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通用

发布 2023-09-12 16:35:56 阅读 1082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1

刚入职的时候,学校请池主任到校做讲座,他当时分享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我想,就是我们要在教育过程中,教授给学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能力,反过来,这样的学生也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这样的循环才是良性的,才是长久的。这样的教育目的更多的考量了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是为了集体的进步。这样的教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集体主义思想是非常一致的。

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在书中写道,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在某个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是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如艺术般高雅。

在书中,他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虽然我们有时也这样说,但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家里还在读小学的小表弟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为了考得高分,不得不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普遍的功利化。教育似乎全是为了考试。

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是基础,文化则引领他们进入更高远的境界。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

1 -学生的文化素养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他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他们变得冷漠、自私、缺乏责任感——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慢慢渗透美育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

至于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多用心多思考,心中总会渐渐有答案。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

细读《教育的目的》,揣摩文思,感悟颇多,但在此只谈他关于教育“差异化”的一些想法。

怀特海先生认为“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必须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或每类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中排除差异化,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种标准“一刀切”,用同一把尺子要求孩子,这样做表面看,确实能够减轻教师备课上课的负担,但是对学生来说,便是百害而无一利了。

排除差异化,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的欲望和能力均可能遭到扼杀,从而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定性;排除差异化,学生的个性很难展示或很难被注意到,从而无法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学习,那么,好的学生可能得不到发展,差的学生可能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排除差异化,就无法或极少能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人类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如此,就是在毁灭学生那“多姿多彩的生。

2 -活”;排除差异化,教育唯分数是从的现象更难以撼动,中国北大教授郑也夫说,“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育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由此观之,教育者的眼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差异性,不尊重学生的特点,不看到学生的“与众不同”,那么教育无疑是一场灾难!

教育若排除差异化,其弊端显而易见,但是在教学中,在课堂上,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现实很严峻,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很多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已然走在思考、探索及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路上。如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论》、教育家吕型伟先生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扬州一中对学困生学习需要的研究和实践等,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

作为教师的我,也在努力思考在教育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与众不同。

我认为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与众不同,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与之接触过程中,有意识的发现这种个性,可能有些学生的个性并非教师喜欢的类型,那么这个时候也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排斥厌恶情绪,而应尊重这些个性。特别是班级中成绩不入流、行规有偏差的学生,他们长期不受老师待见,被老师打压、漠视,此时,若是能够对他“另眼相看”,多加关心,这类学生一般会对老师的付出有成倍的回报,这也是笔者本人的切身体会。

作为教师,一个人管理几十个学生,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制定相应的政策,那么除个别特别的学生实施个别辅导教育外,其他学生。

3 -可以按照成绩等分为几个层次类别,这样教师在布置作业、安排任务时更有针对性。

同时课堂教学及生活教育的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若是每次对每位学生都用同一种上课方法或教育方式,学生难免会产生“免疫力”,失掉学习的兴趣,若想使学生不断按照老师设定的目标一步步前进,就需要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堂“教”重于“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并且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若是遇到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选择这类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浅显的意思。再如对于一些性格较活泼的孩子,课堂可以采用学生讲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当然评价也要有差异性。笔者现在的课堂实行的是积分奖罚制度,实施以来,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之前的目标设定,每个月小结一次学生目标的达成度,由于目标不同,所要求的分数线标准亦不同,在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完成比较好、积分较高的,教师自掏腰包奖励一些学习用品,反之,假期作业加倍。

当然,这也仅是一种先期尝试。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经典之一,它是从教育实践中来,也应该回到教育实践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教育中去理解它、实践它,教育中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他们的“与众不同”!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3

怀特海认为,教育是为了生活和生命而存在的,并围绕生活而展开运行。凝练成为一句话就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也就是说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并把学生视为有血有肉的个体,而不再是工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鲜活的生活之中,再通过生活实践来验证知识的科学性,而不是当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机械地将知识填装到学生的大脑中。毕竟教师就是教育目的最直接的实施者之一,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在立足于教育现实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有一份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追求。

书中提到:“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也感触颇深。

单纯的概念必须要结合生活当中能接触的实际事物来举例,学生们才会又快又好地掌握。在解答一些具体问题时,带入到生活场景,学生们也会更印象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个做法也值得我继续发扬光大,在备课时考虑如何结合当下学生们喜爱的话题上多花心思。

关于教育的节奏,怀特海结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及综合运用阶段。在他看来,教育的节奏,是指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阶段时采用。

不同的情况下,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长都不尽相同,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不断重复的周期。所谓教育有周期,其实就是教与学都有周期,从“教”的方面讲,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从“学”的方面讲,有一个接受过程甚至是反复练习的过程都是常见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性的同时更要有充足的耐心。

在教育的节奏这一章里,怀特海还特别提到:“如果教师在满足学生有节奏的渴望方面恰到好处地起激励作用,学生一定会不断地为某种成就而欣喜,不断地重新开始。”这一句话我是十分赞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非常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赞扬,就能够激起学生们更加积极的学习热情。希望自己能时时牢记这一点,努力给予我的学生们更多的正面反馈,帮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乐趣当中。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 读后感。教育的目的 这一本书里面说的内容本来就是怀特海的演讲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看到很多的论点和论据,讲得相当精辟深刻,值得好好琢磨一番。在这里,我就结合 教育的目的 中的其中两个论点来谈谈我的想法吧。第一,培养一个儿童如何思维,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我所说的那种 呆滞的思想 这种思想仅为...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教育的目的 读后感。教育的目的 这一本书里面说的内容本来就是xx的演讲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看到很多的论点和论据,讲得相当精辟深刻,值得好好琢磨一番。在这里,我就结合 教育的目的 中的其中两个论点来谈谈我的想法吧。第一,培养一个儿童如何思维,最重要的是必须注意我所说的那种 呆滞的思想 这种思想仅为大...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用心体悟教育的真谛。读 教育的目的 有感。最近阅读了怀特海所著的 教育的目的 几乎每个段落都有精辟 深刻的论述,初读时,就被怀特海的一些观点深深 撼了。再次阅读时,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这本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和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思考中,我不断地追问着教育的真谛。怀特海先生是英国数学家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