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啊,桥

发布 2023-09-02 21:56:35 阅读 1976

建国六十年来,家乡的变化巨大。记忆深处,感受最深的是“啊,桥!”那一声尖叫,却有着两种不同感觉。

解放初期我们乡间的桥,更多的是那种人走在上面就一步三摇的木桥。由于父亲早亡,我与母亲一起生活在外婆家。当时,我所在的老泰县,全县仅有三所高中,我要到20多里外的溱潼中学去读书。

与我同道去学校的有一位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学的y君。2023年秋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要返校,步行到远在二十多里外的学校。那时,从家到校,哪有路啊?

在田陌间寻找着路向前走。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案返校。一是,先步行向东,大约十多华里,到达一个轮船码头,再乘轮船向北,也是十多里,共经历约30里吧,方能到达学校。

船票不算太贵,也有二毛钱了,这两毛钱,在现在不算什么,在那时,可是两天的早饭钱呢。所以有时为了省钱,就实行第二套方案。直接沿另一方向步行返校。

虽说是长期生活在农村,但对我这从没离家的、不满16周岁的初中生来说也感到新鲜。

“啊,桥!”同学y一声尖叫,让我一惊。这路,或是田间小径,或是沿河的高低不平的圩埂。

其间,难免会有小河挡道。我这同学是位“老学究”,架着一副近千度的眼镜,走这小道,还真的为难了他了。遇到眼前这种木桥,人一走上去,它便激动起来的桥,他就没辙了。

这不,眼前这桥,就简直让他害怕,难怪他要发出尖叫。这是座什么桥呢?只一根圆木,长约3米多,两头搁在河岸上。

要是两头的地面稍微向下凹陷其截面的一半或小半直径倒也罢了,可它就那么圆滚滚地搁在地上,只是由于走的农民多些,“桥”两头那地面仅稍微有点下陷。

看着他那眼镜,那高我一头的身材,我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道“我先为你开路!”说毕,我就试探着走了上去,那木头在脚下直颤悠!我很后悔刚才的轻率逞能,直接从水面上游过去也成啊,反正也就是公历11月底吧,如果不幸掉下去,只要掉得文雅些,不摔伤身体,水温低点,谅无大碍的。

凭着自己平时练就的平衡感和下定决心,我还真的走了过去!可我那同桌还在那边呢。我向他微笑着,示意他上桥,他迟疑再三,终于迈步上了“桥”,他只跨了两步,第三步刚迈出一半,便“扑通”下河了!

我笑着看他爬上岸,笑着看他赤条条地拧衣服,笑着听他那走路时两条湿裤腿相互摩擦而发出的“卡卡”声……哈哈,我笑话他,脚下一不留神,跌到路边的稻田里去了。这回,又轮到他在笑话我了。 由于走了三年,到后来,竟然还真的让我们练出来了。

那水平,就跟现在大家在舞台上看到的杂技演员走“浪桥”似的。时光过去了四十年多年。

去年,在外地工作的他,回故乡探亲。在我家玩了半天,他说,想找找当年“扑通”处的影子。我道,这回怕会让你遗憾了。

我俩坐在一辆的士上路,从**沿溱湖大道一直向北疾驰。这是一条怕有60米宽的高等级双向六通道公路。从**路岛向两边看,每侧都可供三辆汽车并行。

路侧,每隔一段距离便高高地耸立着一根华丽的钢质路灯架,那灯具都是清一色的乳白色的外表,一根根路灯矗立着,像俊俏的士兵接受检阅。

“啊,桥!”发出尖叫的,还是40多年前的那副嗓子,只不过,声调已经没有当年的惊恐,好象是突然发现一座富金矿似的欢愉和惊讶。他已经记不清在这溱湖大道上,通过几座桥了。

因为沿途上的桥面差不多与路面等宽,车速又快,往往是一闪而过,用他的话说,就是“已经搞不清哪是路,哪是桥了”。偶然注意到一座桥,不禁勾起我们的联想……

一会儿,已到达我们此行的终点——国家级湿地风景区溱湖公园。我问他,你一路共看到几座桥了?他笑道,不知道。

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桥啊桥

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桥啊桥。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桥啊桥江南水乡嘉定,河多,桥也多。70年代初,我第一次随爱人回家乡探亲。当汽车刚驶入嘉定,我便看到了大大小小 纵横交错的河流,在阳光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渔船 渔民 石拱桥 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这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一饱眼福。从...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为新中国欢呼为新中国奉贤。在旧中国,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也曾两次到了死亡的边缘。一次是1941年的 四一九事变 日寇入侵 时在初中三年级的我和几位同学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逃难,沿着瓯江徒步北上,日行百里,饥肠辘辘,到达 镇,又转...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乘车

为赶上最后一班车,我走下刚到汕尾站的大巴,又匆匆忙忙地踏上停在荷苞岭公共汽车站的公共汽车,选择了一个临窗的位子坐了下来。接着,陆续上车的乘客很快便把座位都坐满了。这是最近才开通的市内公共汽车。我感受着它的新鲜,并体验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公共汽车准时开出站。只见乘务员用本地话叫乘客们坐好,然后逐个逐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