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传读后感

发布 2023-08-18 14:08:03 阅读 3432

命运是什么?

我看过许多描绘命运或者反抗命运的书,可从未有哪一本如今何在的《悟空传》这般动人心魄,憾人灵魂。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是达成那世俗的目的成为一具没有自主意志并且麻木的躯壳,还是不忘初衷始终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并且合理的道路?哪怕整个世界都与你背道而驰。

顺着那本已经注定的西游之路,唐僧师徒四人会修成正果,成仙成佛,唐僧能够恢复金蝉子之身,悟空能够去掉金箍,八戒可以重回天蓬宝座,见到他心心念念的阿月,而悟净也能回到卷帘门前做他的大将。但是仙佛是无情无欲的,仙佛是虚伪的,他们靠着人人类的善来养他们的恶,又用他们所谓的善去惩治世间的恶。师徒四人被安排的是这一条注定的道路,又或者说这世间众生被安排的,都是这条道路,只是换了不同方向,不同形式,最终走向同一结果罢了。

这条道路上,一个无所畏惧、固执己见的倔强少年最终被现实套牢,磨去了棱角,最终成为了一个世故老套、虚伪圆滑的成年人。

但是这世间总有人不甘心,哪怕他曾经被压了五百年,哪怕他被剥夺了记忆,他也会挣扎着跳出笼子来,踏云而上,挥着金箍棒,怒指苍穹,战天斗地。

像极了那些少年。

管他什么玉皇大帝如来老儿,这个世界只有我孙悟空不想做的事,没有我孙悟空不敢做的事。五百年前,你欺我妖弱,毁我花果山,我能上天入地搅你个天翻地覆,五百年后我依然能!

在《悟空传》中,孙悟空终究会醒,哪怕满天神佛,千军万马,他也能一个人,对着天地,没有任何畏惧。没了五百年前的记忆,五百年后,他依旧是他自己,什么神佛的力量,都压不断这根脊梁;什么天地的威严,都挫不掉这份傲气。五百年前他不曾成功,五百年后他依然不曾放弃。

唐僧最终活成了金蝉子的样子,八戒怀抱着心爱的阿月在散落成沙的银河中逝去,悟净守着好不容易集齐的琉璃瓶的碎片痛哭流涕。他们得到了最好的结局吗?又或者,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

你问,孙悟空呢?

这重要吗?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他来过,他爱过,他战斗过,他不后悔。

成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理想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去追求。

人的一生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最终的你是成佛,是成魔,自有后人定夺。在你的生命旅途中,只要尽力像那只猴子一样就好,在这没有办法回头的路上走得精彩绝伦,走得义无反顾。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引用的那段歌词描述的:

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

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

如果迷乱是苦,该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要相信,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

这是悟空传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悟空传读后感篇二。

继《西游记》之后,又续读了很有名气的《悟空传》,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应该是不能作为西游记续传来说的,但是立意角度很独特,原著中众人的形象也重新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平民化的形象,读来诙谐幽默,平易近人,趣味十足。 本文特色是对话体辩论方式发展剧情的,作者很喜欢论哲理,喜欢和人谈佛法人性,基本上挺到位的,三观也正常,有些理论我也受益匪浅。

本文也有大话西游的影子,三段爱情观,孙悟空的,唐僧的,八戒的,沙僧在这里面是个苦逼的角色,但作者也很好地将他的个性发挥地很好了,伏笔埋得也很好。 文章的叙事方式比较独特,倒叙,插叙,论叙都有,看着人有些找不找北,需要耐心好好读的,不能跳着读,否则会断了思绪,个人感觉这种方式还是有点混淆,跳来跳去的需要很好的文字驾驭能力,作者功夫到位也解释清楚了,但是五百年前后这样穿插来去,还是有些乱,不方便作者阅读,当然也是文章的特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吧。 孙悟空在这本书里有两个角色同时推进故事情节,一个是善(服从)的,另一次个是恶(西天取经前的),基本就是善恶交替进行,可以看作是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的发展路线,取经在这里也是如来和金蝉子的一个赌注,看似金蝉子输了,最后输的人却是如来,这里是一个哲学命题,命运的决定论和命运的不可知论,一个是决定论,一个是变化论,作者倡导的是积极向上的变化论,这种论调基本上年轻人受用,老人们多爱决定论,两种理论没什么对错,这是各需所求决定的。

