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6:54 阅读 677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後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斷斷續續聽到不少人的推薦和高評價,一直想看但是拿起來很多次都看了一點點就看不動了,可能因爲工作太累,也可能年齡閱曆不夠,總之一直沒看進去。這段時間辭職了,那天坐長途汽車,拿起來看了幾頁就被鎮住了。借用周傑倫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實在是“太屌了!

”作爲一個喜歡看書的人,長這麽大看的書不少,但是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麽大的心靈震動和共鳴。這不僅僅是一本小說,這絕對是一本哲學和心理學的偉大著作。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對應這本書的就是“字字珠玑”,小說中幾乎每句話都包含深刻的哲學思考。在關于人生的輕與重,靈與肉,忠蘸捅撑眩聵i和愛情,理想和現實等等逃不開的人生意義問題上都有入木三分的思考和诠釋。

何爲生命之輕?生命不管是長或者短,對于每個人來說在任何時候都隻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你永遠無法知道你沒走的那條路會講你帶向何方,人生如果是作一幅畫,那麽“生活就是一張沒有什麽意義的草圖,最終也不會成爲一幅圖畫”,“如果生命屬于我們隻有一次,我們當然也可以說根本沒有生命”,這就是生命之最輕;生命失去獨立性,一不小心我們的人生就會活到了别人的口水裏或者成爲别人生命無意義的延續那麽生命就成爲無意義的輕。

同時,生命也是沉重的。無法逃避的責任、糾纏不清的感情、永不滿足的欲望、“必須如此”的執念、潛藏深處的同情共同構成了生命的沉重。

“但是沉重是真的悲慘,而輕松就真的快樂嗎?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坍塌了,但是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命最爲充實的象征,負擔越重,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真切和實在”。反之生命之輕呢,如果抛開了所有的欲望和責任,人将變得比大氣還輕,輕到了天國之上,離開了真實的生活,看似是到了天堂,其實也同時進了地獄。

生命之輕和生命之重一樣,無法承受。

心理學案例。

特麗莎擁有一個索取型的母親,母親一直認爲是因爲特麗莎而失去一切(而不是自己的無知或者什麽)。過去的一切無法改變,所以作爲女兒的特麗莎便擁有了無法彌補改變的原罪(負罪感),她做一切事情來讨得母親的歡心,迎合她母親“看不見靈魂”“肉體集中營”的世界。但是人畢竟是有靈魂的,一直追求上進的特麗莎遇到了自己的愛人托馬斯,這句話印象深刻“托馬斯的聲音把她那怯懦的靈魂從她的身體深處呼喚了出來”。

但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而無法逆轉的,特麗莎逃離了母親的世界,但是一直在夢中充滿恐懼。

書中關于女畫家薩賓那和其情人弗蘭茨的“誤解小詞典”,也很有意思。弗蘭茨的經曆讓他認爲“忠?rdquo;是自己最看重也是自己所具備的最重要的品質,而對于薩賓那來說,小時候嚴格的按部就班的家庭讓其心靈深處最大的需求是“獨立”,也就是意味着抛開所有舊秩序的“背叛”對薩賓那最有吸引力。

其實每個人的行爲模式就那幾種,我們隻是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身上重複着幾種模式而已,如同薩芬娜一生一直在實踐各種形式的“背叛”一樣。

不想再寫了,這本書是大師之作,我的诠釋再多再好也不如讀原著來的好。何況如果隻是讀哲學的理論那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作者借助小說的題材傳遞了卸嗟恼軐w思考,所以,去讀原著吧。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後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初看書名就油然而生一種肅穆的感覺,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來翻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醫生托馬斯、攝影愛好者特麗莎、畫家薩賓娜、大學教師弗蘭茨等人的生活爲線索,通過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散文化地展現了蘇軍入侵後,捷克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和情緒,富于哲理地**了人類天性中的“媚俗”本質,從而具備了從一個民族走向全人類的深廣内涵。作者米蘭·昆德拉在這部小說中,圍繞幾個人物的不同經曆,經他們對生命的選擇将小說引入哲學層面,對諸如回歸、媚俗、遺忘、時間偶然性與必然性等多個範疇進行了思考。這是一部哲理小說,與傳統的小說不同,它不再通過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讀者,而是用将讀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過生活中具體的事件引起讀者形而上的深層思考。

生命的存在與價值的問題是任何一個人也無法逃避的問題,生命隻是一個過程而已。在米蘭·昆德拉看來,人生是一種痛苦,這種痛苦來自于我們對生活目标的錯誤選擇,對生命價值的錯誤判斷,世人都在爲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種空虛。生命因“追求”而變得庸俗,人類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隸,在“追求”的名義下,我們不論是放浪形骸,還是循規蹈矩,最終隻是無休止地重複前人。

因此,人類的曆史最終将隻剩下兩個字——“媚俗”。

讀它時心情很壓抑,米蘭昆德拉就像張愛玲,筆鋒直指人類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們卻不得不承認,這些欲望的真實和無德。我想米蘭要說的是:

無德爲“輕”,“輕”讓人們無法負載在生命的軌道上。

書裏的一個情節特别讓我感觸良多:特雷莎的媽媽年輕時很漂亮,她有九個追求者。第一個最英俊,第二個最機智,第三個最富有,第四個最健康,第五個最高貴,第六個最會背詩,第七個曾周遊世界,第八個會拉小提琴,第九個最有男子氣概。

特雷莎的媽媽最終嫁給了第九個,不是因爲她愛他,而是因爲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愛特雷莎,她覺得特蕾莎是她的拖油瓶,害得她被迫呆在第九個男人的身邊——她一直在想另外八個都比第九個好。她在想她還沒有追求過别人,于是,她離開了最有男子氣概的男人,追求一個沒有男子氣概,犯過幾次罪,有過兩次離婚的男人。

後來,她嫁給了他,從此,她開始淪落,漸漸失去美貌,變成潑婦。

這段我印象最深刻。就像造物主不會讓某一個人擁有一切旁人所羨慕的東西,作者把九種特質分配到九個人身上,特雷莎的媽媽隻能從中選一個。然而她誰都想要,同時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麽。

她的貪婪讓她來到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身邊。她開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質,失去靈魂。當特雷莎把門鎖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權利的時候,作爲媽媽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識到一切在離她而去,她在用最後母親的身份,幾乎是要挾她女兒留下。

可這些都是徒勞的,因爲她從沒有承擔過生命中的責任,無論是對社會、對家庭、還是對親人。她死掉也隻是輕輕地一閉眼,不會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靈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读后感 今天看完了米来。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一头雾水,我怎么就读不懂其深刻的哲学意义呢,甚至感觉它像 多一点,描写得太细腻了以至于有点恶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读后感。看了书评之后,似乎有点懂了。名著果然不是轻易让你读懂的,有时间必再阅读一番,去体悟其深层蕴味,读后感 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我读 向来品位不高,只图好玩 痛快,不愿费脑筋。所以昆德拉的这部 我反反复复拿起过多次,都只能翻到开头几页。然而在那个寂静的午夜,我独自坐在客厅再次捧起它时,居然像读 知音 和 故事会 一样毫无滞碍地读了下去。书中的内容吸引并打动了我,因为我在书中看到了身边的人和事,也看到了自己,从我过去从未意识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读后感。生命的永恒轮回与生命的一去不返,形成了生命的轻重两极。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