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育叙事。杨洋。
在六年级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鼓励的目光、激励的手段,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这样的例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290公顷,其中水陆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颐和园的水陆面积和陆地面积各是多少”我提出的要求是,先用线段表示。
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线段找出等量关系,最后再列方程,检验。 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大多数的学生借助线段图找出正确的数量。
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但是在最后检验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只检验了一步,即只检验了“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290公顷”。于是我提示学生仔细再看看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并告诉学生我们所求出来的结果必须符合我们题中所有的已知条件。
学生通过再次阅读题目,知道了还有一个已知条件没有检验,即“水陆面积是陆地面积的3倍”,于是学生用最后水陆面积除以陆地面积,得到了3倍。最后,学生明白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检验时,必须把全部的已知条件都得检验。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的变化”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发现规律解决一些实践问题。先让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看看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再用三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看看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用四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当正方体增加到5,6个时,学生猜想,表面积如何变化学生互相交流得到,减少了几个面的面积与正方体的个数有关,并且,通过2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减少了2×(2-1)个面的面积。
3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减少了2×(3-1)个面的面积4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减少了2×(4-1)个面的面积。最后得出n 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减少了2×(n-1)个面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拼长方体,猜想最后得出所要的规律,并且还得出一个最重要的结论,相同的多个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时,不变的是体积,变了的是表面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总结出最重要的规律。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当学生引起对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是想入非非,或许他有着独特的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尤其对于我们六年级学生来说,要始终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学习,再加上教学设施不够丰富,只能靠黑板、粉笔、多**来开展教学的环境,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然而最近我的一次连续性实验,却取得了我意料之外的效果。
那天在学习《比的应用》时,我尝试着在班里展开竞赛,学习解题方法、解题步骤、解题格式、解题思想等各方面,只要做得出色,都可以得分,类似现在流行的益智互动类电视节目,最后算出总分,宣布赢得比赛的小组,胜出的小组可以得到老师用的五角星。第一次比赛后,我觉得效果不错,随口说了下一课我们继续比赛,谁知孩子们兴致勃勃,没有赢的小组争相说下一次一定要获胜。于是我在学习后面的3节内容时,都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说实话,我也没有偏向于哪个组,巧的是,四节课下来,正好每个组都胜出了一次。
我曾担心哪个组实力太强,会连续赢,这样会使得别的小组失去信心,那我的“好方法”也就落空了。可喜的是,不需要我的“暗箱操作”,孩子们居然能够打成平手,我也为他们高兴。
当然,这样的比赛肯定也存在着问题,我想,我将继续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同时,多去反思,争取能够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走出一条不错的路子。
只是在六年级教学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希望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工作是种事业。
有人常常说:“开始上班把工作当事业,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职业,最后变成了副业,工作没有热情。”虽然我从19xx年毕业上班至今也已22年了,但我始终守着这份信念,把它作为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努力呵护,让它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对待,努力保持自己的那份热情。
二、工作是种技巧。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我来说是最拿手的绝活:
1、六年级《混合运算》课上我增设了“数学门诊部”,把本班学生所出现的计算差错一一列举出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当“医生”,寻找“**”,进行“小组会诊”,然后“对症下药”,效果很好。
2、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把学生熟识的生活用品搬进课堂,如:中国剪纸、各国国旗、京剧脸谱、一至六年级所学的图形、字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无处不在;
3、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对天气预报中的气温进行记录,学习新课时根据变化绘出统计图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情感,同时使知识的掌握过程积极主动、切合实际,还增强了学生积极入世的社会情感。
4、在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他利用萝卜、莴笋等食物给学生演示,拆分,让每位学生都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及实际运用。尤其是计算半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时,用萝卜做成圆柱体进行拆分和演示,在计算压路机压过的面积和前进的路程时,我用学生带的竹筒进行演示,这样既直观又方便,把抽象的知识简单化;
5、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和学生们进行真分数、假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转化,分数约分、通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等知识的比赛,师生互相出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比较理想,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6、在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
7、在教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时,我结合讲解法,画线段图和运用“单位1、实际数量、分率”三者的关系式,根据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特别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就直接教他们用“单位1、实际数量、分率”三者的关系式来解答,同时是为了判断准单位1,我便总结“是、占、相当于后面的量,分率和的字前面的量”。
8、在教学解方程时我采取了用两边配平和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来解答,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自己选择;
9、在教学鸡兔同笼知识时,我选择了列表法、假设法、用方程解答,但我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学生喜欢用方程来解答,我便向学生介绍通常情况下设“脚”多的为x,把两种量中数量多的归为“兔”,这样自然而然就好列方程和解答了;应用生活现实,学有用的数学,我上课时要讲求实效性,教学中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教学要注意反思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是一个普通的人,干着平凡的事,没做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更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业绩。但我想:
作为老师,只要我的学生因为有我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作为同事,只要我的同事因为有我感觉真好;作为自己,只要觉得无愧于心就可以了。我虽不年轻,在教育的岗位上还须不懈的努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应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我在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尝试了这样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师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分别是它们的表面积。
师圆柱展开图怎样圆柱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包括哪几部分(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圆柱展开图的情况。)
生这个圆柱体展开后包含侧面、上下底底面,师那么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生表面积应该是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之和。
师这些面积中你能求出哪些面的面积不会的是什么。
生我能计算出上下底的面积。
生只要量出底的半径就可以算出。
生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底面直径都可以求出底面积。
生上、下底底面积相等。
师那侧面积怎么求吗根据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知识,能不能想办法求出圆柱侧面积。
生它展开就是个长方形,它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要是能知道它的长就好办。
师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展开比较一下,合作交流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什么。
生长相当于底面的圆的周长。
师是,我们可以求出长是多少。
生2πr或πd
师侧面积怎样用公式表示出来。
生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生s侧面积=2πr×h
师圆柱表面积怎样求呢怎样用公式表示出来。
生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
生s圆柱表面积=2πrh2πr2
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新知。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
刻的体验,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在组织教学时,“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通过学生操作认识到侧面展开的长方形图形的长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圆周长,采用了边说边操作边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手、脑、口并用,真正体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掌握。
二、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建构新知。
教学时首先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有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关注了学生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圆柱展开图与圆柱的比较,发现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的关系。另外我处理了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培养。在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表面上是你一言,我一语,实际上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这个“公式”来由的理解,真正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体验上建构了新知,掌握了新知。
六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 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 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 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
六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丛昊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虽然看他上课不说话老老实实的坐在那,但他却在下...
六年级数学教育叙事 2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丛昊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虽然看他上课不说话老老实实的坐在那,但他却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