永远不要去彻底否定一个理论,也不要盲目崇拜一种理论,对和错不是人定的。 佛的形象又在本书中再次弱化和评判,如来观音玉皇大帝等仙人们又一次被拿来丑化,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凸显孙悟空无谓的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让主角情绪精神更加饱满,当然难免会让读者持续增加对佛的厌恶型,其实这并不是作者本意,实是将仙人们暗喻成现在的**或者上级权利者们,那种官官相护,毫无同情心的工作态度和推诿行为做出批判,这是很有进步性的,社会精神文明见说见文件而不见行动的匮乏是一直存在蔓延的,这就好比是天庭,有各种规则和惩戒,和现行的行政事业国企单位没多大区别,领导是天,下面干活的人又毫无工作激情可言,组织要你怎么办,那就是天条,所以西游记的批判现实性很强的,妖**是妖,神**是神,凡是和仙神有同等法力但不听管教的就是妖怪,可笑至极,一切都是天注定,是天意。 经典文学作品可能通读趣味性没那么爽快,但是它们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发人省醒不朽的作品,同时还会再衍生出更种后续作品,造福于人。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悟空传》今何在?

悟空传读后感篇三。

西游记》伴随了我们90后一整个童年,在西游里一切都很隐晦,每一集看上去都是在打妖怪,但在《悟空传》里面就将那些深入的东西全部都袒露出来了。有人说《悟空传》颠覆了西游,其实,我觉得一点都没有颠覆,这才是最真实的西游。

悟空传》是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要寻找自己失去的理想的故事,里面写的就是人生路。每个人都在这一条路上行走,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的探求,最后来于虚无也归于虚无,我们无法避免这一事实,没法选择,没法回头,只有抬头挺胸地向着前方一鼓作气的走下去。‘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在《悟空传》里面的故事和西游是完全不一样的。唐僧不再被三个徒弟当作宝贝一样对待,他们可以让唐僧单独去化缘,而他们三个却在一起吵架、打架,不会怕唐僧被抓走。而唐僧也不再像个圣人一样无欲无求,而是真正的看破了一切。

他被树妖抓住了,被一个女孩子所救,当他回过头时‘一个绿衣的女孩笑嘻嘻地站在那里,她有一头飘然的长发,衣服却是用最细的银丝草编成的,闪闪发光’,唐僧说女孩很漂亮,女孩很生气觉得和尚不能说那些话,觉得他油嘴滑舌的,可是唐僧回答说:‘因为我想活着,我不能掩藏我心中的本欲,正如我心在美丽的你,又怎能嘴上装四大皆空。’

这才是真正的人类,每个人心里都有本欲,每个人也都有不愿提及的一部分。《悟空传》里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三个在遇到唐僧之前都是不完整的。一个有泥土恐惧症只敢挂在树上、一个很自卑只想逃避、一个怕水却被罚去管理水域只好一直站在水中的石头上。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有强的方面就有弱的方面。而在西游里面其实不管怎么样都是一样的一条路,不管你多强,不管你多聪明,都是死路一条。若你不服从神,不向西走,整死你;你服从神,向西走,九九八十一难,依然整死你。

到了西天拿到了还是假的还要折腾一番才给你真的。最后成佛了也就都没了,佛是虚无,是四大皆空,也就相当于死了。经历的那些过程其实才是你唯一得到的宝物。

其实西游就像是现实的人生一样。不管你在世的时候多了不起,多有钱,势力多大,最后还是会生老病死。可是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知道了结果,还会不会选择去追求。

而这也就正是《悟空传》想要告诉我们的。

悟空传读后感篇四。

想起一个词叫"宿命”。这是一场宿命的轮回,它给我们的结局,只是叫我们摊开手心,看到的那些线,诡异而隐秘,若即若离。它让我们知道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命中注定。

有些劫难,注定是逃不掉的,我们都会为了一些在乎的东西而陷入一场劫难,好比爱情。总会对宿命萌生出一种无端的恐惧。在宿命面前,谁都无能为力。

英雄者如孙悟空,他以为他可以抗拒的,他以为他有能力改变,挣扎了很久之后,却依旧是眼睁睁地看着殊途同归的结局。唐僧的看不透、孙悟空的懦弱、猪八戒的痴情、沙僧的奴性···作者虽然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仍别具一格。还记得唐僧对自己的师傅说我要学的东西你教不了我,师傅问他想学什么,唐僧说: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是何等的气魄!藐视万物,唯我独尊。

唐僧发现了佛祖与观音对世人的欺骗以及小乘佛法的界限,他要跳出去,不惜自毁千年法力,不惜一死。他度不了众生也不肯自度,只能痛苦。 500年前,500年后,物是人非,事过境迁,能留下的,还有什么?

