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

发布 2023-08-03 11:14:15 阅读 5169

《孙子兵法》十三篇主要讨论的是战争谋略问题,涉及作战原则、制胜条件和取胜技巧等问题。在作战原则上,主张以有道御无道,以正义制不义,国家至上,生民至上。在制胜条件上,主张强已备战。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过《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仍在于讨论作战谋略和技巧。书中提出了许多精辟警策的命题,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避实击虚”、“多方以误之”、“我专而敌分”、“因敌而制胜”等等。

它的核心理论,共有三条:一是“奇正”,二是“机变”,三是“虚实”。

由于《孙子兵法》揭示了许多人类战争的共同特点,洋溢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光芒,不仅对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孙子兵法》的许多原则,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市场竞争等诸多领域,成果我们谋略文化中最绚丽的瑰宝!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个人理解。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先计后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是其基本思想。这个思想与当代人处事原则相同,就是说做事要有准备,准备的越充分能把事情做好的概率也就越高。

孙子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慎战”,我想即使放到现今,“慎战”的观点还是非常实用的,毕竟一旦开战,对开战的敌我方后果都是很严重的。所以我觉得孙子“慎战”及“先计后战”的两个观点或者说是思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划时代的。

可以用“运筹帷幄”来形容当时孙子的军事行为。同时,孙子又指出了他个人理解的有关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即“道”、“天”、“地”、“将”和“法”。

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管理。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孙子对开战之前的谋划很重视,战争的全盘计划在于分析敌我双方各自的条件、判断战争的胜负、发挥将帅在战争中的指导作用等问题,根据这些可以预知战争胜负。

这种开战前充分准备的思想很实用,适合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还是那句话,做任何事,不管时间有多紧也要抽出时间来计划好,有准备的去做事才能把事情真正高效的完成。还有就是“智信仁勇严”,孙子对为将者的要求,把它运用到管理中,我们可以得出:管理者的能力对企业的管理很重要。

领导者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领导者即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要不断提高不断加强。这是我对《孙子兵法》第一篇的理解。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我阅读的书中注解了篇名“作战”的意思,不同于现代军事中的“作战”,“作”的意思是始,也就是开始的意思,“作战”即战前准备。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

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这两个主张从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角度看是很贴近百姓的,很明显,如果一个国家长久的陷入战争泥潭,对国家及其人民都是很不好的,比如当年陷入越战泥潭的美国。

古今中外,凡是对敌武装实行战略进攻的一方,无不主张速战速决。当年的伊拉克战争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次战争都是美国发起,越战很持久而伊拉克战争则很快解决,这两次战争,人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伊拉克战争美国的损失小很多。

当时的孙子,对于速战速决提出了他的三方面依据:一,消耗国家财力;二,加重人民负担;三,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对于这三个依据,相信其实我们也很容易想到,这三个依据放在现今依然是适用的。

比如现在中日之间的矛盾,钓鱼岛的事使中日关系恶化,而美国又以大国身份站出来,中国如果真的要和日本开战,美国必定从中作梗,中国会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当然如果日本敢挑衅中国,中国人民是不会给日本好果子吃,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观点,真正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那么战争如何速战速决呢?如何避免以上三方面的不利因素呢?

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三个观点:第一,为求速决,避免顿兵坚城。因为“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第二,为减少财政开支和人民负担,因主张“役不在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这个观点与现在我们所说的“以战养战”方针相似,既可减轻后勤**上的负担,又可少征老百姓的赋役。第三,奖励士卒,优待俘虏。

采取这样的措施,就会“胜敌而益强”,这与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员工采取的激励方法所相似,很多企业对于别的企业来的人员会给予优厚的待遇,然后对自己企业的员工则给以各种奖励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觉得孙子能在当时提出这样先进的观点,实属不易,这种“胜敌而益强”的思想,好比是当今各种公司之间的吞并,收购。比如通用收购悍马,我相信之后通用会做的更好的。

孙子最终得出结论:兵贵胜,不贵久。这是全篇论述的中心,也是战争组织和一切竞争性活动的根本原则。

时至今日,孙子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这一思想的转化过来的。孙子的速胜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相信当时吴王听到孙子讲到此篇的时候,就该认识到孙子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了吧。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用战略策略手段战胜敌人,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这与前面两篇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指出: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孙子在我们军事史上,首次提出了“全胜”思想,这崭新的“全胜”思想是孙子继承与发展了前人谋功经验,它的内容包括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两部分。

在政治战略上,孙子主张“全国为上”,使敌国完整的降服为上策,实现得方法就是“伐谋”、“伐交”。我想“伐谋”我们都知道,就是谋略战,在战略方针上高敌一筹,粉碎敌人的战略企图。而所谓的“伐交”,其实就是外交战,是破坏敌人的战略同盟,当时是春秋末年,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战略同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盟国,就像现在第三世界处于同一战线上一样。

外交战的作用在于使敌人孤立无援,使敌人精神瓦解,意志崩溃,最后不战自败。而在军事战略,即战场上如何争取“全胜”,孙子原则性的提出了作战方针:“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这六条用兵之法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很多文人墨客注解,有多种看法,我也不一一陈述,一般来说曹操的注解是被认为最为合理的。那么,有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实现上述谋略原则呢?《谋攻》篇第二方面讲的就是这方面问题。

第一,“将者国之辅”,既人才基础,贤将的重要性。将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辅佐国君,辅佐就是参谋、顾问。这些人克敌制胜的法宝就是智力,孙子非常强调人才,优秀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将”更是如此。

“决胜于千里之外”凭借的就是智力谋划,凭借的就是这些辅佐国君的将领。第二,“三不知之害”,即指挥管理的重要性,明君的重要性。不对的指挥管理有自己的特点,国君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力干扰部队的指挥系统发挥其功能。

君与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所以要明确各自职能,就如同企业管理一样,上级与下级各司其职,但也紧密相连。在篇尾,孙子从战争指导上提出了争取“全胜”的五个条件:“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五条“知胜之道”,孙子从对敌我双方进行侦察判断的角度提出的,所以他的结论是:“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就是《谋功》的最终目标——“百战不殆”用谋略夺取胜利的方法在当代人的眼中已经是再正常不过了,“力胜”明显是那个冷兵器年代的战术了,在这个靠机遇与实力取胜的年代,各行各业无不在动用各自计谋来使自己发展。

孙子的计谋攻取思想深入人心,或者说,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吧!

