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读后感及摘抄

发布 2023-11-24 13:25:02 阅读 9743

《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读后感及摘抄。

今天读完了田中一光先生的这本文集。

书中的文章都不长,路**前顺手翻开一页就能开始读。回想起曾经在北京的地铁里和荷兰的火车上,本来是浮躁的环境,让人很难随意就扎进书里,却能多次片刻间被文中寥寥数语"秒杀",特别受感动。要是能这么入了梦乡,延长这感动的时间,那真是件美事儿!

我有一边看书一边划的习惯。这本恐怕是被我划的最花的一本了。即便如此,合上末页,觉得只领会了表层,意犹未尽。

真想马上再重温一遍!

大多数介绍设计作品的书或文字,都采取直线式的介绍方式。某位设计师一步步走下来,然后有了最后的设计作品。但凡写过简短的作品介绍的人都清楚,这种介绍方式,看似是条理清晰,符合逻辑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各种(潜在)甲方的限制,却不一定能反映出设计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过程中的随机性。

不过,我以前所接触的各种书、杂志,大多是这样了。(恐怕是主题需要集中的缘故,而文集的主题可以相应的散开来。)也曾感叹过,其实它们并没有展示出,或教给我真实的思考和设计过程。

因为我只看到那只结成的苹果,以及其所在的那枝枝干,以及部分根茎等。但是看不清整棵供给养分的大树,更不知土壤、大气等环境。

之前对田中先生的作品,也只是肤浅的知道那些特征鲜明的'几何形。但这本书为我展示了其后的大树。正所谓"未知的已知"。

先生回想着他从小**歌舞伎的日子,借品茶、品尝料理、介绍他认为是"日本设计之源"的琳派绘画等娓娓道来令他醉心的日本美学和其与西方美学的异同。(这让我非常希望能去京都做一次深度游!)文中多次**西学东渐对日本战后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以及国际化背景下日本设计何以体现独特的日本文化。

这对国内当前的设计行业发展状况也很有借鉴价值。其中很多问题和想法,也常浮现在自己头脑里。读时觉得自己很被理解,时而又豁然开朗。

先生生活体验与设计思考的高度融合令人佩服和羡慕。"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读完一段一抬头,觉得眼睛似乎变亮了,耳朵也更灵了,感官放大,头脑也自由起来,好像事物若隐若现的关联马上就可以一一呈现在面前。

而一处意外的关联往往会成就一个设计灵感。只是,这感觉转眼即逝了。

田中先生文笔朴实细腻,字里行间透着令人陶醉的淡淡香气。我想他肯定是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肯定也是个从不停止思考的可爱工作狂老头子。仿佛我能看到他每天站在街头的**中,冲着某处街景出神的样子。

总之这是本很叫人享受的书。下面摘抄几段我划过的段落,和大家分享。

我的二十一世纪(1993)

人就是有这种天性,在痛苦的时候,会想着或许明天一切就会好起来,而在幸福的时候又会隐隐不安于未来可能遭遇的不幸。

我认为,思考受伤地球的再生,重新认识非西欧文明,脱离整齐划一的欧陆风格,控制对舒适的过度追求,减少华而不实的国际交流,弥合由认知不同而产生的思想冲突,找回对非光滑闪亮之物品的审美等,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设计的最大课题。

一个人的创想之旅(1987)

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观察世界,观察人类,观察文化。

只是,这样的旅行一定要一人独自完成,万万不可结成团队。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人行走,是吸收不到有助于设计的养分的。而越是单独行动,才越有机会更多地和人和物接触。

说到三角形,森英惠的蝴蝶形标志上也有三角形的翅膀。这个标志是2024年森英惠大厦竣工典礼的象征,是我为其海报和内部指示所做的设计。蝴蝶是象征森英惠的重要主题。

那个时期的我,正着手于康定斯基的海报,便想到"如果是康定斯基,他会怎样处理蝴蝶?"于是我尝试将蝴蝶的曲线用直线去描绘。虽然把森英惠和康定斯基联系在一起实在没有一点理由,但康定斯基确实给了我意外的启示。

