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5:56 阅读 5027

【篇一】

各位朋友,建议大家读读季羡林的《牛棚杂忆》,里面记载了“文革"时期的种种现象,能让我们跟好的了解这一段历史,并且对日后的人生定位有一定的正面的影响。以免辜负季老先生给后人留下的一番美意。

在读《牛棚杂忆》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倘若自己处于如当时这么一个环境当中,我会是被**的那一类人还是**别人的那一类呢?这很难说得清楚,即使说出来了,那也无从证明,因为没有人会希望再次发生这样的灾难,来证明一下这个问题。

虽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书中我们应该要认识到一些问题,然后来个自我反思,看看自己身上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说来,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切勿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这是一个大多数人在幼儿园或是小学时就经常听老师说的道理。怎么这么一个基本的做人道理、价值观取向竟然曾被一个民族集体遗忘呢?

季羡林先生在书中说,文革时候的批斗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只是满足一下那种人身上的以折磨别人为乐的劣根性而已。那时的批斗根本上不存在什么“正义感”和个人憎恶的情感,而在我的记忆中,确实也亲眼见过在这种劣根性的驱使下,整个村子的人吧一条生命活活毁灭的事件。我也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么一件事:

一个小偷就在群众的毒打下奄奄一息,最后死去。当时我还很小,不明白为什么整个村子的人都打得那么的起劲,那么的满足,开心。甚至妇女们还在一边呐喊助威。

我只是想难道他们就真的这么有正义感,为那个被偷东西的人出一口气(其实那小偷确实最不至此)。后来才慢慢的发现,有份教训小偷的人当中,不乏是被偷的那户人家的仇人,其余的大多数也没有什么正义感,大家都只是以此为乐而已。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事实,不正好是文革风气吗?

这样,你还能不承认人“性本恶”的事实吗?一个人一旦缺乏向善的教育,他必定会是一个坏人,但这还不足以证明“性本恶”,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文革时期的很多北大学子,甚至是教授),只要有机会,就干出革的各式各样禽兽不如的批斗恶行,那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性本恶”这一结论吗?足矣!

而那些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人,如在我们同学或是朋友当中,那些经常为能够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而满足或感到神气的人,如果文革重现人间,大有可能成为“革命小将”,“红卫兵”一类的人,对这样的人,我们要慎防之,因为这样的人要么就是伪君子,要么就是蠢货一个,很容易为人所利用。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为数不少。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一句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顺便也说说,那些见到领导就浑身发热,打心里大喊一声“哇!某某领导来了”,这样的人,在当时肯定也为发动“文革”出来不少力,在今天的社会,倘若气候合适,也将是一群为虎作伥的人。

其次,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也许,那种人身上的以折磨别人为乐的劣根性事一种世界性的劣根,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但是,为什么在向美国那样的西方国家就没有发生过像文革那样的大灾难呢?

(至少在近一百年来没有发生过)那是因为制度上的问题。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首先杜绝了权利过于集中的现象,同时也杜绝了****现象。我们再看看几个国家过去发生过的种种自己创造的灾难,我们也能略见一斑,如前苏联的“大清洗”运动,还有柬埔寨的“红色高棉”运动,这些事件在残忍和手法上,皆与“文革”同出一辙。

而这些灾难得以发生的原因皆是因为制度上的不健全。

当然,这是大方面的问题,以我的见识浅陋,没有资格多说,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做人一定要为自己设一条底线,并且坚定的执行。一旦有人吩咐你触及这条底线,无论他是谁,你都应该拒绝。必须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然,你便会陷入无底的深渊,永生不得安宁。

在季羡林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名誉面前,那些曾经**过他的人难道就能若无其事的安然活着吗?他们要么继续的丧尽天良下去,倘若他们还有那么一点良心,那肯定会日日夜夜的忍受着自己良心的责备而不得安生。我记得教我的一位教授曾经对我们说过,90后的年轻人当中有许多人因为生于国家思想最为封闭的时候,使其身上有着一种极左的东西,而自己又全然无知,这就很容易把自己毁掉自己的人生。

这种极左的东西就如当日文革时期“革命小将”和“红卫兵”一样,只要有人指使,什么坏事都敢做。

季先生在书中还说到,其实文革即使是在今天还没有真正结束。确实如此,而文革的某些极左思想在新时期里得以改头换面,正在侵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青年。(如当日的“革命小将”为讨好领导而疯狂,今天很多人却为了金钱而疯狂)而在社会制度还远没有得以完善的今天,我们除了相信党和国家外,还应该去了解文革这一事实,以免灾难重现人间,贻害苍生。

所以,列位看官,请抽时间读读《牛棚杂忆》吧。

篇二】一星损落,留存人世一份哀愁;一星损落,留给时间一片唏嘘,一星损落,留于后世一抹轻韵。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书生。季老师“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坐下道德文章”,他一介布衣,却言有物,言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那是现代历史上极其残酷而悲剧的“文革”时期。《牛棚杂忆》讲的就是这一时期的事情。“文革”是能让所有经历过的人听到就不寒而栗的时期,而季老师却用自己轻松的口气、幽默的语、调侃的笔调,下了这一本书。

在书的杂忆前序中写道,这是“ 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记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季老师也曾感慨地说:“这一本小书是用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物。

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它带去的不是仇恨的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找见恶与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

的确,季老先生肯定也是寄希望于这本书的,他希望后一辈能够总结教训和经验,通过书的途径,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发表自己的感想,多多教育我们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人”,更重要的是不要让类似的历史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季老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秋后算账,只是为了把这段岁月记下来,好给人们以某些伤痛,某些酸楚;以避免这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现在过于幸福,依然忘记了过去的可同,之沉静在今天的幸福,忘记了过去的伤口,忘记了过去发生的惨痛。

