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仙夹中心小学:陈丽玉。
6月6日我有幸去了南安第一实小听了各位专家执教的示范课和两位老师的研讨课。谢谢各位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几位优秀教师的高效课堂,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根本途径。而突破教学重点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认为,教师本人必须在备课时厚积薄发,在课堂上精心设计。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备课时教师要全面深入地钻研教材,具有丰富的知识、能力的储备,广收博采;同时更要在此基础上提取精华,考虑哪些是应教给学生的,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是从一桶水中简单地舀一杯给学生,而是提炼出一杯水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以达到少而精,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从这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
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二、学生自主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决非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在听了这几节示范课中,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三、重视关注学生的情感。
上课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学校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听课是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听课,彼此吸收讲课的好处和坏处,学习借鉴,下面是三篇听课后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今天早上我们有幸去了神木第五小学参加了神木城区小学有效教学联片教研活动,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高效课堂,听后我收获颇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接下...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2014年3月 日两天,县教育局组织了部分教师去淮北听课,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有幸观摩了专家的上课和讲座,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下面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 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体验...
听课后的心得体会
王文娟。靖宇一中的 新课堂,新教法 课堂教学竞赛接近尾声,我先后听了十节课,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一,教学是生活场。教师积极创设与本节课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生活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