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个人认识和心得体会

发布 2024-01-05 21:25:05 阅读 6918

数学建模的体会思考。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了解了更多的关于这门学科的知识,可以说是见识了很多很多,作为一个数学系的学生,一直都有一个疑问,数学的应用在那里。对了,就在这里,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少不了数学,都是用建模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很神奇。

数学建模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它还让我了解了多种数学软件,以及运用数学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

数学模型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产物。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假设、求解、验证,得到数学上的解答,再经过翻译回到现实对象,给出分析、决策的结果。其实,数学建模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建模的概念。

例如,我们平时出远门,会考虑一下出行的路线,以达到既快速又经济的目的;一些厂长经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往往会策划出一个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的最优方案……这些问题和建模都有着很大的联系。而在学习数学建模训练以前,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解决它的方法往往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知道该这样做,却不很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做,现在,我们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己经在被数学建模训练中培养出的多角度、层次分明、从本质上区分问题的新颖多维的思考方式所替代。这种凝聚了许多优秀方法为一体的思考方式一旦被你把握,它就转化成了你自身的素质,不仅在你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也为你的成长道路印下了闪亮的一页。

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决不是单一学科问题,它除了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和查阅资料,除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数学分支问题外,还要了解工厂生产、经济投资、保险事业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决不是任何专业中都能涉猎得到的。它能极大地拓宽和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学习是不断发现真理的过程”这句话的真谛所在,这些知识必将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现在我们的学习来看,我们都是直接受益者。

就拿数学建模比赛写的**来说。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做起来才发觉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因为要解决问题,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根本不够。

于是,自己必须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以尽量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和信息。在这过程中,对自己眼界的开阔,知识的扩展无疑大有好处,各学科的交叉渗透更有利于自己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毫不夸张的说,建模过程挖掘了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思想的交锋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从而增加了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数学建模也培养了我们的概括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要一眼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我们只有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忽略各种次要因素,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方面,使问题尽可能简单化,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其实,在我们做**之前,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把这一系列因数都考虑的话,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神。

因此,在我们考虑一些因素并不是本质问题的时候,我就将这些因数做了假设以及在模型的推广时才考虑。这就使模型更加合理和理想。数学建模还能增强我们的抽象能力以及想象力。

对实际问题再进行“翻译”,即进行抽象,要用我们熟悉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和数学公式将它们准确的表达出来。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实例,来介绍建模的具体应用:

传染病问题的研究。

一﹑模型假设。

1.在疾病传播期内所考察的地区范围不考虑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等种群动力因素。总人口数n(t)不变,人口始终保持一个常数n。

人群分为以下三类:易感染者(susceptibles),其数量比例记为s(t),表示t时刻未染病但有可能被该类疾病传染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感染病者(infectives),其数量比例记为i(t),表示t时刻已被感染成为病人而且具有传染力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恢复者(recovered),其数量比例记为r(t),表示t时刻已从染病者中移出的人数(这部分人既非已感染者,也非感染病者,不具有传染性,也不会再次被感染,他们已退出该传染系统。)占总人数的比例。

2.病人的日接触率(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为常数λ,日**率(每天被**的病人占总病人数的比例)为常数μ,显然平均传染期为1/μ,传染期接触数为σ=λ该模型的缺陷是结果常与实际有一定程度差距,这是因为模型中假设有效接触率传染力是不变的。

二﹑模型构成。

在以上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下,易感染者从患病到移出的过程框图表示如下:

在假设1中显然有:

s(t) +i(t) +r(t) =1

对于病愈免疫的移出者的数量应为。

不妨设初始时刻的易感染者,染病者,恢复者的比例分别为(>0),(0),=0.

sir基础模型用微分方程组表示如下:

s(t) ,i(t)的求解极度困难,在此我们先做数值计算来预估计s(t) ,i(t)的一般变化规律。

三﹑数值计算。

在方程(3)中设λ=1,μ=0.3,i(0)= 0.02,s(0)=0.98,用matlab软件编程:

function y=ill(t,x)

a=1;b=0.3;

y=[a*x(1)*x(2)-b*x(1);-a*x(1)*x(2)];

ts=0:50;

x0=[0.20,0.98];

t,x]=ode45('ill',ts,x0);

四﹑相轨线分析。

我们在数值计算和图形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相轨线讨论解i(t),s(t)的性质。

d = s,i)| s≥0,i≥0 , s + i ≤1}

在方程(3)中消去并注意到σ的定义,可得。

所以6)利用积分特性容易求出方程(5)的解为: (7)

在定义域d内,(6)式表示的曲线即为相轨线,如图3所示。其中箭头表示了随着时间t的增加s(t)和i(t)的变化趋向。

下面根据(3),(17)式和图9分析s(t),i(t)和r(t)的变化情况(t→∞时它们的极限值分别记作,和).