时间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啊,很多曾经在一起的人,都会离开,直到某一天,只剩下时光的气味。孙悟空可以上天入地,却对时间无能为力。

孙悟空忘了前身,服了秩序的制约,听从玉帝的欺骗,欲图通过护唐僧、多杀妖、积功德来实现其理想。然而他不知道,当他完成玉帝交付的任务之日,就是自己被消灭之时。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象征外在秩序的压迫,而失去记忆后的他服从这种压迫,并努力杀妖除怪,维护现存秩序,则说明这种外在压迫已深深内化为他的自觉追求。

过去那个高傲、豪侠、勇敢的美猴王,变成了委琐、功利、连大狼狗也怕的孙悟空。

不敢说自己是看懂了,只是觉得被感动,但又寻不出究竟是被什么感动。我不知道我是读懂了多少,也许我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能领悟到,只在四周徘徊。

悟空传读后感篇五。

在《悟空传》面世14年后,我终于有机会拜读这部经典这时还不能说是经典。

今何在不仅用这部**诠释了他心中的“悲壮西游”,“一个关于一群人在路上想寻找当年失去的理想的故事”,更影响了千万人的青春。

叙事方式:本书讲述了悲剧英雄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作者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西游记》的某些情节,通篇弥漫的是思考。另类的西游记,另类的玄幻经典。

故事不按《西游记》中单一的叙事模式推进,而是分三条线索展开叙述:—是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二是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三是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故事在猪八戒、孙格空、唐僧三者之间不断的转换,每个故事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它们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

这种将叙述事件和逻辑顺序打乱,让故事在过去与现在,尘世和仙界之间自由穿超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模式,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将镜头不停地切换,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

人物形象的反脸谱化:在今何在的《悟空传》中,那种曾经代表正义、充当英雄具有典型化、脸谱化的形象发生了彻底的转化。每一个形象都被赋予了丰富与复杂的价值内涵,超越了《西游记》中形象的单向性和特定化。

每一个形象自身都矛盾重重、行动不居、让人琢磨不透。他们都超越了我们原有的形象阐释框架和解释规范,不断冲击和修改我们已有的期待视野。如果我们再用正义与**这个二元际准来划分《悟空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从这个意义而言,《悟空传》对人物形象的反类型化策略,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个体性格那些内在冲突的悖论、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理解。

对神的反抗和否定:在《西游记》的取经故事中,唐僧师徒所遭遇的很多磨难都是由于神仙、佛的疏忽或是监管不力而造成的。由于神仙们的疏忽与监管不力,导致其坐骑或者属下下凡危害人间,可最后的结果是它们是神所豢养的,什么处罚都没有,被带上了天庭回归了它原有的生活,危害人间只是游戏一番,调剂一下天庭枯燥、乏味的生活而已。

而作为他们的主人一点责任都不用承担。反而是孙悟空他们面对这些始作俑者要感恩戴德。就因为他们是神。

他们所做的都是对的,是权威,其他生命只有服从。《悟空传》中的悟空是反对神的,他的出生就决定了他不是神,他是由石头变的,是神之外的生灵,而他认为神和万物都是平等的,而神却认为他们高人—等,要所有的万物都诚服于自己的管理之下。而悟空却要改变这一切,与神作斗争,虽然每次伤痕累累,但他却乐此不疲。

《悟空传》中的悟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隐喻。它表征着对这种神圣不证自明的中心、等级制度合法性的质疑,表征着对权威的对抗和消解中心的努力。

《悟空传》读后感

悟空传 读后感。悟空传 读后感 这本书是因为上次群里组织读书会时有这本书,过年期间就在手机上看了一下,没看完。一打开就感觉回到了18年前,和 第一次亲密接触 差不多的排版和文字风格,内容也比较偏无厘头,感觉是套了西游记的壳,借了大话西游的任务,用了真假美猴王的传说,写了一个故事。也许是我看得太快,没...

悟空传读后感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正像那首歌里唱得,不过是心有魔债。十年悟空传,重温经典,忘不掉这些刻入心骨的狂傲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是一场皆大欢喜。这是一出旷古悲剧。为什么要前行?因为佛说因果。来自虚无的我们在人间走一遭,有血有肉,有贪有...

《悟空传》读后感

芒鞋斗笠千年走,万古长空一朝游。读 悟空传 有感。纷纷落叶飘向大地,白雪下种子沉睡,一朵花开了又迅速枯萎,在流转的光的阴影中,星图不断变幻,海水中矗起高山,草木几百代的荣枯,总有一片片的迎风挺立,酷似它们的祖先。怎能忘了西游?何为佛法,佛在我心。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 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