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原创

发布 2023-06-05 13:42:28 阅读 5793

篇一。和许多同辈人一样,自行车陪伴了我大半生。提起自行车有说不完的话题,也有割不断的情怀。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开始上小学。学校在村西的一座破庙里,几张木板,十几条破板凳,二十多个小土孩。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上下学蹦蹦跳跳,无忧无虑。

高小是在邻村,虽然离家有四五里路,但那时正值“文革”,除了开批斗会,到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少坐在教室里上课,去不去管的不严,因此也没有留下多少印象。

转眼两年过去,初中改在公社所在地的中心学校。校区辖十一二个村,要数我们村子最远,习惯上说五六里,几番挖渠改道,实际上要远得多。那时候落实***最高指示,学制要缩短,每天只上两晌课。

初二后半期,教学日渐正规,每逢。

一、三、五上三晌,来回要跑几十里路。这还不算,最难熬的是寒冬腊月,身穿打着补丁的破棉袄,踏着半尺厚的积雪,迎着凛冽的北风,冻得瑟瑟发抖。举目远望,茫茫原野,孤雁哀鸣,怅然若失,不免暗想,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啊。

一晃又是两年。因我学习优秀,一九七一年学校和村支部推荐我上高中。高中所在地距我家有二十多里的路程,每逢周末回家一次。

那时十五六岁,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来回一趟并未感到多么疲惫,但最愁的是每隔一两周要背上二三十斤的口粮。俗话说一里挑筐如毛,十里挑筐如山。那时吃的是地瓜面、红高粱,每次走到学校都是满头大汗,精疲力尽。

奶奶看着我可怜,一次趁父母不在家,让我骑着家里的一辆破自行车去了学校。当时父亲是生产队长,又是支部委员,需要骑车开会办事,回来后狠狠地骂了我一顿。骂归骂我还是偷着用,为此母亲干脆上了一把大锁。

孤独长叹,欲哭无泪,但我暗咬牙关,无论多么艰苦也要完成学业。因为我是中农出身,不能当兵,读书是我改变人生的唯一希望。心有所思,夜有所想,一次我做梦有了一辆崭新的“飞鸽”,我骑着它游北京逛上海,高兴得连喊带叫,把熟睡的同学都惊醒了。

十年“文革”结束,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恢复高考,我有幸继续深造。然而大学毕业,我也成了大龄青年。谈婚论嫁,爱人在山东工作,我在河北上班,虽是一河之隔却相距四十多里,情深似海而聚少离多。

爱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狠心拿出她80元的积蓄,我们又借了40块钱,托过去的一位老领导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担心掉漆生锈,我总是擦了又擦,还在车梁上缠了一层厚厚的塑料胶布,遇到水洼泥地,都是小心翼翼地搬着过去。因为除了一张铁床,两床被子,这辆自行车是我们这个小家最值钱的家当。

笔生百感,我曾为妻赋诗一首,“此辈难忘初爱时,余生甘苦寸心知。归程日日催行早,别离依依踯躅迟。房租不多岂敢少,礼情虽薄莫能辞。

先锋桥望行行泪,一把辛酸万卷诗”。

眨眼又是七八年,因为努力,我的工作有了起色,不仅解决了两地分居,还生了一个宝贝儿子。那时春潮涌动,我所在的小县城掀起一股“收藏”热,一些大领导或有头脸的人时兴骑‘洋’车。这些车子都是五十年代初从外国进口的,东德的“钻石”,波兰的“米发”,还有日本的“僧帽”等等。

据说东南西北,全国各地的这种洋车都云集到了我们这里。当时,虽然我俩的工资不高,但是省吃俭用,生活也说得过去。爱人生长在城市,家境比我优越,因而喜欢跟风,每每看到有人骑着这种洋车走过,总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便鼓动我卖掉“永久”,再添几百元也换一辆。

恭敬不如从命,买不起大“钻石”,我便买了一辆小“钻石”。每逢周末,我便驮上儿子,挽着妻子,骑上锃光瓦亮的自行车去踏青赏景,采花摘果,芒鞋轻胜,春风马蹄,好不惬意!随着改革的大潮,长期代步的自行车换成了日本80摩托,日本摩托又换成了轿车,我这辆心爱的“钻石”也成了永远的藏品,至今仍放在楼下的储藏间里。

