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后感

发布 2023-08-18 08:30:09 阅读 2724

一个农村教师的幸福。

—《致教师》读后感。

南昌市湾里区红星扶轮五湖学校。

胡志福。以前很少阅读教材以外的书籍,近些年局里以购书卡的形式发放教师奖励,才使我每年都主动去购买教育类书籍阅读。从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教育的力量》到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从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等,每一次的拜读都让我受益匪浅,使自己对教育有了新的或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中让我感触颇多的还属《致教师》一书。

朱永新老师在《致教师》的前言中写到: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寥寥几句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光辉界定,把教师还原成了真实的人,一个在平凡中让生命幸福完整的人。而这生命不仅仅是学生群体,还应包括教师本人,因为教师就是在造就幸福完整生命(学生群体)的同时成就自己幸福完整人生的。

一次次的共鸣,让我产生了强烈往下读的欲望。细细品读4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老师写给朱老师的教育困惑信以及朱老师的解惑信,我发现:教师们的教育困惑其实都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各个教龄段经常会遇到却又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

朱老师的回信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而是用自身丰富的教育阅历与每位来信老师进行平等的心灵对话,用慈爱的话语照亮了教师们暂时的内心无助,使教师们,同时也让我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作为在农村教育热土上耕耘20载的我,可以为之骄傲的是:自己不忘初心,仍保持着初为人师的那份热情,享受着农村教书育人的点滴幸福。闲暇之余我常想:

自己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到底来自何处?论工资、比职称自己是吃了大亏的,因为中师毕业的我分到初中任教,六、七年后才有资格评职称,所以工资、职称比同时“出道”的在小学任教的老师自然是少了许多、矮了几级。这次我从朱永新老师的《教师的幸福从**来》和《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两篇书信中找到了答案。

朱老师说人获取幸福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二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三是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我想我的育人幸福感就是发自内心的,来自与学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成长。

一间间教室见证了我与学生共度的每个平凡的日子,一个个荣誉印证了自己在教育路上的成熟与稳重。看着一届届学生在自己的教育陪伴下健康成长:圆大学梦——步入社会——成家立业——娶妻生子,那种教育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想想,教师的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读后感《致教师》读后感

读后感 致教师 读后感。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 北 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

致教师读后感

标签 标题 篇一 读 致教师 有感。读 致教师 有感。盐城市冈中小学王亮。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 待遇也高 朋友们会说 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 致教师 后,标签 标题 篇一 读 致教师 有感。读 致教师 有感。盐城市冈中小...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 读后感。致教师 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