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后有感。
这学期我拜读了亚米契斯撰写的《爱的教育》,全书共一百篇文章,包括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其父母为他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爱”贯穿在每一个章节中,既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对这本书的感触来自前些天看到的两则消息:4个初一学生,为了得到几根羽毛,竟残忍地将南宁动物园一只价值10万元的犀鸟弄伤。一位老人听见犀鸟凄惨的哀鸣,忙叫来管理员,幸亏救护及时,犀鸟的生命得以保全,但尾羽已被拔光。
当记者见到这只惨遭不幸的犀鸟时,它蜷着身子,企图躲避,但因没了尾羽,失去平衡与方向感,无法飞起,只能一跳一跳地逃开。
另一则消息更令人发指。陕西城固县3名中学生在一家烧烤店过生日,为寻丈夫和孩子流浪该地的李某向对方乞讨时遭到辱骂,双方发生争执,3名中学生竟将李某追打致死。
看了这两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使尚处在“人生花季”的孩子,如此冷酷、野蛮?再联想日益低龄化的青少年犯罪,觉得这些让人心寒的事件的一再发生,绝非偶然,它暴露了家庭、社会,尤其是学校教育的失误。
长期以来,全社会都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知识学习,学校更是只抓升学率,只要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虽然也开德育课,但无论教材还是教学方式,都十分陈旧,与日常生活联系甚少,缺乏一种真正地对学生道德品行进行测评的办法,更无法像西方宣扬**教教义“水银泻地”般的潜移默化、不着痕迹。我觉得从小学开始,应该开设“爱的教育”课,教材不妨就用那本著名的《爱的教育》(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著)。
这是一部伟大的日记体**,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被普遍用作儿童的启蒙读物。书中所描写的爱国情、师生情、母子情、朋友情……无疑会使少年读者深深地受到感染,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友爱和同情心。而书里的小学生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所接受的那些细致入微的教育,也无疑可作为今日教育青少年的借鉴,以培养其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
上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夏尊先生流着泪读完并译出这部**。
读后感读教育的目的后有感
读教育的目的后有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身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韩愈的 师说 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 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 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
读后感读论语后有感
读论语后有感。在听了读书沙龙上由辅仁中学李国华老师作的关于 论语 的讲座后,我再度捧起这一中国巨作阅读了一番,突然发现其中还真是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自己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贴出与大家共同交流 如今话及 论语 便有于丹,这位教授对于 论语 的个人的独到见解得到了很多人的呼应和拥护。当然,也会有许...
读后感读简爱后有感
读简爱后有感。内容摘要 作家是忽略了罗切斯特先生的真实性或挣扎性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无非是为了成全一段纯粹的爱情的延续。如果让每一个古怪个性都不停地轮番作怪的话,生命 会留下爱情,只剩下争吵而已。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 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