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文案

发布 2023-12-17 10:20:12 阅读 3560

隶书作为初学者来说,容易上手的,从隶书入手学书法是一个既专又宽的路子。

通过书法学习使我体会到既锻炼了眼神,又开阔了智慧,是用脑、用手,用眼,同时运动的好方法,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临贴要有几篇,几十篇地反复推敲练字,对照字帖,不仅要写得像,更要写得好,写得精,要求精益求精,细了再细,不可马虎应付,也不可随意造字,在临贴动笔前首先要读贴,因此,读贴是临贴的前提,只有在理会的基础上再运笔,以隶书系统的某种基本形态,以此为临习的范本,灵活调用隶书的各种字法和各种笔调去为自己的创作服务。

曹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以汉隶的篡书简化演变而来,字形由长变为扁方,笔画由弯变直,出现波挑以依势变为横势,笔画在篡书的直、曲、点的基础上增加了撇、捺、钩、挑、点、折加上横竖,汉字的八种笔画基本成型,同时汉字更为简化,笔画更为规矩,长短更以丰富多彩,其文字字型写现代文字大同小异,为中国现代文学,文字及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隶“曹全碑”是汉碑中挑鱼盛誉,以风格飘逸多姿,结构匀整,著作于世。

古人评说“曹全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沟神品也”,其结字习整,透阔典丽,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美妙多姿,是汉隶成熟期飘逸秀丽的一路书法的典型。

隶书的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字型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运笔更为简短。

隶书也是日积月累靠许多人共同创造的。汉隶蕴含着一种特大的气势,充溢而涌动的雄健的力量,精美绝妙的汉隶至今仍然散发着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二)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加入了文化馆的书法学习班,学习的时间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转眼间,在寒冬岁尾,第一期书法班在我们的不舍中即将结束。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多月的学习,然后,有良师教导,有同学相伴学习,真是令我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一、 了解书法的系统知识。

书海浩瀚,名家辈出,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虽心向往之,却不知从何开始。陈斯老师在开学初就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朝代书法的名家及其特点,在他的建议下,我选择了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作为临摹帖。褚遂良的字清秀雅致,内蕴而不张扬,《伊阙佛龛碑》又是他的精品之作,临摹了一个学期,收获良多。

二、 纠正错误姿势,调整学习方法。

由于没有经过老师指点,虽然自己儿时曾练过一段时间,但一直无法掌握要领,字也没有长进,往往练着练着就充满挫败感,以至对书法也提不起练习的兴趣。陈老师一眼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最大的原因是握笔姿势不对,没有手腕发力,所以字写的虚软无力,于是,在陈老师的纠正下,我终于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字也得到了长进。另外,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常用的就是抄书式地临帖,往往一抄一大本,追求快、多,字却没有多大进步。

陈老师建议我们每天五个字,每个字反复的练习,多多亦善,这个方法一下子把无趣的书法联系变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每天练着,看着自己的进步,都不想停笔。

三、 开拓了眼界,了解书法之美,提升内在修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每天都在匆忙地奔波着,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的心找不到安放的地方。而书法,能让我们焦躁的心静下来,感受身边的美好。冬日的早晨,暖暖的阳光,临帖,看帖,一本书,一杯茶,已是我最大的享受。

最后,感谢文化馆的这期活动,让我们可以跟着老师开始系统的学习,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勤奋、坚持,终有一天,也能写出像陈老师一样漂亮的字。然而,学习书法是一个浩瀚的过程,短短的几个月是完全不够的,希望文化馆的书法班能够一直办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发扬我们中国的国粹。

希望本文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能帮到你。

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

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书法要注意的几点 1 2 结构要好。如何使字整体看起来有美感有赏心悦目的舒适那么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而结构的的把握可以根据书法家的字体结构。3 注意细节的把握。对于不同的字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使字形差不多的字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的软笔书法中虽然细节不一定就决定成败...

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九成宫 的学习接近尾声,再交一次作业就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有得有失,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感受。首先,说说对书法的认识。书法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然而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书法渐渐被人忽视,人们写字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现象提笔严重,...

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在开学的前三周,我学习了书法。同大一下半学期的书法大体相同,主要是学习颜真卿的颜体。但是练得时间太短,成效并不太大,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勤奋练习。在学习书法,阅读书法史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