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记的读后感。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尤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是李鸿章临终前的诗。他是中国晚清时期一颗闪耀于苍穹的闪亮星星。李鸿章并没有完成清朝的中兴大业,而《清史稿——李鸿章传》评曰:
“中兴名臣”。此评价过高了,但李鸿章的功绩在我看来确实可以成为一代名臣了。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位极人臣,但是他不能主导中国历史命运,他的那些头衔其实只是些幌子。所以,但凡称他为权臣,应当只是个表面现象,近代史上李鸿章种种政治行为不过是皇权的旨意。李鸿章当时慨然曰:
“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宁死无刺割。之明日,或见血满袍服,言曰:
此血所以报国也。鸿章潸然曰: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
”从上面亦可看出李鸿章签订条约之伤心痛苦,即使舍掉生命而对国家有所好处也在所不辞。其实签订条约之事,并不是李鸿章做得了主的。在《马关条约》签字之前,李鸿章已电报过清廷,是诸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议后决定签字的。
再看李鸿章的地位也无权签订条约。
李鸿章被梁先生认为是有苏秦张仪之辩才的外交家,但是作为不幸时代之中国大臣,中国缺乏强大的国家综合力量,其外交行事便不得不以妥协来求得中国安宁。其主张可以被理解,但大多数国人并不耻于此,往往诟病于李。李的外交思路固然可取,但是往往拘泥于此而不敢有所突破,以至于出现不败而败得惨事。
但是李鸿章不能主导整个中国的行政大事,即使他对洋务运动倾注心血,力图改变中国国运,但是往往遭受集权力量的牵制,有志而不得伸。同样,李鸿章签**条约其实无外乎西太后懿旨,李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减少中国的损失。
李鸿章与各洋务大臣起办洋务,原来也是以消灭太平军与捻军的手段,而且近代以来外患不断,必然需要加强军事武备,以备国防。故而起办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李鸿章又进一步得出: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鸿章希望改变科举制度,从只考八股文到选取“制器之人”。希望为国家网罗更多的军事、科技、经济等各方面人才。后来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强”。
但是清朝已是大厦将倾,再进行变革也是无力回天,正如李鸿章自己说的那样:“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装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所以在甲午中日战争时,北洋海军一触即溃。
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可圈可点处甚多,但是在封建皇权的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却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但后世对李鸿章的评。
价偏颇极大,往往把李鸿章的脸谱化为**贼。这是和历史不符的。李鸿章被清**倚为“中兴名臣”,毕生以维护封建王朝为己任,镇压过太平军,捻军,签订过一些屈辱性的条约。
但也要见证李鸿章在历史中的另一面,开展洋务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中国接受并传播先进的军事、科技、经济等思想,使中国产生了一大批“洋务新秀”,如詹天佑等。李鸿章利用“一个国家牵制另一个国家”,避免列强肢解中国,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地崛起复兴保留了一份坚实的基础。所以他称得上是中国近代的一代名臣!
李鸿章传读后感
最近重读了梁启超先生之 李鸿章传 作者仿照西方人物传记题材,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评价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 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这本传记对于我们后来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 了解那个时代,近距离感知历史人物颇有益处,传记的独特视角也有助于我们逐步接近历史的真相。对于历史...
初三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 读后感。自古传记诱人之处,不在记事,在于论人。可能写传记的人都力求以最最公允的眼光去评价所要论述之人,总想处于平衡,却又因为自己的价值情感而稍有倾向。我认为,这就是传记之美。梁启超在这本传记第一句就写到,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大概就是不愿毁誉失衡。文中在众人贬李之时对其维护,在人赞李之处加以...
读后感读后感
无聊之即,我打开了这本 汤姆。索亚历险记 的这本书,本来是想拿来打发时间的,可是,我翻开第一页,有想翻开第二页,翻开第二页,又想翻开第三页,月刊越有趣,越看越想看 读后感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海盗生活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 汤姆当海盗的生活,讲述了汤姆经历了什么平常孩子经历不到的危险事情,描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