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柴静是她在湖南卫视的娓娓道来,于是我寻觅着她的这本看见,然而就在我所认识的偶像美国产子的新闻爆出,感觉她也只是个平凡女子,走下神坛的凡人了。
书名如其人,书如其人。于前者,可以看见柴静内心世界;于后者,从娓娓道来的故事或人生感悟中,透露出她对这个世界的关爱和对人性的剖析。于是,无论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还是对世界的觉悟,在《看见》里,都可以看见。
起初拿到这本书时,本能地认为在这本书中应该会有可以选择的标志性事件,或者会有描绘历史的雄心,然而,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柴静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本身存在的一些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最后发现这种摇晃是危险的,然而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在她的第六章山西山西纯美的开头写道海子有首诗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让我以为是一篇追忆童年的散文。柴静在触目惊心的数据和现状中穿插的童年往事,为这篇文章加入了感情,从而拉近了读者和环境污染这件事的距离。
环境污染,并不只是书面上的文字,口头上的口号。
去年的上下班途中,温度的显示让我胆战心惊℃,常常焦虑的年老的父母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身体好不好不适,也一直担心交通道路上的车辆好不好自燃。夏天的过去伴随着我们的遮天蔽日的雾霾,一天二天,一周已经没了蓝天白云,联想到我们现在的空气污染,pm2.5的爆表已经习以为常,于是我脑海中常常会跳出无处可逃这个词语。
曾经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思想,很有想法,殊不知我们每个人都和柴静一样,在我们的各种思想中开始起步,在现实的世界里接受冲刷和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摒除成见,接纳他人,我们控制情绪,培养理性。柴静的十年,也是我们的十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在不断成长,不断蜕变,看见他人,也看见自己。无处可逃,那就安然活在当下,放松心情,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至少我们还能看见每日升起的太阳。
看见读后感
首先说说为什么看和看什么。如果说早期柴静是出于一个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和使命感去 看 的话,那后期则完全是出于一个 人 的内心呼唤。在许多作品获奖之后,她却说 我心里清清楚楚,这些不是我打心眼里有欲望的题,它们不会触动我 她评价自己是个不爱扎堆的人,似乎与新闻人的要求背道而驰。但是,她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看见》读后感
我只是讨厌屈服 柴静何许人也?不过是 台一个记者。台浩瀚如海,记者不计其数,可柴静这个名字闻之已久,想必不同寻常。直到 看见 这本书火了起来,我仍并没有要读的欲望。大概记者常常给人。报道失实的印象,台的新闻又是阉割得不成样子。可是推荐的人越来越多,令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神秘的女子。看见 是一本柴静的...
《看见》读后感
看见 是女朋友向我推荐的书,而书也是女朋友给我借阅的,所以从一开始,我便对这本书有着喜爱 珍惜的情感,如同对我最珍贵的人一般。初读时,是抱着一种看故事的心态,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只能在狭小的脑中去虚构出来,和 一般。后来真得颇是喜欢这本书了。柴静在书中用文字记叙着她的看见,她的思想。让人情不自禁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