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师心得体会

发布 2023-12-28 11:25:12 阅读 4837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每一次的公开课是一种锻炼,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相信经过这些锻炼,一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下面是带来得公开课教师心得体会范文3篇,有兴趣得可以看一看吧。

第一篇。《英国的制度创新》这一节课以前很多老师都讲过,有很多公开课、优质课。在讲课之前我从网上看了几个名师的**,**了大量的课件、教学设计等。

去新华书店看了几本关于英国政治制度的书,如《英国政治制度史》、《全球通史》等,初步确立了本课就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完善的这条线索讲。由于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落实基础的前提下,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完善过程中涉及到的好多建筑,如威斯敏斯特教堂、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议会大厦等都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所以我决定以泰晤士河两旁的建筑为主线把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完善的历程串起来,既能使本节课的线索清晰明了,也能兼顾学生的兴趣。

本节课第一部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其背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所以我主要采用讲述法带领学生一起回忆这部分内容。其标志《权利法案》的内容主要采用史料分析。第二部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在这部分设计了两个小活动,角色扮演和学生画示意图,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能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部分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议会改革,主要采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

课件和详案完成后,我开始了第一遍试讲,组内的各位老师听完课后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给我点出了很多重要的但是我在课堂上没涉及到的知识点,并且给我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告诉我哪些知识点应该具体怎么讲,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我又把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整合了一下,把课件做了修改。然后进行了第二遍、第三遍试讲。

整个讲课的过程还算顺利。课后,林校长和组内其他老师对我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就相应的知识进行了商榷,还就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进行了讨论。综合林校长、组内其他老师的意见,以及我自己对这节课反思,我觉得这几节课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个:

1、准备的时间还是太少,查阅的资料也不够多,对课本内容挖掘不够深入,有的知识点使学生听起来有点模棱两可。2、关于历史剧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该怎么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不使其仅仅流于形式。

从课前准备、试讲、正式讲课到评课,整个过程虽然很漫长、压力很大,但在收集资料和让领导、各位老师讲课、评课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更大。当然,这节课虽然讲完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它放在一边不再管了,恰恰这是一个新开始,在以后还要不断对这节课进行打磨完善。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要敢于走出安全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这样才能成长的更快。

第二篇。“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我而言,成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它能让我以自己的本色屹立于人世间,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更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打磨出更精致的自己。

新学期伊始,我校根据“以优质为底色,以美育为特色,努力构建大美二中”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周周公开课”活动方案,要通过更多的公开课不断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努力促进学校优质提升。

自从知道历史组活动方案公布之时,我就开始琢磨,我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尽管在这之前,我讲过两节公开课,因为没有经验,一开始借鉴过其它老师的课件,到后来借鉴老教师的思路。可是这样有很大弊端,东西不是自己的,生搬硬套讲起来并不顺手,学生也不易明白。

于是我向老教师请教方法,孔霞老师和王秀老师告诉我:不要着急做课件,如果真想讲好一节课就应该好好啃一本与此有关的书籍,思路自然就出来,课件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借鉴经验,这次我在济南市图书馆借了几本《孙中山传》,但只是通俗类普通读物,并不值得借鉴。然后通过上网查阅,最权威的版本是尚明轩先生所著的《孙中山全传》,分上、中、下三册。作者尚明轩是孙中山研究的泰斗级学者,能够保证传记内容的史实性和可靠性。

我给自己规定每天所读页数,并做好标记。传记读的差不多的时候,我着手做课件。我设计按照孙中山的生平经历的思路来讲这节课,但是课件做出来后,课程内容流于表面,并不能深刻反映课标要求,即对三民主义的内容不能重点讲解,只能推倒重做。

只剩最后两周的时间,我重新转换思路,即按照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来重建本课,并重点阐释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我又购买并阅读了贺渊所著的《三民主义史话》,以加深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运用济南乡土教材——中山公园以情景谈话的形式导入本课,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具有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本课中,让学生依据孙中山留下的原始史料**三民主义的内涵,并对三民主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虽然着手酝酿准备的时间较长,但是最后因改变思路使得时间仓促,虽然尽力完善,但还是存在诸多不足,来不及精雕细琢,比如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准确,板书设计不够合理等等。

