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培心得体会

发布 2023-09-12 16:35:47 阅读 1799

聚焦“核心素养”,推行“六步模式”,打造“学本课堂”

重庆国培心得分享

细巷教委何彩凤

本轮培训已接近尾声。回顾在重庆的四十余天,反思自己所得,梳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指向学本课堂的教学关系变革。

教改,改到实处是课程;改到深处是课堂;改到心脏是教学关系。——李大圣。

李教授说课堂教学必须激活课程教学全要素。看看下面我概括的9条,想想就令人汗颜:我们做到了哪些?正准备做的有哪些?想都没想到的又有哪些?

1、从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这点确实在做,但只能说是尝试性的,做的磕磕绊绊、毫无章法且时断时续。观照自己的课堂,知识传授仍然是主要目标,全面育人只是偶尔的渗透。)

2、从传统教学转向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学。(被迫在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介入了教学,有效尝试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吸纳信息。

如何让全面的信息技术背景支撑教学?教会学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输入和输出信息、整合和梳理信息。还长路漫漫!

)3、从研究教材教法学法转向课程教学全要素统整。(“教师也是课程”听起来好新鲜。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的课堂真正“学本”了,教师还能是什么?

把自己整合成学生学习的“工具”,你愿意吗?)

4、从经验型教学转向基于数据与论据的教学。(从来就没想过。我们的备课、上课要么基于前人的经验要么基于自己的经验;我们对学情的掌握,更多是出于“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做课的内容、提供的方法有多少学生真正需要?又有百分之多少的学生掌握了百分之多少?课前课后,我们调查和掌握了这些数据了吗?

课堂教学,是严肃的科学!)

5、从关注共性转向关注个性、共性与可能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些我们都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的,是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能瞄准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看看有无“知”的可能;中间需要搭建多少台阶,搭建怎样的台阶,显得多么重要。)

6、从封闭转向开放:关注“在学习”与高质量学习。(“在学习”直接指向的是学习状态,其背后是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日常教学中,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学生成绩,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直接结果就是:“我讲了多少遍了,你还不会!

”。你讲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关注了吗?

或许他正“不在服务区”呢!)

7、课堂组织多样性统一,课堂凸显必要的张力。(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一次经历,是几个场景,经历可以有多条线路,场景可以有多个选择,单必须统一在教学目标之下,这是课堂组织的多样性统一。课堂中学生思维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知识的生成、迁移、运用,能力的提升以至素养的沉淀,都必须经由学生的个体建构。

这个过程是谁都替代不了的,这才是课堂必要凸显的张力。)

8、社会学:课堂教学的观察维度。(我的理解是:

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不下水无法学会游泳,不“骑”学不会自行车。

观察课堂,就看该课堂提供了多深的“水”、提供了怎样的“路”。)

9、教学关系是教学论中最主要的关系,教学关系从根本决定着教学的存在和本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关系似乎没有错。在学本课堂里,课堂要凸显的是学生,是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师被如何放置呢?目标的设定;宽容、民主的课堂氛围的营造;经历性学习情境的设置、活动的设计;学习深度的把握;必要的助学、评价、检测。学生与教师是共荣共生的关系,学生是显性的存在,教室是隐性的存在。

李大圣教授关于高质量学习有五大系统:宜学的环境;想学的动机;易学的知识;会学的能力;成学的教学。观察这五大系统,在强调学的同时,是不是时时处处感受到教师的存在?

这就叫共生!)

“鸡蛋,从外头打破的是食物,从里头打破的是生命。”—李大圣。

二、基于学本课堂的教研支撑点:观课、议课。

有幸聆听了四川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的讲座,感触颇多,受益匪浅。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翻新的境地。

(一)、传统听课评课的种种误区。

以前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质量,也经常搞听课评课活动,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只听课、不评议。

有些学校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规定,也有组织教师听课,却只是听课不评议。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abcd,然后将**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学校领导不重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二是听课评议成了表扬奉承大会。在有些学校,听课评议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教师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等优点,而对缺点与不足出于碍于情面或担心对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轻描淡写。

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应付形式,浪费时间。三是跟着领导意思走。有领导在场时,大家出于尊重,让领导先发言,领导说好,大家都跟着说好,领导说不好,大家也跟着说不好。

参加评议的教师成了领导的附和者,听课评议跟着领导的意思走。这样的听课评议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却容易助长部分教师骄傲自满的情绪,也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悲观失望。

(二)、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新课程改革现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实验走向推广,从先行者走向全员参与,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效益**走向效果评价。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还是在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理念,并敢于尝试,成为“反思型”教师。那么如何反思?

