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

发布 2023-11-22 17:15:02 阅读 1754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后感。

这本2024年出版的罗素的重要代表作距现在已经将近九十三年。在这将近九十三年的时间里,这本书所含括的品性、智力、性的教育内容以及各种教育观点对世人尤其是现代教育有着极大的启发,也使正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站在家长、学生和整个社会的立场上**。

罗素所说的教育并不是照搬或公式化地套用人们任何的教育理念,而是通过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观察到的的各种不足的质疑和反思。找到有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并且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给孩子们自由的措施。

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会想到这节课的主要教育目的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如期地把这个目的实现并传达给学生。其实我相信在整个大的教育环境下,教育界的人士也都在思考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家长的期望也不同。

所以我们到底应怎样培养学生以及到底要把各种不同性格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罗素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也就是教育通过引导和改造人的本性,培养理想的人及其理想的品格,来达到改造社会、创立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目标。在本书中,罗素认为,理想品格的根基是由活力、勇敢、智慧和敏感组成的。

我们常常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因为在我们眼里,学生一直是朝气蓬勃、天真无邪又绚烂多彩的形象。有学生聚集的地方也总是很热闹,他们聊着脑海中的天马行空,聊着自己的课堂作业,聊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又或是倾诉自己的委屈不开心,他们总是愿意在课间休息时去向同龄人分享自己的任何事,让自己的大脑在课间可以放松一些。但,渐渐地,他们在课间的乐趣被拖课、占课这种时常发生的现象剥夺了,即便是正常下课,大部分学生也会被要求处理完自己的事情立刻回到教室继续看书做题。

这样的做法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活力与朝气,让天生就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感到疲劳,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罗素说:“活力洋溢之处,便是充满生之乐趣所在,而勿需具备任何特别愉快的情境。

”不管是略有些拥挤的教室还是洒满阳光的操场,学生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我们现在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求全的教育。现在所处的境况总是在不断提醒着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成绩决定一切”。

看着学生们在课间操时总是捧着一本书,一边跑步一边看。其实我们都可以理解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的愿望,但这种做法还是需要明确的阻止。教师同家长一样,都希望学生是最优秀的,以后能够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在我们这种看似美好的愿望下,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却是巨大的。家长一边给孩子报各种语数外辅导班,一边又让孩子学习各种艺术技能,例如现在很火热的钢琴班、舞蹈班和美术班等。即使孩子是只掌握一点皮毛,也要坚持让孩子继续学下去。

然而,这些学生又是否是真的愿意去学各种兴趣班呢?最后只能是孩子学习疲劳,艺术兴趣也没学好,家长也觉得力不从心。学生的成绩也总是时刻勾着教师的心,教师总是想用各种方法给学生们加课,想让。

学生能够变得更好,达到所有人的期待。在这种教育目的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的越来越微妙,矛盾和不满也越来越多,也使更多的学生一边在厌恶学业的情况下,一边又陷在自己的成绩如何能够提高的苦恼中。所以就出现了学生想要利用各种活动的时间看书、背书的情况。

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认为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获得高收入的职业,那么我们势必会把所有的负担压在学生身上,摆起老师的威严,让学生们乖乖地听话。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呢?

罗素在书中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要避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度的给学生规矩和压力,但不能过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说:“教育的动力应是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教师的威严。

”当学生经历着教师的威严和不认真玩学业时的惩罚,学生们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离快乐与健康也越来越远。我们应该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将要经历的是幸福快乐充满求知欲的时光,而不是要面对着学业无法优秀地完成的痛苦。伟大的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幸福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拥有幸福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罗素也说到: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笔记读后感

读后感。那天,在网上搜索教师必读书目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首先是题目吸引了我,其次作者罗素是数理和哲学领域的才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好奇,这位数学家眼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静下心来,怀着好奇,认真拜读。读完这本书后很是钦佩,也读懂了一些 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

读后感渴望生活读后感

读后感 渴望生活读后感。天上的星星常灿烂,常安宁,却不曾想它也是一块石头,一块能发光的石头。渴望生活 是美国作家欧文 斯通二十六岁时的作品,讲述的是画家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一生。作者仿佛把梵高写成了一颗太阳,把他的晨曦 正耀和最后的日落,都极其细腻地刻画展现。梵高的一生是极其曲折郁苦的,他渴望爱情的...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读后感

树,只是一种植物。但是读完了课文后,树却引发了我对于生命第一次深入的思考,使我对树真正内在的意义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树,只是一种植物。它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炎热的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天,都是那么无比坚挺地立在大地之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静静的感受着身边的一切,也默默的看着这世间的万物以及时代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