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读后感

发布 2023-08-14 10:36:43 阅读 1900

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学和问》,这个故事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故事讲的是:知识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学,一个是问,第一个是光学不问,另一个是光问不学,这兄弟俩很孝顺,可是有一天,一对好兄弟却吵起了架,都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好,两兄弟吵得不可开交,所以来找知识妈妈评理,妈妈说;“你们先暂时分开,都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做。”于是两兄弟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了。

可是学看的书很多反而越来越糊涂,问不看书问题也提不出来了,两人又去找知识妈妈。妈妈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们交换彼此的学习方法。”最后学开始问,问开始学。

他们明白了妈妈对他们的教育。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同学们,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就得多学多问,不要像学和问。学是光学不问,问是光问不学。

我也希望你们要做一个多学多问的好孩子,同时你们在进步别人也在进步还有我也在进步。不学不问是最愚蠢的人,千万不要像这样的人学习,多学多问,我也相信这也是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所以我们要不光学还要多问,光学不问,只会变成呆子。光问不学,只会变成傻瓜,又学又问,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与问读后感(二)

初读23课课题,我不禁产生了疑惑。“学与问”,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学问”一词,本课也必说“学问”无疑。可学问从何处来的呢?带着这个问号,我走进了课文。

而只一课,老师便基本讲完了这一课,只剩下一条小尾巴扫一下。但不得不承认,这节课由于老师的生动讲解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完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原先的疑问,也找到了答案了。

学问何处来?从勤学好问中来,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说》的伟大成就,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沈括举世无双的《梦溪笔谈》。

而说到问,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语文考试,可我们几个自以为稳操胜券的人望着一条熟悉的考题傻眼了,互相递着眼色,可得到的却全是无奈的耸肩。最后只能瞎蒙,可当时自己估计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与中国男足赢世界杯的可能性一样高。

何题?“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请君用一成语概括。若放在平日不会也情有可原,可偏偏这题昨日刚出现在我们家庭作业中,整班全灭,老师只冷冷抛下一句“下午讲”,可谁知下午率先迎接我们的却是一考试。

那次考试那一题只有m君对,答案是瓜田李下。吾们不服,逼问m君如何知道,他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老师的。”吾们顿时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势,面对如此情景,他仍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下午考,有何不妥?

你们怎么不晓得问?”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们都有无语地从m君座位旁离开。

一道昨日不会之题不问个究竟,导致了下午考试直接丢分,老师没有什么不对,m君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却是我们。我们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却输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我们难搁面子,只因为平时在同学面前装得无所不知,再问老师岂不甚是虚伪?

而今天学的《学与问》这一课也解开了我心里许久的一个结,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也顿觉孔圣人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极是也。

向人请教不是耻辱,面成熟谦逊的表现,而在千万个“为什么”中我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有学问。

我请教,我学习,我快乐!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是《学与问》,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水问读后感

少女的心思,細膩而敏感,在本書之中表露無遺,正值花樣年華的少女,愛作夢 愛幻想 對生命 對未來感到徬徨迷惘,簡媜對這些情感掌握得恰到好處,使人有 對啊,就是這種感覺!的想法,只是,別人所說不出的感受,簡媜,運用他的巧思,一一描繪,別人寫不出的,他,辦到了。水問一書,穿梭於過去 現在,並展望未來。以回...

问孝道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孝顺的人。虽做不到 卧冰求鲤 但父母生日总还是记得的,总会用积攒的压岁钱,为他们准备一份意想不到的小礼物,虽然礼物并不贵重,但看见父母的幸福,我也很快乐。可是,当我翻开,问孝道 的第一页,我就发现我错了,错得离谱,我不但不是一个孝顺的人,还可以说是不孝,做了...

为学与做人读后感

梁启超关于 教育是什么 的界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他既否定了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 世界观教育与知识教育分割的形式,也批评了先教书后教人的错误观点,更反对 贩卖知识杂货店 的教育。也否定了康有为 严复主张在中学阶段侧重德育教育的主张。教人学做人 的原则应贯彻到各级学校各科及各年龄段的教育之中。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