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大学场》心得体会

发布 2024-01-15 15:40:05 阅读 4787

海伦市长发小学马速越。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为了从国学中领悟国学精髓,假期学校安排我们去读一些国学经典,我有幸读到了李一冉老师的国学经典系列解读,《大学》之生命十大道。李一冉先生从修身、齐家、治国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修身之道涉及谦道、交友、学问及运命,齐家的根本是孝道,悌道及夫妇之道、治国关键是为人、用人及理财之道。

李一冉老师在书中写到,谦虚体现博大胸怀,交友使人获得快乐,学问令人大彻大悟,运命就是做生命的主宰,改造自己的命运,孝,可以领悟亲情之大爱;悌,再现兄弟姐妹之大义;夫妇升华异性之真情。这本书他将个人修养与社会管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强调了道德修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都是教师,自然离不开学问,今天与大家说一说学问之道。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在这种环境影响下,读书成了人们获取生存资本的基本手段。所以,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各种学习,孩子们远离了天真、趣味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走进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那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

真正的学问又是什么呢?狭义的学问分为文学、科学、历史、哲学四种。这四种学问都是依于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观点。

用文字语言符号来表达各自对宇宙及人生的一种感悟。广义的学问范畴很大,俗话说,生活万事皆学问,他不仅包括狭义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人生、宇宙的学问。所以广义的学问即如何做人,如何成就生命之学问。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及完善人格,然后才是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说明了此理。然而,当今社会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文凭高,人品不高;心气高,德行不高;脾气大,志气不大;营养好,修养不好。这就开始本末倒置。

忽略了为人的根本,想想看,一个人道德败坏,他的学问越高不就越危险吗!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这就告诉我们学问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德行,学问绝不仅仅谋生的手段,也不完全是精神的依托和喜好,更不是什么雄厚资本的炫耀,他是内心的一种安详,是身边的一点一滴,是了解宇宙人生的一种气魄,是忘我的一种奉献。学问的最高境界和宗旨就是如何提升人格以安身立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直接指出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身美好的品德。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圣人,保持良知良能不变,去掉私欲而纯全天理,将心止于至善,而不偏离。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了共同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学习了《大学》才体会到了古人思想的博大,儒学是我们祖宗的学问,许多人觉得那里面有许多封建礼教,从片面的否定儒学。

然而其不知更加有价值的人文思想是千百年亘古不变的,可以让人永远受用的。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只有了解和深刻领悟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才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学国学经典,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历素养,务实道德修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中端正自己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静心的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和至善人格,使他们明是非、辨善恶,懂得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继承古人的优良传统。

以明明德,亲民为己任,达到至善。

学习传统文化《大学》心得体会

假期读了国学经典 大学 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觉不是想读不想读这本书,而是觉得作为一名中国人,有机会接触到国学经典,不读一读,多少有一些遗憾。我怀着崇敬的心来读这本书,读完之后虽有似懂非懂之处,但给我的感触也很深,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下面就说说我对修身与回归本性的认识。大学 是一部重要...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汽营121班陈继往。经过学习三天中国传统文化,让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有些国外人士认为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拯救世界,的确是这样,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的财产,不仅能给人类心灵的安和,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清早起床朦胧眼,跳五行诵 规...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家和万事兴 蔡礼旭老师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 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 忙 盲 茫 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 择言 择业 择偶 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