岁月似水,逝者如斯。春尽秋来,霎时我也到了二线年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几十年操劳奔波,耗尽了心血,也透支了身体,落下了一身的毛病,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甲亢、严重失眠。

退下来,没了工作压力,少了迎来送往,有了闲暇时光,多了锻炼机会,健康成了我的第一要务。为此我坚持天天走路,今八千明一万,不断加码。半年下来,先是脚心痛,后来膝盖也痛。

到医院拍片,请大夫诊断,打了几次封闭才略见好转。医生建议我改变运动方式,为此又花2000多元钱买了一辆“美利达”旅行自行车。这种车搬携轻便,高低适宜,无级变速,快慢随意,我骑上它一走就是十里二十里。

几年下来,吃的多了,睡得香了,血脂低了,溃疡好了,身体比以前强壮了许多。每天清晨,我和一群退休老友迎着初升的太阳,沐浴着和煦的春风,飞驰在宽广的康庄大道,心中有着道不尽的喜悦,抒不尽的豪情。往事回首,感慨无限。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身边的出行变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美满的生活;没有改革开放,更没有我们这幸福的晚年!

篇二。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世事变迁,绸都盛泽就像一面镜子,映照了时代的风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让绸都人振奋不已。

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经历和感受着,是改革开放让绸都人经济富裕、生活幸福。

从黑白电视到智能手机。

在我孩提时,盛泽唯一的电影院(当时称大戏院),在我依稀的记忆中,规模之大、气势之昂,在当时的江南小镇堪称一流。在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电影可真是稀罕物,偶尔跟随父亲看一场电影,那可是天大的娱乐享受。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还没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拥有电视机,我们只得早早吃好晚饭,到附近的学校、工厂抢占位置,有时去晚了,只好挤在最后几排。虽然听不清声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过了几年,家庭条件改善,终于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只是一台很普通的14吋黑白电视机,但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每天,全家总是开开心心地**电视节目,那台电视机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换。2024年,家里又换上了一台29吋的飞利浦彩电,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电视也搬进了我们平常百姓家,让我们仿佛踏进了高清影院。

那台曾经伴随我们多年的14吋黑白电视机,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费尽周折托人从上海带来的。它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印迹,想起它,就让我回忆起青春少年,感慨万千。如今,每当坐在明亮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想着四十年来的变迁,想到它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机早已风光不再。如今,亲戚、朋友、同学都建立了微信群,在虚拟的空间里打趣戏谑、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大家尽情地谈笑人生。事实证明,我们虽然年近花甲,但我们还是与时俱进的,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尽享人生的快乐。

忧、有、优”的**跳跃。

多少年,多少人,为了“居” 这个梦想而努力,从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房、产权房,人们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40年间,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忧、有、优”的**跳跃,正是因为这段置换经历,让我一生的居住梦想变成了现实。

上世纪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挤在面积只有20余平方米大小的一间租赁房里。六口之家的卧室只有半间,生活起居实在有诸多不便。孩子们逐渐长大,实在无奈,父亲托人买了木料,在房屋中间又搭起了小阁楼,才勉强度过“忧居”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一共熬了十多年,一直到2024年,28岁的我始终为自己的婚房犯愁。那时,等单位分房真不容易,为了分配到房子结婚,几乎把厂房管科的门槛都给踏破了。幸好,不久按照论资排辈,我分配到了一套一室一厅带厨卫的婚房,虽然只有40余平方米,但终于解决了人生大事。

2024年,根据房改政策,又花了2万元把这房子买了下来,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成了有产一族,这是我平生“有居”的再一次跳跃。

时隔多年,住了十余年的住房成了老房,女儿也渐渐长大**,最后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置换了一套三房二厅二卫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积,改善了生活环境,可以说是我一生“优居”晚年生活的享受。

幸福之路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目睹时代前进的步伐,见证经济发展的巨变,我为祖国而自豪。