1. 不论初始条件s0,i0如何,病人消失将消失,即:

2.最终未被感染的健康者的比例是 ,在(7)式中令i=0得到, 是方程。

在(0,1/σ)内的根。在图形上是相轨线与s轴在(0,1/σ)内交点的横坐标。

3.若》1/σ,则开始有,i(t)先增加, 令=0,可得当s=1/σ时,i(t)达到最大值:

然后s<1/σ时,有,所以i(t)减小且趋于零,s(t)则单调减小至,如图3中由p1(,)出发的轨线。

4.若1/σ,则恒有,i(t)单调减小至零,s(t)单调减小至,如图3中由p2(s0,i0)出发的轨线。

可以看出,如果仅当病人比例i(t)有一段增长的时期才认为传染病在蔓延,那么1/σ是一个阈值,当》1/σ(即σ>1/s0)时传染病就会蔓延。而减小传染期接触数σ,即提高阈值1/σ使得≤1/σ(即σ ≤1/),传染病就不会蔓延(健康者比例的初始值是一定的,通常可认为接近1)。

并且,即使》1/σ,从(19),(20)式可以看出, σ减小时,增加(通过作图分析),降低,也控制了蔓延的程度。我们注意到在σ=λ中,人们的卫生水平越高,日接触率λ越小;医疗水平越高,日**率μ越大,于是σ越小,所以提高卫生水平和医疗水平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从另一方面看,是传染期内一个病人传染的健康者的平均数,称为交换数,其含义是一病人被个健康者交换。所以当即时必有 .既然交换数不超过1,病人比例i(t)绝不会增加,传染病不会蔓延。

五﹑群体免疫和预防。

根据对sir模型的分析,当时传染病不会蔓延。所以为制止蔓延,除了提高卫生和医疗水平,使阈值1/σ变大以外,另一个途径是降低,这可以通过比如预防接种使群体免疫的办法做到。

忽略病人比例的初始值有,于是传染病不会蔓延的条件可以表为。

这就是说,只要通过群体免疫使初始时刻的移出者比例(即免疫比例)满足(11)式,就可以制止传染病的蔓延。

这种办法生效的前提条件是免疫者要均匀分布在全体人口中,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据估计当时印度等国天花传染病的接触数 σ=5,由(11)式至少要有80%的人接受免疫才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即使花费大量资金提高,也因很难做到免疫者的均匀分布,使得天花直到2024年才在全世界**。

而有些传染病的σ更高,**就更加困难。

六﹑模型验证。

上世纪初在印度孟买发生的一次瘟疫中几乎所有病人都死亡了。死亡相当于移出传染系统,有关部门记录了每天移出者的人数,即有了的实际数据,kermack等人用这组数据对sir模型作了验证。

首先,由方程(2),(3)可以得到,两边积分得。

所以12)再 (13)

当时,取(13)式右端taylor展开式的前3项得:

在初始值=0 下解高阶常微分方程得:

其中, 从而容易由(14)式得出:

然后取定参数 s0, σ等,画出(15)式的图形,如图4中的曲线,实际数据在图中用圆点表示,可以看出,理论曲线与实际数据吻合得相当不错。

七﹑被传染比例的估计。

在一次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被传染人数的比例是健康者人数比例的初始值与之差,记作x,即16)

当i0很小,s0接近于1时,由(9)式可得。

取对数函数taylor展开的前两项有。

记 ,可视为该地区人口比例超过阈值的部分。当时(18)式给出 (19)

这个结果表明,被传染人数比例约为的2倍。对一种传染病,当该地区的卫生和医疗水平不变,即不变时,这个比例就不会改变。而当阈值提高时,减小,于是这个比例就会降低。

这是一个关于传染病方面的实例,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用数学建模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简单的利用微分方程,图像,以及必要的数学软件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把问题细化,分析了各种变量的影响。具体到七各方面的分析综合,这样一个问题就解决了。

建模活动本身就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探索,它打破常规的那种老师台上讲,学生听,一味钻研课本的传统模式,而采取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带着问题去学习、不固定于基本教材,不拘泥于某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多种思维,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把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机制,逐步培养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以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于以前所学的文化知识,使我终生难忘。

数学建模之心得体会。

一年一度的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在每年的9 月的第三个周末的周五上午8 点拉开战幕,各队将在3 天72 小时内对一个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模型建立,求解和分析,确定题目后,我们队三人分头行动,一人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人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一人建立模型,通过三人的努力,在前两天中建立出两个模型并编程求解,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在第三天完成了**的写作,在这三天里我感触很深,现将心得体会写出,希望与大家交流。

1. 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数学建模是否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一队三个人要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切勿自己只管自己的一部分(数学好的只管建模,计算机好的只管编程,写作好的只管**写作),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全面的,只有大家一起讨论才有可能把问题搞清楚,因此无论做任何板块,三个人要一起齐心才行,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要在三天之内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2. 有影响力的leader

在比赛中,leader 是很重要的,他的作用就相当与计算机中的cpu,是全队的核心,如果一个队的leader 不得力,往往影响一个队的正常发挥,就拿选题来说,有人想做a 题,有人想做b 题,如果争论一天都未确定方案的话,可能就没有足够时间完成一篇**了,又比如,当队中有人信心动摇时(特别是第三天,人可能已经心力交瘁了),leader 应发挥其作用,让整个队伍重整信心,否则可能导致队伍的前功尽弃。

数学建模个人认识和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的体会思考。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了解了更多的关于这门学科的知识,可以说是见识了很多很多,作为一个数学系的学生,一直都有一个疑问,数学的应用在那里。对了,就在这里,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少不了数学,都是用建模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很神奇。数学建模给了我...

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上面我谈过那种能够将事物看成各种数字的能力,上次在图书馆看都一本书是讲决策的,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在书中他将决策的过程看成一个模型,把那些影响决策的因素都看成是变量,并且将他们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量化用一些数字来表示它,再根据数学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来,建立模型,最后找到各种结果的...

数学建模心得体会

暑期建模心得体会。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的训练,并利用暑期阅读了历年的建模真题及优秀 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团队,大家都有很多收获和心得 一定要有团队精神。数学建模不是一个人就能轻松解决的事,是团队的一项活动。三个人要互相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而不能只管自己 负责编程的不管其他事情,负责写 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