“观课议课”是最好的途径。“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又有何区别呢?一、“听课”与“观课”的区别:

过去的“听课”主要是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听课者往往坐在教室后面。而“观课”是既要用耳朵,更强调运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还包括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二、“评课”与“议课”的区别:

“评课”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体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改变一线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强调彼此是平等的参与主体,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评”课的课堂是教师展示专长和特色的舞台,教师献课主要以“表现展示”为献课取向,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中的课堂是参与者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教师主要以“改进发展”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为了发展,主动争取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

议课,并不是否定评课,评课是水平性的评价和选拔性评价,而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

(三)、观课议课,学本教研的最佳手段。

学本课堂的关注点是学生。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学生课堂活动的广度,学生学习经历的深度,课堂知识的生成度以及教师的导引、点拨、评价就成了学本课堂必不可少的元素。对这些元素的把握,仅凭“听”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调动各种感官进入课堂、进入学生。要观察、要倾听、要记录、要思考,这就是“观课”。议课时,不再是针对做课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也不是多对一的轮番“轰炸”。

观课教师和做课教师针对上述要素的课堂呈现充分的交流、沟通。各抒己见,平等交流,针对的是课堂和课堂呈现的问题而不是作课教师,目的指向课堂的“增值”。

这种教研方式,是不是更适合于学本课堂呢?或者说使课堂更趋向于“学本”呢?

三、走进学本课堂,关于“学案导学六步模式”深入推行的几点思考。

我县目前正在深入推行的“学案导学六步模式”,就理念层面而言非常前言,紧紧扣住了全面推进课改的脉搏。以学案为支架,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为中心,是典型的学本课堂理念。“导入明标、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点拨、拓展训练、小结反思”24个字的核心操作中,有18个字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经历。

就操作层面而言,两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是一种非常符合静宁教育现实的操作模式。然而,在经历两年半的“学习——建构——强力推行”之后,在深入推行时却颇感不顺,磕磕绊绊。

原因在**呢?

培训期间,有幸听取了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龚雄飞和沙坪坝区教研员董晓宇老师关于“卓越课堂”的讲座。其后,在访校期间又观察了沙坪坝区的几节课,亲历了校级的教研活动之后,我有了鲜明的感受。

沙坪坝区的“卓越课堂”是重庆市级的教育科研课题。他们提出了一个教学模式:“学为中心,学为主线”;三种学习方式:

“自学,互学,展学”;讲究“合作学习”。与我们的“学案导学六步模式”极为相似,都有鲜明的学本特色。经过三年努力,他们的推行极具成效。

真正形成了区域化的,有鲜明学校特色和教师个体特色的“卓越课堂”。

于是,关于我县深入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模式”,我有了几点肤浅的思考:

一是教师关于“学案导学六步模式”走进课堂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前戏”不足。表现在:对课标研读极不到位,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设立课时学习目标;没有扎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能力低下的状态下,仓促引入学生自学,自学低效;小组组建无章法,组长及组员的培训不够,合作、交流、展示都缺乏培训,致使合作学习徒有形式。

二是教研不能系统开展,“学案导学六步模式”推进时教研的跟进和支撑不足。以“卓越课堂”为例,市级立项后,重庆市教科院就指派中学和小学两位教研员进驻沙坪坝跟进。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的区级教研员采用包校的办法,进学校、进课堂、参与教研,全力全程,跟进指导,发现问题,汇总提升。

这种系统的教研方式,应该是“卓越课堂”落地生根的有力支撑。

三是教师教育理论学习跟不上趟;教师对“学案导学六步模式”的理解肤浅、固化,不能灵活运用;教师课堂机动能力、应变能力还有待提升。

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重庆国培心得体会

一 指向学本课堂的教学关系变革教改,改到实处是课程 改到深处是课堂 改到心脏是教学关系。李大圣李教授说课堂教学必须激活课程教学全要素。看看下面我概括的9条,想想就令人汗颜 我们做到了哪些?正准备做的有哪些?想都没想到的又有哪些?1.从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这点确实在做,但只能说是尝试性的,做的磕磕绊...

国培数学心得体会国培心得体会

本文目录国培心得体会范文国培计划实习听课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 第二阶段 影子研修心得体会小学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体会期盼已久的xx省幼教巡讲团终于于xx年5月16日抵达xx,进行为期四天的现场培训,通过全程跟踪学习 交流,收获很多,作为xx幼教的代表真诚地感谢省幼教专家巡回团队给我们xx幼教人带来了一顿丰...

历史国培心得体会2019历史国培心得体会

去年我带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历史,虽说古代史比较好教,且知识点也很简单,更何况七年级的知识点占中考的比例很小,但我深知,历史这门学科的专业性很强,我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研究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包括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复习,但虽然我明白要这样做,可无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