形》篇讲的是攻守关系,守是攻的前提,只有守得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寻找打败敌人的机会,守只可饱不败,要取胜还须进攻。当然,我们也有另一种观点: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这仅仅是冲动的想法吧,孙子就说只有敌人出现漏洞才能进攻,盲目的进攻在相对实力成均势的情况下必定会失败。所以孙子认为要计算双方战斗力,积聚自己的力量然后抓住敌人的失误一击毙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打无把握之仗,孙子所述则是论述战略防御及由防御转入进攻所必须具备的军事实力。

他体首先提出了兵力战略部署的总原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就是说不可被敌战胜的最好作战形式就是放守,因而要求采取防御态势,消灭自己的弱点,巩固自己的战场地位。

为此在本篇中孙子做了三方面分析为什么采取防御部署就能做到“不可胜”:第一,“不可胜在己”。自己对自己的兵力、地形等各方面条件有了充分的了解,因而有把握、有条件做出正确的防御部署。

第二,“守则有余”。同样的兵力用于防御,兵力还有富余,攻防所用兵力比例大体为2:1。

第三,地位主动,由于防御者处于“主人”地位,进攻者处于“客”的地位,这种主客形势就包含有主动、被动的因素。防御者可以从容地观察攻者的部署和行动,然后趁机予以打击。当然,采取防御可以保全自己也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敌人,这个谁也不能打包票的。

在此,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形”,具体的说,“形”指的就是力量的强弱、人数的众寡、素质的优劣、**的锐钝等等军事经济政治的综合国力。好比是当今时代原子弹是否研发、是否有航母、潜艇的数量、洲际导弹数量、当然还有经济等等的对比所得出的国力。孙子在此论述战争必须具备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才能由守转攻,做到“筹不虚发,策不徒发”。

每站仔细计划,慎重行动,非有十分把握决不冒然用兵,自能战而必胜,攻必克。阅读此篇时,我始终觉得孙子的“全胜”思想仍然在,虽然是在前一篇中所说的“全胜”,但是此篇与前两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形”字来表现军事实力,分析攻守的形式,计划战争。孙子更强调己方是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主要靠己方的实力和措施得当。

这应用于管理中的话,可以得出,别的企业发展的好坏不会影响自己的企业发展,不要因为别的企业的各种因素干扰了自己企业的内部发展。企业的发展要靠自己措施得当,发展才会迅速。

势》篇主要阐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态势,来压倒对方。战势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组合变化却不能穷尽。奇正的变化在于齐的妙用。

“奇”就是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要点是“势险”、“节短”,表现攻击的突然性。所以要善于用假象来欺骗敌人,而以假掩真的基础在于实力。强大的实力在于高明的指挥调度相结合,才能不断创新,随心所欲的演出奇正之变。

《势》篇的“势”指形势、态势、气势,是《形》篇的“形”的表现。换言之,“势”就是再军事实力的基础上,由于实行正确的作战指挥,从而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实际作战能力。孙子认为,只要选择有才能的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有力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地战胜敌人。

而要造成有利的态势,就必须正确组织和部署兵力,善于指挥调动军队,擅长出奇制胜,即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奇”、“正”是相辅相生的关系,它们的变化是无穷的。所以,要出奇制胜,就应善于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根据情况的变化,改换奇正的战法。

此外,要造成有利的态势,还必须善于故意向敌示弱,诱敌以利,以达到欺骗和调动敌军的目的,造成战胜敌军的有利时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作为《势》篇的一个重要结论,我认为它具有普遍意义。《势》篇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企业、市场等名词,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开拓无不需要“以奇胜”。

当今pc巨头微软,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ibm研发大型机的时候,微软却做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也就是ibm不屑去研发的小型机操作系统,ibm认为其利润及市场均不足,但是,当ibm对微软的个人pc订单越来越多的时候,ibm开始意识到pc拥有巨大的市场,但是,微软已经可以摆脱ibm独自经营了,从一个小公司成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微软靠的就是“以奇胜”,盖茨造就了企业神话,也成为曾今的世界首富。所以,当今企业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以奇胜”的重要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廉,人廉我无”,做好市场调查,做好人员配备,做好创新工作,这样,才能开拓出自己的市场,并迅速发展。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 读后感。今天读完了 孙子兵法 这本名著,读完了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下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吧!孙子在他的兵法思想中,论述了对待不同的敌人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而在商场中面队不同的竞争对手,同样也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要...

《孙子兵法》读后感

孙子兵法 读后感。提起 孙子兵法 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还可以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可是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地阅读过它呢?真真正正地了解到它的价值呢?真真正正的利用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呢?对于 孙子兵法 本人认为这是一本十分值得阅读的书籍,并不只是因为它是中国名著,更因为它的价值所在。孙子...

孙子兵法读后感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孙子兵法 读后感 孙子兵法 首先教给我的,不是如何去打仗,不是去如何布局,他让我感受到的是兵法的境界,用老子的话说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最近对这个点感受得很深,我很难用言语去准确地表述他,但他绝非是高高在上的。借用今天 论语别裁 南师解释崇德的一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