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7 阅读 4566

《运营之光》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黄有璨老师不仅讲述了运营相关的思维意识、技能方法、实践案例,还从宏观规律和职业发展方面做了深度分析,并且其中很多观点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值得深入学习。

在讨论运营相关的思维和意识之前,需要明确一个技能背景,那就是: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意识习惯等软技能,是做好运营的前提条件,之后,在软技能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具备一项或者多项硬技能,如文案、内容、活动策划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好运营工作。如果忽略了思维方式、意识习惯这些因素,直接去研究硬技能,往往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或者比较容易遇到瓶颈。

一、3种运营意识。

这里提到的意识主要有目标导向、效率意识与回报后置意识如下三种。

1、目标导向意识。

运营工作,按照不同属性、侧重点,通常可以分为纯职能支持类、目标导向类;其中纯职能支持类的工作,例如客户支持,用户沟通等,基本属于纯粹依靠销售劳动力和时间的工作方式,长期来看,不怎么有利于价值提升和个人成长;这时候,就需要注意培养目标感,强化目标导向意识,可以提高工作产出和价值,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竞争力。

例如,对用户反馈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经过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相对集中的问题,再用这些问题来推动产品优化;或者是,在和用户沟通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技巧来提升沟通体验、改善沟通效果,增强产品的传播效果,等等。

2、效率意识。

在前面基础上,具有效率意识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效率”贯穿于运营工作的始终,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从自我总结的角度,在每周结束的时候,自己可以做个思考,过去的这一周做了哪些事情?哪些事情产出效率较高,值得更多投入,相反地,哪些事情产出不明显,可以忽略?

运营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推广引流的任务,例如,对于某个**“在已有基础上增加到3倍的流量”这个任务,这时候,同样需要考虑效率,包括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流量构成、各自的引流效果、转化率,重点是从效率的角度,找到引流效果较好的渠道并对应增加投入。

3、回报后置意识。

和前面两种有些不同,个人认为这种属于更高层次的一种意识,也是很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具体可以分为这3点:

基于自己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极致,先不论可以得到什么回报。

优先给用户创造出令他们惊喜的价值,把用户当作朋友。

给用户创造的价值足够多了之后,才去消耗一点。

总体上,就是以用户价值为中心,根据当前产品或服务的状态,明确目标,分析更容易带来产出的路径和方法,再去投入执行。

二、4个关键的运营思维。

在讨论相关思维之前,有必要先提及运营中的“做局与破局”。

如同书中所述,在很多情况下,运营就像是在做一个“局”,也即设计或者假想一个最终可以拉动很多人一起参与、一起活跃的事情,并让这个事情从假想成为落地。换个角度来说,可以让多人一起参加并同时收获价值、在多个角色之间实现价值匹配的氛围和状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做局成功的关键有哪些?

如何找到破局点?这部分内容与相关案例,我整理到了文末的思维导图中。下面对4个关键的运营思维及其要点做个说明。

1、流程化思维。

首先是界定目标和结果,梳理清楚问题对应的流程与主要环节,然后分析在每个环节中,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给用户创造不同的价值或体验?例如,如何通过活动给***增加粉丝?2、精细化思维。

重点是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多个执行细节,并能掌控这些细节;例如,用户运营中,先将用户分类,再对每一类用户分别使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相关案例:某微博运营的内容排期与素材搜集工作表。

3、杠杆化思维。

该思维可以结合前面提到的“做局与破局”。主要是,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再以此为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更有利于运营工作推进的事情发生。需要深入思考:

围绕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当前有哪些事物、哪些人可以成为杠杆点?4、生态化思维。

互联网运营,与传统运营的差异点,往往就是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去搭建一个可良性循环的生态,其中的一个关键是:梳理清楚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相关概念、模型。这种思维可以用于社区型app产品运营、**运营,也可以用到社群运营中,只是侧重点、具体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app运营中,需要优先梳理清楚产品的核心逻辑、以特定主题/内容为中心的、针对不同角色的功能设计;而**运营则可能需要对用户群体进行分类、按比例分层,并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策略,将这些用户的价值链打通、串联起来。

运营之光》读后感2

刚来公司的时候,公司只有2个岗位,一个是市场岗位一个是运营岗位。当然还有一个是领导。对一只职场小白来讲,所谓的市场就是销售了,对销售业绩负责,运营就是大后勤了,负责办公室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这大概就是最初就运营这个词的理解了。懒得连运营的百科都没看。

后来公司多了一个岗位交运营督导经理,然后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呢?天气预报说今天晚上有雷雨天气,然后运营经理就会发在群里,提醒大家下班关好门窗。第二天,某外勤同事外出项目,并没有打卡,运营经理一个**过去盘问情况,吓得同事瑟瑟发抖。

