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于10月30至11月1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暨“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论坛。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名家名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呈现了13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5个报告,专家们出彩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令我深深的折服,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到底缺失了什么?
1、课堂因学生的灵动而精彩,学生的灵动由教师引导而出彩。 专家的13节课,都有一个共性,用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数学底蕴传递给学生做人学文的知识,同时把思考还给学生,把鼓励和赞美留给学生。正是有了学生的思考,有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才有了学生灵动,课堂因此变得丰富;正是因为有了教师启发性、挑战性的启迪,才有了学生灵动,课堂因此变得精彩。
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名师们在课堂中采取了“等待”,等待着学生自主的摸索、前行,等待着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在这种等待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在这种等待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增值。例如:在张齐华老师和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两位老师选取的素材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风格不同,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设置悬念,恰当引导。
特别是强老师在画圆时为了突出半径的作用,设置了一根绳子和橡皮筋与学生比赛画圆,学生产生疑问,体育老师如何在足球场中心画一个大圆,充分让学生思考。学生们像玩游戏一样学的轻松愉快。提高了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概括程度,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思想,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眼光去分析生活现象。
再如刘松老师在执教《分数的意义》时,从开头的1+1真的等于2吗导入?到结尾两根彩带一样长吗。中间充分的引导,用固定长度度量线段,分数墙的特点与美观,时时抛问题设悬念,挖陷阱,化错教学用的恰到好处。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等待中思考,在思考着提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完成教学目标,渗透着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反观我们的教学,正是由于我们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思考, 把结论在课堂中很快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套用结论去模仿练习,看似学生也掌握了。但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学习的惰性,每堂课就会等待老师告诉他们解题方法和结论,一味模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 证明等活动过程”。
各位教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在课堂中把思考还给学生———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得花与最早开得花一样美丽,一定要等待花开,这是需要时间的,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帮助,更多一些空间。
2、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话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互动-对话”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形态,但怎样的互动对话才更加有效呢?名师的课堂,有一个共性,课前充分与学生互动交流,先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距离感,消除陌生感,大胆的让学生说。
课堂上名师又善于发挥“倾听-梳理 -激疑点拨”的作用,能适时地介入讨论,又能适时地退出,始终让“问题之球”在学生之间流转,以保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提高了课堂中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刘德武老师与蔡宏圣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时,选取的角度重点不一样,但在教学中都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之间展开争论,出现错误而进行化错点拨。再如钱守旺老师执教《认识时间》教学中,以童话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的情景问题串,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充分让学讨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由易到难,牵着学生的鼻子却又处处设置障碍,又充分以实际生活为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能力。而反观我们的课堂,要么“互动-对话” 变成了师生和生生间简单的一问一答,要么教师把“问题之球”抛给学生后,像一个没事人退到幕后,课堂中缺失了教师点拨和指引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哪?课堂的生成千变万化,学生思考的深入、精彩纷呈的回答,绝不仅仅来自学生个性思维的张扬,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一次恰当的引导、精彩的点拨。
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能只画龙不点睛,没有点睛的龙是不会腾飞的。
三、“深度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师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到和教学的思考性,他们的课堂真正读懂了教材,深入的理解了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他们的课堂能抓住核心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倡导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思考的学习过程。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在****中展开教学,能把有限的教材内容进行无限的拓展,把生活中的阅兵问题在他的精心设计下变的那么“活”,且趣味盎然;把原本抽象的行程问题与植树问题生活化、形象化。
再如在徐长青老师执教的《统筹与优化》教学中,一个锅最多烤2个饼,一个饼一个面3分钟,两个饼三个饼…充分的以三个元素(锅来了—饼来了---一面三分钟),充分的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实践与操作,结合实际生活,有效地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科教育的结合,和与或多次强调,省略号在语文与数学中的区别,注重学生审题读题习惯的培养。而反观我们的课堂,为教而教,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课堂何谈对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从名师们的专题讲座中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周卫东老师《例谈数学课的“数学味”》中指出数学课应还原数学本质,要看到学科的本质,教材的核心,深入核心本质,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概念教学中,摆小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操作过程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好的让概念明白透彻;高萍老师提出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六步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组织研讨,提升认识;徐斌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概念教学的策略,重视概念的产生**,重视概念的教学本质,重视概念的相互联系,重视概念的灵活应用;黄爱华老师提出大问题教学的理念,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围绕“大问题”的提出进行10分钟的模拟教学,由学生提出优化意见,上课老师稍作调整后进行第二轮模拟教学,再讨论优化。
三天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大师们独特迥异的教学风格,感受着他们细致入微的人文情怀,一道又一道的大餐带给我们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也让我们的精神和思想得以洗涤。名师们何以有名师的风采?留给我的是无数的思考,他们有三十出头的青年,也有花甲古稀的老者,但共同的是有勤奋的钻研、不懈的追求,换来的也都是广博的学识和悲悯的情怀。
生而为人,学而成师,看过他们,我知道我该怎样去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学习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值得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我应该把这次学习中的感动,课堂上的触动,转化成我自己课堂中的行动,真正把名师风采学以致用。通过这次活动,更应该引起自己足够的认识,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带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来,努力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20xx春季 名师之路 全国小学英语研讨会学习心得。延安实验小学王俞敏。名师之路 是一个感悟名师课堂 见习名家风采的学习舞台,也是一个学术沟通的桥梁 教学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见证绚丽多彩教育人生的 大咖秀 20xx年5月8日 5月10日,我有幸在西安石油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 ...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聆听专家教导,追寻名师之路。带着对教育理想的执着,揣着对教育实践的困惑,怀着对各位名师的仰慕,我很荣幸于10月28日至30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为期3天的 名师之路 教学研讨会。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聆听大教育声音,感受大教育脉搏的契机。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聆听着专家教授学者们的讲座,呼吸...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4月15日 2016年4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 名师之路 全国小学数学 新常态 教学研讨会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 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这里,我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个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 名师之路 全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