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

发布 2023-07-16 01:06:29 阅读 8617

庄子读后感(2)庄子读后感。

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

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

(《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

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

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

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

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

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

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

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

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

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

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

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

当然,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

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心得》读后感。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

—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阅读 庄子 是一件赏心乐事。我从上中学开始就陆续听到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最初的印象都是偏消极的。人们把庄子说成避世 反智 唯我主义,但是庄子的一些寓言,从梦蝶 鱼乐到大鹏 河泊等,这又让我觉得有一些有趣,到底庄子在想什么?当我认真地阅读了 庄子 对 庄子 中的话都仔细品味了很多遍以后,恍...

《庄子》读后感

庄子 读后感。最近一周读 庄子 一书,第四章第一节 庄周梦蝶 庄周骑马一直向南,来到了梦国南部,这里贴近云梦泽,庄周在和楚人的共同生活中,对虚境自然的道有了新领悟。这一天他来到了云梦泽边,看着碧绿的湖水,庄周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在湖水中,鱼从自己的倒影中划过,他看到自己的眼睛,湖水如此清澈,他能从自己倒...

庄子读后感

庄子继承老子的道家学说,进一步阐释了道。道家在一定的意义上否认了儒家思想,认为儒家所推崇的仁政是世间罪恶的根源。确实,君主得到权利最好的途径就是战争,要稳固自己的江山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筹建军队,抵御外来的侵略就是战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用臣子的血肉之躯,帝王的宝座是坐在无数尸骨上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