其次,本课主要讲解的是三民主义,理论性强,内容繁杂,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对比和问题教学的方法,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设置太多活动,整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再者,教学问题设置不够合理。在设置教学问题的时候,侧重了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但是从课堂学生反应来看,问题设置的有点偏难,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在课堂上没有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学生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

最后,因为转换了思路,重点讲解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就弱化了对孙中山个人精神的学习,并没有更高层次升华家国情怀。

针对这次公开课暴露出的问题,我一定认真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加强学习研究,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缺乏经验的新教师,想上好课,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多读书,读好书;二是多听课,向每位老师学习教学方式和方法。每一次公开课都是对我的一次历练,使我受益良多,更快速的成长。

俗语说:“你的心在**,你的智慧就在**。”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做有教育的心人。

第三篇。首先,这堂课是课堂的直接呈现,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没有频繁地使用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分析与反思。

一、开讲评课的原因。

一直萦绕着我的教学理念是:“以练(试题)带学是高中历史学习很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高三,练习是熟化知识、提升能力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目前,一轮复习即将完成,在高考前讲评课将是课堂的常态。在我刚工作时,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师说:“如果你都不会做题,你如何教学生做题。

”我想:如果试题分析得不透彻,将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做题的能力。这是我开讲评课的原因。

二、选择秦汉这一阶段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高三二轮历史复习中它是一个专题。虽说,汉承秦制,但汉代和秦朝阶段特征迥然不同,在这阶段我尝试出了开放型的原创题(秦汉专项练习第14题),想知道学生对这道题的反映。这是选择秦汉这一阶段来分析的原因。

三、选题的原则。

在秦汉专项练习中,选择题涉及到材料信息情景类试题(第题)、**类试题(第4题)、图画类试题(第5题)、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第)等四种题型。这也是全国卷试题涉及到的题型。

全国卷非选择题的特点:一是阅读量大(近两年有减少的趋势),再就是设问往往会涉及到特点、背景、历史作用。而13题可以呈现这些特点。

四、讲评试题的侧重。

首先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的讲解,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贪多,坚持“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原则。

讲评中针对的不是题目本身,而是做这类题的方法技巧和思路以及这个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像时间分析法、概念对应法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而加以命名的。

五、重反思与总结。

我认为做完题后对知识和能力欠缺的反思,对做题方法思路的总结和做题一样重要,甚至比做题本身还要重要,因为反思和总结是反刍、消化的过程,是把知识、能力内化的过程。

六、不足之处。

在选择题的设计上未有原创。因为涉猎的专业书籍少,才没有找到合适的出题角度和材料。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计划的涉猎专业书籍。

对高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透彻。因为并未把近8年的高考题全做完,也没对高考进行系统的总结。做到这些,在这堂课上才能更加深入浅出,才能提高每堂课的专业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公开课教师心得体会

1 课前精心预设,老师们在课前都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与学生非常和谐的交流,例如成冉老师的课,运用了成语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内心有一种亲切感。课前准备得充足,学生的水平,实际经验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计预料。2 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例如...

公开课教师心得体会

第一篇。英国的制度创新 这一节课以前很多老师都讲过,有很多公开课 优质课。在讲课之前我从网上看了几个名师的 了大量的课件 教学设计等。去新华书店看了几本关于英国政治制度的书,如 英国政治制度史 全球通史 等,初步确立了本课就按照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发展 完善的这条线索讲。由于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

公开课教师心得体会

从课前准备 试讲 正式讲课到评课,整个过程虽然很漫长 压力很大,但在收集资料和让领导 各位老师讲课 评课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更大。当然,这节课虽然讲完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它放在一边不再管了,恰恰这是一个新开始,在以后还要不断对这节课进行打磨完善。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年轻教师,我们要敢于走出安全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