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发布 2024-01-13 19:10:09 阅读 5101

不要小瞧一滴水: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

6公斤水;1个水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

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水是生命的源泉,动植物离不开水,人类更离不开水。一旦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但是能够饮用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其中一个原因是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所以,要想有充足的水资源,不仅要保护水资源,还要节约用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就等于向死亡加快了脚步。

水是动植物体内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另外,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中也不能离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生产。另外,水在内河与海洋运输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水总量的1%。

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经把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类现在用水量越来越大,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第一,保护了水,可以是我们有纯净的水喝;第二,许多生物都需要水,你难道希望看见动物一个接一个地渴死吗?第三,形成地球上生命的物质是什么?水!

第四,有了水,才会有水蒸汽,才会有雨。所以,水是我们生命的重要一部分,一个星期不吃饭可以,但三天不喝水便会渴死!一句话,水是生命之源!

读《不要害怕彷徨》有感。

这是一本佛学大师写的书,中心思想就是:知足常乐,学会感恩。对于理想、爱情、工作、生活所带给人们的烦恼,作者都认为是人们欲望太多,所求复杂,目标不定。

当人们知足常乐,学会感恩时,所有的烦恼都会随之烟消云散。

现在社会物欲横流,我们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要求很多,看重很多,追求很多。非是我们不想知足常乐,而是现实不让我们停步。知足常乐是我们传统的精神追求,每个人都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可是在现代社会这样生活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上。

所以人有欲望并不可怕,而是应该把欲望放在应该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我觉得应该把欲望放在实现理想上。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百折不挠,风雨兼程。

只有实现了理想或者是达到了能使自己感到幸福的状态,我们才可以说知足常乐。

年轻就应该有敢拼敢闯的精神。现在说知足常乐有点过早,要是所有事情知足常乐,那岂不是要去出家当和尚?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妈妈是清洁工》。读后使我受益非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清洁工。但他对母亲的职位不满意,总是埋怨。

别人问自己的母亲是干什么的,他都不敢说。母亲知道了,严厉地对她说:“如果没有我的努力,你想想看北京将会是什么样子?

”作者听后,回想了一下,觉得妈妈说得对。从那以后,别人问起“我”的母亲是做什么的,“我”都会自豪地说,“我”妈妈是清洁工!

其实,我的妈妈的工作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工作——老师。但如果不是老师教导有方,一些学生还能成为智,德,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吗?一位诗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没有教师的国家,必定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一个没有教师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愚昧的民族;一个没有教师的社会,必定是一个落后的社会。所以,妈妈的工作是不可以没有的。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敬佩妈妈了,不仅这样,我还明白了:不要小瞧那些不起眼的职位,因为社会上没有了这个职位也是不行的!

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想不到名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还以为就是我们这些平庸人才会出现毫无生气的教室。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知遇到多少次是这样的情况,多么沉闷的课堂而又那么无耐,以致我们有时会厌卷教学,怕给学生上课。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望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那是肯定的。不“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根本不会想认真读这种书,不会去想改变自我,这样的书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这里帕尔默讲了引起教师困惑的三个主要原因: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

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全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第三个原因:

“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而就优秀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的重要的”。同时阐述三者的关系,强调了认识自我的生要性。“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

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生科。”

2.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的确如此,教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金钱,更没有权势。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些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成功。”怪不得我国的数次教学改革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看来是我国改革方向错了,我们重视的是教科书、教法的改变,“不能珍惜以及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的人的心灵”

一切教育改革都是徒劳的。

帕尔默批出: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是智能、情感和精神的三者的有机结合,“它们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给合在教育中。”我理解为智能的是我们教学所需的专业技术;情感的是我们对学生、对教育、对学科的爱,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精神的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的追求。

接着讲到了本书导言的开篇诗,“里尔克以其感人隐喻提供给我们一幅自我的整体图画。……虽然本书立足教师的内心世界,但也不失时机地探索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

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也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学习和探索,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在于探索教师的内心世界。

在这里我就有一个迷惑:“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是智能的,是属于教学的内部景观。又是内部又是外部,这不是矛盾着吗?

是不是“外部的教与学的组织形式”,“应完美地交织在人的自我中,结合在教育中”,“对心灵沟通的内在渴求成为外部联系的需求:我们的心灵舒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内外交融在一起了。

没文化看不懂。

3、少人踏足的小径。

我也毫不质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以绝妙的方式学习,包括有的学生另辟蹊径、越过上课的教师、既不靠上课也不靠教师,一样学得不错”在这里我是第二次看到这种观点,李镇西也说过,学生成绩好跟我们教师无关,学生教育是主要教育学生做人,具体的说法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如此。但是“教师是有力量创造条件使学生装学到很多很多——或者也有本事弄得学生根本学不到的多少东西。”看来教师对学生的作用还是有的,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少的知识。

所有年级的教师具有的共同点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多,我们不应该就所谓的‘更高’年级水平而炫耀。……在每个教育阶段,教师的自我是关键。”现实中高年级的教师看不起低年级的教师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我自己也有这种思想,看来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思想了。

但是我执著于‘谁’的问题,因为它在**教育改革问题中显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径,一种优秀教学永远需要的重获内心世界资源的小径。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强烈地需要它……。再次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教师的自我。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30多年来,我努力探索教学技巧,……我掌握了的教学技巧虽然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供我立即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我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

”也就是说“真正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第一次接确“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两个名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在网上查到一些别人的解释:

“何谓优秀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好的教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联合方法更趋于深化的联合心灵,那就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还有的是:“那么,教师如何能够唤醒自我内心的力量,以找到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呢?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再学习来获得学科专业的主动发展,实现生命价值的愉悦提升。

通过阅读,与思想大师的对话,与自我意识的深层对话,让心灵智慧不断的上下求索。通过讨论,使自我心灵真谛加强与外部心灵力量的联系”。

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详尽阐述了“真正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他说道:“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依赖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于接受其响的程度”;“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

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勇气 读书心得体会 精选3篇 教学勇气 读书心得体会1当我有幸读了帕克 帕尔默著的 教学勇气 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 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 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帕克 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 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教学勇气读后感。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读 教学勇气 我很感动,这是一部唤醒教师心灵的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自己内心的弱点,自己心灵的需要。甚至有时候,它帮我 了心灵伤痛,提升了人生观念,让我的心对过往不再耿耿于怀,有点儿像毕淑敏所说 心轻上天堂 的感觉。从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根本问题 自我认同 尤其是...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 读书心得体会。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 作者是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帕克 帕尔默,其实,几年前就留意过这本书,怎奈粗粗一览感觉生涩,终究没有勇气看下去。这次一方面是出于 完成任务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位同事对本书的无比推崇,于是带着勇气,开展了阅读之旅。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