再如,我曾在为书籍做装帧设计而毫无头绪时,转而在展示设计的工作中得到了装帧的灵感。我也曾在阅读**评论时,试着将"**"二字替换成"设计",从而发现全文即变成了对设计的评论,由此得到新鲜的感触。

我的手边常会同时进行各种流派风格完全不同的工作,从柔软到硬实的都有。各式各样的工作一起品尝起来,渐渐就不分彼此,每项工作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淡。因此,原本毫无关系的a工作和b工作,有时候会意外地发生有趣的联系。

蝴蝶与康定斯基的关系就类似于此吧。

越高水准的设计师,就越丰富地在脑中积累着这样的创想启示。

设计与日本文化(1987.10.20)

只要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有着认真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做行政或是商务工作的人,也会具有与时代同行的设计感受。而如果在社会和生活中适当发挥出这种感受,就会增添生活的设计感并形成高度的文化。

例如每到秋天,日本人就会推出一些以"吹叶"[译者注:"吹叶"用在料理上是指将不同颜色和口味的食材融合在一起的什锦拼盘]为名的料理和点心。它描绘了这个季节落叶纷飞、蘑菇长成、果实滚落,以及落叶被秋风吹到一起时的独特美感。

这一幕在西洋人的眼中也许只是一堆无用的垃圾,而日本人却把这些看似不得不扫掉的枯叶比作栗子、银杏和蘑菇,美不胜收地放在盘中。这种美感意识并非来自大陆型文化,它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再认识这种典雅的美感。

如果今后日本在经济上更加富裕,文化也可以逐渐被世界认识的话,那么什么才是日本可以向世界传达的?这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想我们不该忽视了明治以后的现代主义,而应当更加珍惜它。

比如在国外介绍日本的时候,总是禅学、茶道、花道、歌舞伎或能乐这一类的东西,而之后却突然变成汽车、电视、电脑等内容的话,会让人感觉日本像是个神秘的国家,就是因为少了中间的部分。

爵士乐与色彩(1971.8)

**的美也是不稳定而容易消逝的。听觉的感动最终化作了一种虚幻的记忆而铭刻在我们脑海中。这一点也和色彩十分相似。

在演奏会上深深震撼了我们的**,一旦被刻录到无机的黑胶唱盘上,那种感动的情绪就好像打了折扣一般平淡了。颜色久了会褪却,唱片久了会磨损,这些只是微妙的物理现象。然而颜色的隐匿、**的流逝还会因为观众和听众这方的不同而出现变化。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美无法被分析和管理所保存,而只能永远存在于幻想中。

设计的觉醒读后感

设计的觉醒 是日本设计教父,无印良品的缔造者田中一光与设计相对三十年的所感。设计的职能是什么,设计工作如何在社会中发生作用,有怎样的解决的方式?设计的觉醒 带我们回到现场,跟着田中一光诙谐优美的文字,以细致敏锐的观察,感受工作与生活间无处不在的设计意识。日本设计崛起的时代热风 无印良品 品牌概念的诞...

《气场》的好句摘抄及读后感

气场 的好句摘抄及读后感。书拿到手上,第一感觉挺厚的,但翻开书页却发现行距和页边距有点太宽了,其实一半的厚度就足够。为了卖贵点而在书的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使其变得更厚,我有点鄙视这种做法,商业化的结果使得好书越来越少了。但如果内容真的是好,那么我也不太介意载体形式上的变化。这本书的内容只能说是一般般,讲...

《吃狼奶的羊》摘抄及读后感

吃狼奶的羊 摘抄及读后感。吃狼奶的羊 摘抄及读后感大全。摘抄一 1 吃狼奶的羊 6 首要讲的是,终于有一天,那激烈的狂风雪照旧没有遏制,然则狼族的狼已经饿的筋疲力尽了,由于当当冬天来来姑且,狼身上就会长一层很厚很厚的毛,这样就可以抵制狂风雪,不要忍受饥寒疾苦的时刻了,当时辰他们还可以出去打一些猎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