匆匆读过这本书,很难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他季羡林,精通十一国语言的学者,北大的著名教授,面对生活的苦楚,他备下了药,随时都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活着,只能天天保持着挨批斗的姿势:直腿弯腰双臂垂地。

在那罪恶的十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再寄希望于明日,俨然,那是行尸走肉的十年。

由古至今,中国文学大师愈来愈少,直至屈指可数。季老随风而去了,那瓣最炫丽的花瓣落了,扼腕长叹,只可惜那厮人已逝。

面对生命的生与死,我们无力制止,而我们默读您留下的最后锦句,铭记于心。您一代国学大师,千秋伦理圣人。您“生如夏花绚丽,逝如秋时静 ”…

不同的时代所留下的时代烙印不同,花虽殇,但却足以让我们刻记于心,入怀。

篇三】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用血和生命所写出来的,他视此书为自己留给后人的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就像书中语言所形容,“恍如大梦初觉,彻底悟透了人生。”

在半似调侃、嬉笑怒骂的语气中,季老用了悟人生的智慧,向读者陈述了那段"十年浩劫”的悲惨史。

牛棚杂忆》揭露了“文革”的残酷性,读后让人不寒而栗。季老作为北大东语系的系主任,被批斗到差一点自杀,如果再想到到老舍、邓拓等人自杀的悲剧,“文革”的残忍确实令人不忍耳闻。

不允许翘”二郎腿“、不允许抬头说话,用自行车链条抽打身体、用细铁丝将沉甸甸的牌子挂在脖子上、让老教授在烈烈夏日睁眼看太阳一个多小时……很难想象,这些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行径竟然发生在社会主义中国?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中国人对此都不陌生。然而在左倾思潮蔓延的“文革”时期,人性丧失竟然严重到如此地步,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文革给我们的历史教训不应该忘记,人性的缺失给后世竖起了一面镜子。

令人遗憾的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了吗?大概有些人很希望人们不再提那段历史,也不让青年人了解那段历史吧?

我们的历史教材真得做出过深刻检讨吗?中学的历史课本上,虽然文革的章节还存在,但似乎并不重要,考试也不会考很多。现在,当问起文革的相关经历时,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够了解真相。

就连季老都在书中说到,因为人们很少再提起那段历史,“我的记忆都模糊了”。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从去年的“小悦悦”事件,到今春的薄熙来违纪案,现实再次拷问了国民的人性和道德,检验了我们对文革的反思程度?

当然,我们并没有完全沮丧,因为我们看到了希望。今年大会期间,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粉碎了‘四人帮’以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错误的遗毒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等问题。”由此可见,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文革”是血的教训,我们应当谨记。我很感谢季老,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良心,为我们保存了这一段记忆,即使这段记忆并不那么美好。

篇四】先生几乎经历了整个的二十世纪,而二十世纪又太多动乱与革命。

中国遭遇了各国的侵略、占领到国共内战民不聊生到新中国成立,好不容易盼着国家独立,可面临的改革道路却是有太多的艰难和痛苦。新中国成立后,闹过三年饥荒,搞过三反,五反,大跃进,人民公社,*****,最后四人帮结束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才使中国开始步入些许理性的正轨。国家成立初期,一直在搞革命,搞改革,反左反右是常事,天天不是这派整那派,就是那派时来运转整这派,季先生说得好,是因为国人中了派性的“毒”了。

先生政治敏感度比较低,也从不参与政治斗争。自认为没有跟国民党有关联,自己出身还行,就在*****中摘了大跟头,受了几年非人的苦。他在文中分析是因为自己是“知识分子”,而当时“知识分子”是最不安稳的,最容易被反的。

十年*****空前,不知道是革什么命,造什么反。上头的命令即使“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法律不存在,或存在人整人的一方,杀了某“反派”根本没事。连北大燕园中几年都充斥着乌烟瘴气的斗争。

北大何地,国之中心北京也,京之中心北大也。上头安排人进入北大进行革命。与**有关的“老佛爷”当时统领着北大,肆意**违背她观点的人,对那些被整的人进行炒家、殴打、审讯、改造、关入牛棚,由对其拍马屁和站在她一派的青年学生执行,臂膀佩戴亮闪闪的红臂章,新中国的红代表了中国,代表的先进,代表了进步,代表了革命,一群红卫兵们对比其年长一辈的老师进行残酷的打压,虐待,精神**。

季先生也由于脾气倔,加上以为自己清白顶撞了“老佛爷”结果啷当入牛棚。理由有三:一是篮子里被烧掉一部分的信,二是蒋介石和宋庆龄的**,三是在由南村回北大时,在批判自己写的《春满燕园》的大字报哼了一声使其过了老先生所说的“非人非鬼,亦人亦鬼”的生活。

上面说是“要乱了敌人”,局外人来看,敌人是谁都没有准信,乱来乱去只能是乱了自己。

《童年杂忆》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 童年杂忆 读后感,欢迎阅读。童年杂忆 读后感一。冰心两个字对小朋友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冰心奶奶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快乐的童年,那她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我也是读了她的冰心散文集中的 童年杂忆 才知道的呢...

《童年杂忆》读后感

童年杂忆 读后感。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 童年杂忆 读后感,欢迎阅读。童年杂忆 读后感一。冰心两个字对小朋友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冰心奶奶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快乐的童年,那她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我也是读了她的冰心散文集中的 童...

童年杂忆读后感

童年杂忆读后感3篇。这天,我拿来冰心的山中杂记,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 童年杂忆 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这篇文章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 冰心回忆了她孩童时代的四件事,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 读书 冰心自称如果她不认识字,她在生病时机会很难熬,她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让她接触文字,她也因此读了很多书。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