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我成长

发布 2023-07-06 11:55:28 阅读 8513

列宁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因此,读书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

"所以,我爱读书。知识**于生活,**于实践,但我们获得知识和途径大都**于书本。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踏上讲台,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只有继续读书,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我得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我深刻体会到: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给教师的建议》的第76条给了我很好的启迪。大师告诉我:

“我们要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自尊感,特别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体会到认知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我们应当给予学习困难的儿童以特别的关心和耐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多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耐心,多了一份信心,多了一份亲切。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更加理解“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伟大教育理念。从《细节决定成败》中,我体会到“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就其高”的深刻含义。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一反传统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模式,将呆板、沉闷、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童趣的教学情景和生活化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们满怀欣喜,迎着课改的春风,投身到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培养中来。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仍然是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最感困惑却又无法回避的“绊脚石”。如何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帮助学生提升经验、启迪思维、感悟思想方法、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价值。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农村小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现状。

一)从学生层面来看。

1、想不到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某个策略时,当堂反馈效果很好,但过段时间就不能自主、自觉地应用。

往往是应付式的想到哪写到哪,无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逼着”学生去思考和感悟,策略的学习不仅要解决“如何用”的问题,还要解决“知道何时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的问题。

2、用不起来。在解决陌生问题或者有难度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想到了要使用策略,但是由于其基础不够牢固,缺少必要的具体操作技能,无法正确的使用策略,无功而返,导致“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指导方法还不够精准,学生的缺乏实际使用策略的能力。

例如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时,学生没有使用两个有关系的条件找到间接条件,就无法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模型。

二)从教师层面来看。

1、不重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策略的技能培养不够重视,过分注重解决问题忽视了策略。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想的渗透,宜早不宜迟,学生了解和掌握思考方法,才能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2、代替学生“悟”。在公开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结束语就是“这节课你的体会是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策略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学生初次学习一种策略,往往体验还不够深刻,就要按着教师的意图说出他们的“感悟”,或者是由老师“代悟”,这样的“悟”并非发自内心,缺乏实效。

3、缺少融通思想。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在编排上都有着一定的前后关联。本校一直都是小循环教制,部分教师常常只关注本年级教材中的策略,对策略的价值、规律等缺乏深刻的理解,对整体缺少融会贯通和必要的认识理解,对学生以后的策略学习少了适当的铺垫。

三)从家长层面来看。

1、不会教。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本校90%以上都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有的甚至是文盲,无法给予学生课业上的辅导。

2、不想教。农村家长素质普遍不高,觉得能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偏低。

3、没有时间教。家长忙于做加工,没有时间陪孩子感受生活。其实,策略**于生活,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并培养孩子的策略意识,孩子在学习新策略时候的内驱力和主动性才会大大的增加。

二、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要重视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富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以“激趣、生奇、求异”开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学习动机。鼓励他们追根寻底,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凸显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这一基本过程。贯穿于卢梭教学论的一个中心思想是“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1、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说,可以同桌互相说,小组讨论说。以三年级上册的从条件出发为例,结合课件展示:①根据和求出要求 ,需要知道 。③对照条件,已经知道 ,还不知道 。

2、结合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直观呈现想的过程,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仍以三年级上册的为例,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桃子,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在理解题意时,用思维导图就能很清晰的呈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呈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步骤,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解决怎么样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的问题时,一一列举出不同的围法,从而找出答案。

三)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教师对教材要有足够的认识,清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体系是什么,特别要弄清楚相关策略前后融通的点在**。教师如果能在课前针对这些点做好准备工作,提前渗透,加强数量关系训练,同时结合非典型策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也许任何新策略的教学都不是一件难事。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将解题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上升为理性认识。

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因策略而有趣,因策略而灵活,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了培养和拓展。

四)增强家校联系沟通。

教师多抽出一点时间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学生的成长需要家校合作才能实现。学生的策略意识形成后要及时的内化,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回去用掌握的策略帮助家长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所教授的列表法,就可以让学生帮助家长理清每种加工产品的单价和数量。这样,既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策略的有效性,又让家长感受到学好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注重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教材内容,考虑到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特点,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与解答,达到灵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目前的本校教育现状而言,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坚定信念,沿着研究的道路,不忘初心,多次尝试实践,向既定目标出发,成功就在不久的将来。

读书伴我成长

说到读书,我的感触颇深,从最初的讨厌读书 被动读书,到喜欢读书 热爱读书。记得还没有识字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过很多幼儿启智书籍,有动物世界 世界奇观 瓜果蔬菜 交通工具等等。但是它没有吸引我的兴趣,没过多久就被撕烂啦。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又给我买了很多幼儿读物,有唐诗 有童话。但是我都没有好好的阅读,...

读书伴我成长

不知从何时起,书悄悄地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当妈妈将一本书放到我手中时,我都会小心翼翼把它捧在手中,用书套把它包起来。每一次看书,我都会像母亲似的把 婴儿 捧起,生怕将它弄伤。上一年级了,我认识了一些文字,于是,我尝试着看一些神话故事。当我看到牛郎与织女被人拆散时,我不禁...

读书伴我成长

李敏敏。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是绚丽夺目的彩虹,是蔚蓝广阔的海洋,还是神秘璀璨的星空?不,都不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书本。书本中的知识描绘了绚丽的彩虹,勾勒了广阔的海洋,阐述了神秘的星空 每有空时,我就会沉醉在书的海洋中,如同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吮吸着点点滴滴的精神食粮。有时我觉得自己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