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豆成兵。
——《威尼斯日记》读后感。
孙逊。感觉还没看够,就读完了阿城的《威尼斯日记》。一时还想不出用什么恰当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就蹦出了“撒豆成兵”。
这是因为,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是文章;作者的一举一止,皆有故事。两个月的时间旅居威尼斯所写的,不是游记,而是包罗万象,颇有些佛家名句的味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01、博学的底蕴,厚积薄发,汩汩涌出。
阿城很博学,得益于家庭的熏陶博览群书,再有就是复杂的经历和丰富的阅历。从诸子百家,到现代作家,莫有不知;由天文地理,至人文掌故,莫有不晓。
且看他轻描淡写的,对文学和哲学的评论。
“中国传统**的精华,其实就是中国世俗精神。纯精神的东西,由诗承担了,**则是随世俗一路下来,《红楼梦》是第一部引入诗的精神的世俗**。”
“讲哲学,庄子有散文,老子用韵文,孔子是对话体,两千年来,汉语里再也没有类似他们那样既讲形而上也讲形而下的好文章了。”
类似的词句,比比皆是。你会觉得,确实很有道理唉,好像也很简单嘛,但我怎么没想到呢?所以就像武侠**里描述的那般,最普通不过的招式,但内力深厚者使出来,就雄浑无比得化腐朽为神奇,虽然看上去仿佛信手拈来一般平淡。
02、人生的智慧,自然而然,潺潺流淌。
“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人世亦如此,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
“我对知识分子不是很重视,因为对知识分子的定义都可以用在其他的分子身上,例如独立见解,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会有独立见解。反之,许多恶习在自称知识分子的人身上并不缺乏,例如狭隘、虚伪、自以为是、落井下石。所以我重视的是每个人对知识的运用,而非谁是知识分子。
”我一直觉得,文字,都是作者思想的体现,更是智慧的投影。近来这种感觉更甚,尤其是看本书几乎达到了顶峰。阿城幼年经历变故,又旅居国外多年,思想上早已成精,说话不会左顾右盼、欲言又止,因此文字也不吞吞吐吐,流畅得看着过瘾。
03、鲜明的个性,不经意间,棱角凸现。
某篇日记,就两句话:“下午开始刮风,圣马可广场那些接吻的人,风使他们像在诀别。游客在风里都显得很严肃。
”还有更短的,就一句:“□三年了。”上次在书里见到框框,还是贾平凹的《废都》,那是故作玄虚,这个则是被人工过滤了,但结合日期能猜出来。
阿城的个性,不只体现在形式上,更多是在内容上。少年时期朋友的一句话,对他影响至今:“像你这种出身不硬的,做人不可八面玲珑,要六面玲珑,还有两面得是刺。
”自身的笃信坚持,还有自由职业和周遭环境,保证了阿城的棱角没有被磨平。在文字上,就是直抒胸臆和嬉笑调侃,管他神仙皇帝。
阿城在意大利友人处,辨识出一幅工笔画,是“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作品。然后点评印章时这么说的,”皇帝在皇家收藏的画上印收盖章,以清高宗(俗称乾隆皇帝)最为讨厌,看过就盖,好像**单位的收发员。”
“中国古代寓言买椟还珠,嘲笑不识珠宝的人,说有个人非常欣赏盛珍珠的盒子,交钱之后不要珍珠,只把盒子拿走了。其实还珠的人是个至情至性的鉴赏家。”由此我不禁想,前些年很火的还珠格格,是琼瑶阿姨意指小燕子真性情吗?
最后再说说对于个性的个人看法,个性绝不是青少年哗众取宠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中老年看惯世事的懒慢疏狂,而是人格和才华撑得起的特立独行。貌似,阿城都撑得起,也hold住。
04、广泛的兴趣,行云流水,字里行间。
阿城兴趣极其广泛,在本书就可见一斑。除去前文提及的文学、哲学、历史、绘画,还有nba、中药、美工、烹饪,以及歌剧。阿城提到2024年帕瓦罗蒂到北京演出,他托人买到了80元一张的黑市票,还喜不自禁,“八十块钱,三个多月的工资,工资月月发,活生生的帕瓦罗蒂却不是月月可以听到的。
”“唐朝没有产生哲学家,也没有思想家。带思想的狂欢多尴尬。”本句可见,阿城的喜欢的是简单而纯粹,就像他的兴趣爱好一样,发乎情存乎心,可以世俗但绝不功利。
不仅仅是兴趣和情趣,阿城本人也是个有趣的人,偶尔还很调皮。
“早上四点钟,走过商店拥挤的街道,两边橱窗里的服装模特儿微笑着等你走过去,她们好继续聊天。有一次我故意留下不走,坐在咖啡店外的椅子上,她们也非常有耐心地等着,她们的秘密绝不让外人知道。”
阿城在日记中,还盛赞其朋友的打油诗,其中一句是这样的:“忽放一屁惊睡猫”。还有,阿城叙述了一个铁匠和学徒的故事,学徒对铁匠打铁的秘密非常好奇,铁匠则要求学徒好好干活,并承诺临死前把秘密告诉他。
最后一句是这么描述的,“师傅当然记得自己的诺言,叫徒弟把耳朵凑近自己的嘴,用最后的力气告诉他:热铁别摸。”
这样的镜头多了,我就产生一种错觉,觉得阿城特像电影里的葛优,有趣、幽默,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但葛优的角色,形是冯小刚导的,骨子里还是王朔塑造的,所以阿城应该是像王朔才对。
但这么说,王朔自己都不干,一向瞧不起人的朔爷曾说过,“阿城,我的天,这可不是一般人。史铁生拿我和他并列,真是高抬我了。”黄章晋就更不干了,他说,“阿城的文字在我读过的中国作家文字最为俭省、凝练,我认为克制是一种了不起的境界,因此,王朔、冯唐与阿城中间隔着一条宽阔的长安街,而且没有斑马线。
”所以,我很庆幸,读了阿城的作品,以后会再读几遍。
百年孤独读后感(一)
我无法像他们一样,那么深切的去歌颂《百年孤独》。任何一本书,在我这里,就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同时,也照见了我们习惯漠视不见的事实。我在想,那些人他们悲戚的命运。
他们曾经那么努力执着、那么夺目,却有一个那么荒诞和无聊的晚年。我由此又产生了害怕,怕我有生之年,来不及真真切切的保护我的父母,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在精神上支撑他们。
我也深深的了解到一个现实。一个人,在有了爱和理想的时候,就有了孤独。我们愈爱,便愈发孤独。
那么,今天这个日子,于我,虽然是一年中的唯一,但终归不会圆满。《百年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生全部由童年决定,某一幕某一瞬间,就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这丰富而漫长的一生。走到最后,能忆起来的,也不过是那一瞬间的景象,只不过那一刻,已不带任何情感,就好像,那一刻一直跟在他身边,而他,才是一直迷失的人。
