主?要实行民众统治的国家,不可能采取人人轮流坐庄的制度,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只是为了平等起见而采取轮流的方式,这也不是民主。那么就采取代表制,由民众选取他们所最佳信任的团体组建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团体是否能维持下去,依赖于他是否能够采取更为民主的方式表达更多人的意志。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十点民主制度的长处,指出多数人会感觉到这样的赌博更加划算。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人追求平等自由,国家已经不再是统治阶级奴役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而是人民所选取的最好的发展形式,一个国家要生存,首先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在一个国家中实行的民主制度被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也就是说少数人的利益和权利会被掩盖掉,这是民主的必然后果,但要比以少数的意志统治多数人更加平等。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最

好方式还是要选**主。有人认为中国应该回到***时代,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一人说话,全国支持,有组织有纪律地发展,就不会产生如此多的丑恶的社会现象。其实不然,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弊端,一个时代的结束总是有因有果的,毫无疑问,我国现在民主的建设程度还是很低,许多偏远地区的人无法为自己说话,地方**总是害怕上访者,权利过大压死人……这些现象无法视而不见,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了全盘建设,正如作者所说,民主**的国家总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我国一直密切注意民主的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努力朝更好的方向改变。

民主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确实国家发展的最好方式,怎么才能把抽象的词语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不少国家**一直在追求的,有人支持精英**,有人选择无**,这些都是通往民主的途径,民主的程度有高有低,从中国古代到现代,民主的发展是大相径庭的,现代社会进入了民主发展的瓶颈,大方向已经基本确立,但是细节性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

篇二:《远东来信》读后感。

读《远东来信》有感。

最近阅读张新科校长的作品,内心感悟颇深,也为自己感到无比汗颜,说实话,之所以看这本书实在是被逼而为之,在语文老师“读后感”和毛概老师“讲读一本书”的压力下,我不得不低头阅读,即使如此,内心深处也是极为抵触,心想“如果这是一本好书,我以前怎么没听过的,非逼着学生看,书卖不出去了吧。”读过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可笑,自己读过几本书呢?又知道几本好的作品呢?

答案是可知的。

张新科,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66年9月出生河南上蔡,在职研究生,哲学博士,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

在德留学期间每当讨论二战期间的事情都令他很苦恼,他对于同学们的“中国只是为自己而战”、“中国不是一个有大爱的民族”的言论一直耿耿于怀,机会终于来了,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二战期间犹太难民给自己在德国的老师写的八封来自远东中国的信件,信件的内容让他认识到这是一次机会,一次证明中国不是一个缺少大爱的机会,证明中国在二战期间不仅仅只有内战,中国有着别的国家所不为人知的伟大的机会。

远东来信》以现实和信件内容穿插叙述,以“谢东泓淘到信件、被信件故事吸引、翻译信件、为翻译信件内容遇到的困难感悟”和“雷奥经历为线索”叙写了一件令国人、令世界为之颤动的二战期间的一件大事。

这本书告诉了德国人、美国人、犹太人、日本人……中国人不是只喜欢“窝里斗”,不是一群缺乏人性关爱的“冷血动物”,我们在二战期间做了很多令人难以预料的大事,为了异族而做出了多少牺牲,在德国当别的国家驻德大使屈服于德国法西斯的淫威的时候,中国驻德大使却在自己的家中秘密为201x名犹太人签发了“生命签证”,在中国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为保护犹太难民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

王家甫先生、潘姨、潘进堂、喜鹊、八仙、桩子、老纪、毛妮子、马兰兰……一批又一批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了雷奥这个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的生活在外国的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甚至丢掉了自己性命,他们中间有的甚至不知道雷奥的真实身份,甚至不知道什么德国犹太,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到这,但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那个再让这个孩子受罪了,就算送上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住这孩子,也要让他不再受苦,也要对得起把他托付给自己的人,他们只是为了爱、为了情、为了自己的良心、为了心里的那看不见的承诺、为了自己肩上那没有分量却重万金的责任,“娃的一家就剩下他一个人了,爹和姐在汉堡被杀害,相依为命的娘在上海又被杀害,娃再出点事,一家的香火就这么断了,这是比天还大的事。”这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对于人性的理解,也是中国对于一个外国孩子的爱心和同情。他们为雷奥的遭遇而伤心,为他的不幸而愤恨,却忘记了自己也生活在被压迫被残害的生活中。

他们忘却了自己的不幸,忘却了自己的困难,全心全意的为了这个外国孩子而用心,而付出自己的全部。

《双重悖论》读后感

双重悖论 读后感 双重悖论 一书的作者是研究中国腐败问题的美国专家魏德安先生。腐败一直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人们常认为,腐败问题越严重,经济增长越缓慢。但中国的腐败具有特殊性,虽然腐败的本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没有区别,但在对经济的影响上却大相径庭。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后 双轨制 为腐败 的权力寻租行为提供...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

科学悖论故事 读后感。科学,无穷无尽,许多深奥的道理,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正探索着。从 科学悖论故事 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至今为止世界上一直在争论的科学原理。这本书上的原理看上去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像一些常用的语言 一些故事 一些名人名言,甚至是 1 1 这样的,都有争论。还有...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

我今天閱讀了 科學悖論故事 這本書,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康德說過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使人敬畏,那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如果沒有人在科學的殿堂中以鋪路石的身份造福他人,就不會有如今科學界的繁榮昌盛!正是基于前人的悖論,無數科學家才能不斷開拓前進。這本書講述了很多的科學故事與悖論,它可以開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