这天下午,公司组织市场部开会,汇报这个月的任务完成情况,运营督导经理做了一个ppt给大家讲了,最近一个月的市场数据和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然后一个猛回头,问各个项目负责人这些数据的变化是怎么回事,吓得项目负责人瑟瑟发抖。这大概就是一个职场小白对运营这个岗位的第二阶段理解了。当然,这是一个普通行业的运营岗位。

依旧给人一种大后勤的感觉。然后,我就看了运营之光这本书。然后就慢慢颠覆了我对运营这个岗位的理解,原来,运营还可以这么玩。

抛出这个概念,忽然有兴趣看下去了。然后讲了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中运营这个岗位的发展和变化。然后就开始讲干货了,当然最开始太干会噎住,所以作者给了我们一个精神上首先要有的信仰,看起来是鸡汤,其实看完整本书就会发现,这个信仰其实是贯穿整本书的暗线。

最开始,这本书说了一个事,打动了我。大意如下,我要上线一门课程,但是不确定会不会有人报名,也不确定讲师能不能参加,上课地点和老师的分成方式受限于以上2项。很担心和讲师这边约好了,可是实际没几人报名,或者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报名的情况下,讲师都不愿意参与这个课程。

好像看起来无解,实际上有解。

书上说的这个情景和我实际组织活动所遇到的尴尬点很像,一下就能引起共鸣。接着往下看,就会发现原来做事情是要找到一个重要的支点,靠着这个支点去撬动更多资源。或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用最小的成本构建一个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用这个无限接近真实场景去测试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在这里还有一个点,方向和大话谁都会讲,但是往往作为一个职场菜鸟来说,需要的不是方向,而是在这个方向下应该怎么做,做才更重要。还好,作者很接地气,用大量真实案列来剖析,不说大的话,所以看起来要指导性更强。

比如后面还讲了,在新**运营中,如何一步步的让用户消费。从最开始起一个好标题,还**了要不要标题党这个事情,作者的想法很有参考意义。然后内容一步步的吸引用户付费。

其实如果这么说,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作者就比较厉害了,他不说道理,只说操作。就像是给读者在讲一个事件背后的真实逻辑关系,反过来,你带着这个逻辑关系和相关技巧,好像工作中的事情就没那么难得无从下手了。看实际工作中,其实没有所谓的`师徒关系,所以很多事情只能靠着自己从各种现象中去悟出来事件的逻辑关系,而往往工作中有很多的场景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客观条件都会变化,好不容易知道了一点套路,好像条件一变又不奏效了。

业绩做起来很累。或者容易走形式主义,呼啦啦开完会,没有人牵头执行。同时又陷身在各种繁杂的琐事中,根本没有能力去走出来看看。

或许运营之光这本书就可以带给一番另外的景象。

以前总是抱怨工作中的人和事,看了这本书得到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不管是工作的抱怨还是存在的问题,先试着写下来。写这个动作可以比较冷静的梳理工作中的问题,或许会在这个写的过程中发现其他有意思的东西。这本书提了个人能力的28理论,或许可以给浮躁的年轻人一点建议。

运营之光这本书,关于个人能力的28理论大概是内向者或者不善交际者的福音吧。作者本身也不善于交际,但是作者发现了自己写作比别人优秀这个点,作者说,虽然自己不善与交际,但是自己写作好这个点能吸引其他的优秀人才来主动的认识自己。个人能力的28理论就是用80%的精力做到某个领域20%以内的人才。

那么又回到稀缺资源作为支点的这个理论,作者的写作优势,又会变成自己的支点。

虽然运营之光这本书一直讲的是互联网行业的运营,但是对于一个现在从事活动组织或者销售类职业的人来说,尤其是现阶段还有点迷茫,其中的一些实例,绝对能给你一些思考。对于运营这个词还能有颠覆的了解。

运营之光读后感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运营之光读后感。文 樊大锤。重新拾起了看书的欲望,近期仿佛找回了小时喜欢阅读的感觉,无非就是小时候读的是名著,现在阅读的书籍更会选择对工作有益的。看了麦肯锡工作法与运营之光,发现这两本封面黄闪闪的书倒有一个共同点。更偏重于如何教你在工作内容中使用某些方法,偏方 一些。在书之外...

运营之光读后感

运营之光读后感 1 在讨论运营相关的思维和意识之前,需要明确一个技能背景,那就是 基础素质和思维方式 意识习惯等软技能,是做好运营的前提条件,之后,在软技能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具备一项或者多项硬技能,如文案 内容 活动策划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好运营工作。如果忽略了思维方式 意识习惯这些因素,直接去研究...

整理运营之光读后感 x

三月。刚来公司的时候,公司只有2个岗位,一个是市场岗位一个是运营岗位。当然还有一个是领导。对一只职场小白来讲,所谓的市场就是销售了,对销售业绩负责,运营就是大后勤了,负责办公室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这大概就是最初就运营这个词的理解了。懒得连运营的百度百科都没看。后来公司多了一个岗位交运营督导经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