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读后感 一

发布 2023-08-28 07:18:45 阅读 549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读《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有感(一)

走进海天书城购买书籍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高敏编著的这本《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时至今日,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他的价值之光,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回家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一口气把第一章: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给读完了。

我不由得惊叹,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注意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在教学中的施教不是千篇一律,更不是让学生“齐步走”,而是因人而异,灵活多变。我觉得,这种尊重个性、包容个性、肯定个性的做法实在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学习。

当今所谓的“分层教学”、“培优补差”、“走班教学”、“分类推进”等做法以及“个性化”教育思想,正是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文中对因材施教做了个很好的解释,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这里的“因”是根据、适应的意思;“材”就是学生的实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教”既指教育思想,也指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材”是“施教”的基础,“施教”是“因材”的必然要求;“因材”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施教”。

因此,“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这个人”对学生“那些人”的教育认识的活动。

那么孔子是怎样因材施教的呢?《论语》中保存着许多孔子对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分析的记录。如《论语先进》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由此可见,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

从这个孔子教学的判断中我明白了,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是因为他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点都心里有数。也折射出一个道理:

在我们的教学中,当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的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有的教师文化水平很高,教学方法也不错,但在教学中收到的效果总是不太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而是搞“一刀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预见地、有针对性的去帮助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发展性格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把学生培养成性格更加完美,智能更加发达的新一代。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读 跟孔子学当老师 有感。这几天认真的翻阅了下 跟孔子学当老师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天马行空,很多地方不是很理解,既然领导推荐这本书,应该自有他的道理,或者说书中肯定有作为老师的我学习和深思的地方,依着这一想法,努力的将其看完。正如书中所说 我们有的,孔子没有 我们有一份工作和薪水以及保卫这份工作于薪水...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读后感。我有幸读了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之一。...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读后感。我有幸读了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