我希望我能不像他们一样,在生命的进程中,执着于最初的不圆满,一直迷失下去。
打开那颗心,拥抱这世间的好,做个注定不圆满,却满足幸福的人。
这就是生日的感言吧。不祝自己生日快乐,却祝自己豁达知足。
百年孤独读后感(二)
孤独是个顽疾,当死亡成为我们路之终点的时候,孤独也就随之而来,这世间有多少吵闹,就会有多少孤独。无疑,孤独本身就是一道枯涩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马尔克斯的笔却是含笑的。他没有徒劳地去化解苦难,而是裹了一层糖衣在外面,那几欲和神话接壤的想象力,让每个冰冷的字都长了一双翅膀,也曾让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飞的冲动。
《百年孤独》一书中,奥雷里亚诺第二是个欢快的胖子,他精力旺盛,经营彩票生意,喜欢请很多朋友一起喝酒,一边拉着手风琴,一边马不停蹄地醉。然而,他却依然反复地说着,人生短暂。热闹终归会沉寂,孤独如影相随,每个人都深受折磨,但临床表现却不同。
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晚年,终日把自己关在梅尔基亚德斯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 每打造出一尾,便将其投入冶炼的火焰中烧毁,如此反复,在那羞涩而凉薄的时光里等待死亡降临。()阿玛兰妲则坐在糖浆般的阳光里,日复一日地编织寿衣,白天织,夜里拆。丽贝卡从童年开始就在兜里装满泥土,偷偷咀嚼,像蚯蚓一样恋着那更接近死亡的芳香,而父母的头骨却总在每个梦魇之中嘎嘎作响。
还有思维像滑扣螺丝一般的老布恩迪亚,终日被绑在棕榈树上,风吹雨淋,他瞪大双眼,究竟在想什么? 从来没人喜欢去享受孤独, 为何我还渴望更多的人来喜欢此书?借用一下摇晃着存在主义旗帜的那些人理论,先将自己逼到绝望的天涯,再回过头来建立希望的天国,唯有这样,才更懂得珍惜生命。
我们不需要悲剧,但应该有悲剧精神。即便是浮光掠影活一次,在这斑斓且喧嚣的世间,也该沉下来,挨着土地行走。
在时光里,所有活着的生命,都在踩着节奏行走,并非只有第五交响曲,才流淌命运的旋律,即便踽踽独行的人,也并非只有一进一出的呼吸与每分钟50-80的心跳。生命尚存, 播撒不止,也许,下一秒就会春暖花开。
百年孤独读后感(三)
在读《百年孤独》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容易入书入戏的人,但读罢《百年孤独》,书里面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整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家族第一个霍赛阿卡迪奥,到最后一个具有家族明显特征的奥雷良诺。从高傲果敢轰轰烈烈的奥雷良诺上将到精力充沛平凡而伟大的乌苏拉老妈妈,从纯洁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丝到喜欢热闹以至于娶了两个老婆的双胞胎之一。
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个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
无端去世的雷梅苔丝的萝莉像被作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后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贝卡执着的不肯死去。经历夺走3000人生命骚乱的阿卡迪奥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
对于我,则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周日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做一个落实型的地税干部。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一个良师益友。最近,我读了《关键在于落实》这本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哲理,受益匪浅。
读后感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
某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将会带上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格。威尼斯商人 就带有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那种传统中又充满了创新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宏扬了人文主义。该剧 现了若干个性鲜明的人物,分别代表了当时的不同阶级的不同思想。但是,真正引起了我的思考的,却是一个处于该剧中阴暗面的人物 夏洛克。他身为犹太人,在 教主宰...
《威尼斯的小艇》读后感
威尼斯的小艇 读后感。近日,在宜昌举办的 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 庆祝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胡媞老师执教的 威尼斯的小艇 感觉颇多,威尼斯的小艇 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其结构十分严谨,语言的功力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品位与欣赏。虽然这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得很实在。胡老师在讲 威尼斯的小...
威尼斯的小艇读后感
篇一 威尼斯的小艇 读后感 我读了 威尼斯的小艇 后,我知道威尼斯是水上城市,他们都用小艇当交通工具,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商人们带着货物,走下小艇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孩子由保姆带着,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们去教堂作祷告,半夜,一群人拥出,走向各自的小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