篇三。在五年规划中,**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为基调,以山水为灵气,以城镇为骨架,以“西部休闲之都”为水准,突出引领“健康、向上、轻松”和“三个亲近”的绿色休闲新生活,努力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富民上实现“追赶超越”。核心是以“山水林田湖”为引领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少华湖国家森林湿地公园等生态体系,以“森林**”为目标,建成万亩宽幅林带、万亩花卉苗木、万亩经济林、万亩植物园,积极打造“310国道十里红杏、渭华快速干道十里樱花、大明路十里绿竹、赤高路十里油菜花”和二华干沟、高塘南塬绿化带六个景观长廊,实现**区从“盆景”到“全景”的华丽转身,围绕建设“森林**”目标,开展城乡抚管护绿、空地植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改建扩绿,让绿色成为**的靓丽名片,让**大地处处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以此使**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川塬滩互交错的总体地形发生根本性变化,达到让城市拥抱森林、森林驻足城市;山前有城,城中有水,水旁有绿,绿边有花;让青山、绿水、蓝天、碧野之古城重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变成富裕、宜居、和谐、开放之新城!

届时**大地的一湖碧水、十里画廊、百鸟和鸣、千倾森林、万亩水面将变成现实,真正实现河水清清、芳草萋萋、垂柳依依、小鸟飞飞,展现出“晨风朝霞生绿草、夕阳成绮展鸣禽”的生态景和“百里青山范宽图、千倾绿野倪瓒绘”的生态情,让**大地的“六河碧水润**、四季秀色皆画卷”的绿色梦成为现实。

在结束短暂的春节回乡之行后,我总觉得对家乡的生态建设了解还不够深入,不够细致。不过,家乡一幢房屋墙壁上的“‘农’缩中国生态乡村梦,‘会’就**山水田园图”一句话倒是让我释然了很多,我也能体会到**区那种波澜壮阔、充满生机的灿烂前景。这时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感悟之旅——“东方风来满眼春,**盛言喜空前”。

我想,我们**也是藏龙卧虎、人杰地灵之地,只要我们全体人民卷起裤腿大胆闯、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会让**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优,**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四。10岁之前,我没有坐过任何车。年幼读书时,在我们农村乡道上,往来的汽车很少,偶尔有汽车经过,村里一群小孩会雀跃地唱起古老的儿歌:“老婆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

我们追着汽车,直到汽车消失在视野中。我们对车子,这种不吃食物力大无穷的东西充满敬畏。读高中时,因为学校离家远,无论寒暑,都是披星戴月步行来回。

每当走到累得腿肚子抽筋时,便常把车子与《封神演义》里哪吒三太子足下的风火轮和《水浒传》里神行太保戴宗脚下的神行甲马联系在一起,想象勾画着它的神奇,渴望着有一天也能坐一坐,甚至驾驭它。

我感慨,如今老百姓出门上街可以坐公交,旅游可以自驾,或者坐地铁、坐高铁、乘飞机。生活越来越便捷,世界也真的变“小”了,咱们活得更精彩了。

202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由于在单位从事过共青团和经济工作,我养成了看书、看报、看新闻的爱好,也对政策变化有着一定的敏感,或许是老父亲及胞兄、亲戚的牵引,我果断辞职跨行,前往东方丝绸市场创业。当时,我28岁,亲朋好友对我的决定也多有反对,但我知道,我的行动没有错。

那一年的春天,我买了辆上海飞鸽牌自行车上路了。从农村老家到东方丝绸市场的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不像现在那么笔直,那么宽阔,要从318国道再转227省道绕往小道,每天来回要骑40多公里路。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因为有着顽强的意志,我每天乐此不疲,骑着自行车的我似乎飞了起来,我相信,不管前方的路怎样,车轮最终将把我带向梦想的彼岸。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我的教学变化史。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沁阳市实验小学王文珍。197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年。那一年,一个睿智的伟人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壮美蓝图,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从此,沉睡的东方巨龙冲上了万里云霄。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四十年,中国人民...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家乡巨变。四十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我的家乡是一个又小又破的一个小村子,听奶奶说那时水南水北都是黑灰灰的平房,三五座四五层的楼房,兀立在平方中,十分夺目吸睛,只有两条窄小的主街道,到了夜晚,灯稀稀拉拉的,孤零又冷落,村子显得特别寒碜。如果深夜独自上街,四周黑漆漆的,心中难免有几分恐惧。随着改革开...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40周年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自197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同时也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40年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的摸索前进,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并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