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

发布 2023-07-29 16:20:39 阅读 2092

时间:2018-05-19 12:51:12 |作者:孟诺楠。

2023年9月23号晚7:30分,蒲剧《西厢记》于全国地方戏展演中心准时开演,在研会的组织下,我观摩了此剧,略有感想,于此**。

蒲剧《西厢记》较之于我们相对更加熟悉的元杂剧《西厢记》,在情节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便不再加赘述。整出戏演员表演扎实,剧中小和尚和法聪的安排让人耳目一新,可是整出戏节奏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但我我最想说的还不是这一点,而是改编后的人物性格,颇有些值得深究的地方。

首先是张生。在我看到张生的时候,总是有另一个人影在我脑海中晃动,随着剧情的展开,这个人影越来越清晰,哦对,是《红楼梦》中的贾瑞,那个行为猥琐、最终丧命的小人。张生的行为竟与他如此相似:

贾瑞贪图凤姐美貌,最终陷入凤姐的圈套,丧命于风月宝鉴;张生“迷恋”莺莺美貌,陷于莺莺的“圈套”,得了个“熟贼”的称号。在剧情上并没有什么讲不通的地方,但是我们细想,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词曲优美,极具意境著称,而蒲剧则是唱腔高昂,朴实奔放,当张生跳过粉墙私会莺莺,却被红娘撞上,情急之下被莺莺指认为贼时,只能操着一口山西方言不断重复:“我是贼,我是贼”:

每每见到莺莺便显的急不可耐,**还有一个书生的影子。都说是才子佳人,佳人得需才子配,这才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这就需要创作者在进行改编时全面考虑,不仅要在剧情上说的过去,还要贴合剧种特征,能让人物行动行得通,人物形象立得住。

其次是红娘。红娘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人物形象了,在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中,她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她在莺莺的女性意识觉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觉得这是红娘这个人物需要在剧中存在的首要原因。

可是在蒲剧《西厢记》中,红娘的这部分“功能”我看不到,我只看到了一个舌尖嘴利的小丫鬟,甚至是“拷红”一场,小红娘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失去了那部分“功能性”,也只能是给观众做个笑料罢了。莺莺的形象也有前面类似之问题。不加详说,观剧便知。

最后,我想说创作需谨慎啊!

西厢记《西厢记》优秀读后感

西厢记 西厢记 优秀读后感。记得第一次读 西厢记 的时候,是在高中的课本里。在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活和内容乏味的课本里,读到 西厢记 中 长亭送别 一段,看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看到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

《西厢记》读书笔记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 读书笔记 西厢记读后感。王实甫的杂剧 西厢记 是我国古代的爱情戏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 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颠倒了多少风流文人!一句 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属 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王实甫的 西厢记 ...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爱情对于我们是陌生的,更是遥不可及的。但王实浦的 西厢记 让我理解了他对爱情的诠释,也让我知道了一对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他们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行为令我敬佩万分。初读 西厢记 时,只因一个虚名,元杂剧压轴之作。读了之后我便后悔了,觉的枯燥无味无心再读,于是我就把它弃掷一旁。后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